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语称谓语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得体地使用称谓语是成功交际和语言文明的重要标志,零称谓作为汉语称谓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主要探讨了称谓语中存在的"零称谓"的现象,并对这种现象存在的场合以及存在这种"零称谓"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社会称谓语的选择与使用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说话者的素养与观念,进一步反映丰富的社会文化。以《后西游记》中的社会称谓语为例,其中,职衔称谓语、部分帝王称谓语折射出森严的等级文化,敬称、谦称、詈称、倨称和拟亲属称谓等反映了古人的尚礼文化,佛教称谓语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神仙名称类称谓语和部分帝王称谓语蕴涵了自然神崇拜文化。通过分析社会称谓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化的发展,描绘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3.
性别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异形式.本文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学生的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试图探求称谓语使用中体现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当代男女大学生的称谓语使用同中有异,称谓语的不同选择折射出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心理因素、价值取向的影响.称谓语的性别差异研究为汉语称谓语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角度的补充,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发展中称谓语使用出现的新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齐雁飞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10):74-77,82
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称谓语作为交际的先行官,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它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对比英汉社交称谓语的主要形式,分析社交称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产生失误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求更好地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性别歧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不仅反映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而且渗透在语言使用中。称谓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称谓语的使用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以标记理论为指导,从形式标记、分布标记、语义标记的角度探索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言交际单位,英汉称谓语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他们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英汉社会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拟亲属称谓、职衔称谓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及其文化内涵无疑为跨文化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减少由此造成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7.
吴地亲属称谓语从用途来看,主要用作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背称多于面称、比较普遍的异名同指、主要采用双音节形式以及相对稳固性是昊地亲缘关系亲属称谓语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吴文化的杂交型文化特点不无关系。吴地泛亲属称谓语可以分为纯表社会角色的和既表亲缘关系又表社会角色的两大类。泛亲属称谓语具有与亲缘关系称谓语迥然有别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社交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想观念,汉韩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往来密切,通过对汉韩语社交称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促进汉韩社会文化的对比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辨析汉语社交称谓和韩语社交称谓的内涵,进而探讨汉韩语社交称谓的具体分类。在汉韩语姓名称谓语对比、职业/职衔称谓语对比、通称称谓语对比、拟亲属称谓语对比以及零称谓语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伯、仲、叔、季"在上古时期作为排行次第词,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中古以后不再表示排行,只作亲属称谓语.本文拟从"伯仲叔季"中"伯、叔"作为排行次第词、作为亲属称谓语、从排行词到亲属称谓语转变的原因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的常见现象。中日两国称谓语系统都体现出血缘关系和辈分意识。而夫妻间的称谓语,其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本文从面称和背称两个角度对中日夫妻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称谓体系由于受到各国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称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汉英亲属称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宗族、血亲和姻亲、老幼尊卑、父系母系和泛化等方面,而汉英社会称谓主要比较通称、职务称谓、姓名称谓、人称称谓和零称谓几个方面。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称谓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各有特色.汉语拟亲属称谓纷繁复杂,而英语中虽然也有拟亲属称谓,但并不多见,这就给汉英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作者以<狼图腾>中"孩子"和"阿爸"两个词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拟亲属称谓语的翻译,提出在不同语境下根据人物不同的情感,对同一拟亲属称谓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方法来传达拟亲属称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结构特征分为音节特征和构词特征。拉祜族亲属称谓的构词特征以附加式和联合式为主,其中动宾式又是联合构词的一大特点。分析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结构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拉祜族亲属称谓的认识,也有助于对拉祜语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亲属称谓的扩展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一些亲属称谓词常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被用来称呼非亲属,甚至陌生人。这一点让西方人很不理解。本文对亲属称谓的这一扩展用法,包括其特点、原因、功能、变化及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认为亲属称谓社会化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及顺利交往,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5.
论汉英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一些亲属称谓词常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被用来称呼非亲属,甚至陌生人。这一点让西方人很不理解。本文比较了汉英在亲属称谓扩展用法上的差异,对其特点、原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适宜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对拉祜族和怒族亲属称谓的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亲属称谓语是人类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各民族的亲属称谓语有自身的特点,而且能反映本族文化。根据克鲁伯及罗维提出的区分亲属称谓的八大标准和宗亲/外亲标准,通过对哈尼族亲属称谓语的语义分析,揭示其特点,探讨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尔雅·释亲》亲属称谓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保存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出现在古典文献和古代字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些称谓语反映了古代人民"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早期社会经历了对等交互从表婚制、亚血族群婚制、媵婚制的婚姻制度,家庭形态由男从女居最终发展到男人成为家庭主宰。《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是一定语言环境中的社会人伦关系和特殊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英两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本文通过对父系与母系、姻亲和血亲、长幼关系以及泛化的中英亲属称谓差异的比较,探询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发现家庭类型、宗法观念、继嗣制、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社会性质和政治生活等是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探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其礼仪规范和家族血亲观念,因此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形成了有体系的亲属称谓语别称词体系.正因为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所以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本文就从亲属称谓语的别称词体系出发,从整体上简单谈谈这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