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教师拥有教学参考书,学生也不甘示弱,他们也人手一本,而且学生手上的教参甚至比教师的更详细、更全面。教师要讲的学生全都清楚,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激情四射,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恹恹欲睡。教师不就像在做“无用功”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把教参当作靶子,让学生对着靶子进行怀疑、辩论、创新。下面是我讲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教学片断。师:教学参考书认为毛泽东是一个自信、有远大抱负的人。大家讨论一下,是这样吗?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肯定地说:我认为作者是个傲慢的人!师(有点惊奇):傲慢的人?不会吧!生1:是的,词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流行着一本教学参考书,即教参。教学参考书,本是配合教材或课本的,即有为教学提供参考之义。但语文教参,却成了许多教师手上的法宝,过于依赖。严重的,可以说脱开了教参就不会教。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能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弄清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明确教学的基本思路,对教师备课起着排疑解难,引路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参",是指按照教材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编委会,1985:156)。它的合理使用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方便,对教学起到显而易见的帮助作用:节省教师查找资料的时间,帮助教师理解教材,补充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  相似文献   

5.
教参,顾名思义,虽然只是“教学中的参考”而已,但摆在当今中国教学研究水平有限的广大教师面前,特别是农村教师面前,它就由“参考”变成了“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则)。加上语文教师刊物、书籍的稀少(学生用的可不少),不少乡以上的中心小学都没能做到人平一份(笔?..  相似文献   

6.
《春》、《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文章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教材。说起这两篇文章,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春》中的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的叔叔于勒》中故事情节(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避于勒)。究其原因,因为《教学参考书》上就是那么写的。实际教学时,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也是沿用了教参上的这种概括来引导学生概括的。久而久之,教师都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代言人,学生成了装载《教学参考书》的容器。这种教法撇开了教师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独特处理教材的能力,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春》、《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文章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教材。说起这两篇文章,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春》中的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的叔叔于勒》中故事情节(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避于勒)。究其原因,因为《教学参考书》上就是那么写的。实际教学时,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也是沿用了教参上的这种概括来引导学生概括的。久而久之,教师都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代言人,学生成了装载《教学参考书》的容器。这种教法撇开了教师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独特处理教材的能力,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参考书是教学指导用书,意在帮助教师发挥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在惟教参独尊的现象十分普遍。要深化语素质教育,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教材编写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也要不断提高学修养,用好教学参考书。  相似文献   

9.
丁声扬 《广东教育》2006,(12):34-34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名好的教师不是不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能善于利用好这个“物”。此“物”不用,“物”就是死的;用之不当,“物”不但无益,还会起反作用;活用了,“物”也就用活了,当然人也就受益多多。怎么来解读好“教参”这个“物”呢?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教育(海南)》2006,(2):11-12
教参曾经是教师的重要拐杖。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施教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过去那种依靠课本和教能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那么,新课改还要不要教参?要怎样的教参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化学1》苏教版第17页中要求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设计实验方案,从50g硝酸钾和氯化钾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配套的教学参考书18页  相似文献   

12.
代保民 《今日教育》2007,(2S):35-35
最近关于教参教案的争议评说不少。我是一位教了二十多年中学语文的教师,对教参教案也禁不住想说几句。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相当多的老师一直都在按照教参的要求教。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按教参一路讲来,其效果是少、慢、差、费。唯恐少讲、漏讲知识点,亦步亦趋之后的现状是我们自己的教学少了个性、少了灵动。教师和教参成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参成了教师手中的法宝。恰恰是把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及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一中心抛到了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14.
沈从举 《教育文汇》2014,(13):38-39
开学前几天,老师们总是忙于领取教材和教参,备课时总是离不开教学参考书,有的老师甚至把教学参考书当作圣经,教参上怎么说就怎么做,不敢越雷池半步。笔者认为,教参也仅能作为参考,因为它也有不足。就思想政治课的教参而言,笔者觉得有以下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5.
读罢仝建设《取消语文教参如何?》(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一文,初觉耳目一新,拍案叫绝,但冷静思考之余,又颇有一些异议。  相似文献   

16.
何捷 《教育文汇》2008,(4):33-33
“书店有教参卖喽!”一开学,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孩子间风传。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对于教师而言,这却是一种讽刺与考验。  相似文献   

17.
18.
王晔 《语文天地》2009,(4):63-64
“教参”.顾名思义。教学参考书也。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不是一个标准,更不能把它奉为真理.它只是一个参考而已。你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课堂是开放性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无对错”,只要言之有理,就是正确的。如果一味地按教案备课,不加改变.往往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既限制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也限制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每当上课铃响了.教师们纷纷走向教室。此时如果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多数的教师。特别足已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的手里都是只拿了两本书——教参和教材。难道是这些教师课前都已经把教案熟记于心了?还是他们都已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了然于胸了?其实未必,不信你悄悄地到各个教室外转转.准会发现这样的镜头:  相似文献   

20.
陈寿义  张丽 《师道》2010,(10):22-23
目前主张教师在备课时无需阅读教参的呼声渐起,部分人认为教参不能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价值。事实上,无论哪位语文教师,教学时都希望能有一本为己所需的教学参考资料。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参的编写人员又该做怎样的改革与建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