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以“情采”为中心,形成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情采》篇作为刘勰专门论述“情”“采”的文章,主要论述的就是文学作品的创作问题,其中包括“情经辞纬”说、“为情造文”说和“联辞结采”说三方面,分别论述情与采的辩证统一关系、“蓄愤郁陶”“述志为本”和“约而写真”的情的创作要求以及“贲象穷白”“控引情理”的采的创作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刘勰独有的文学创作观,即以情为本,情采兼备,文质并重。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的一部文论巨著,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所论述的"情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情采"一词,一是情,一是采,情在采先。笔者分别从"情""采"及其互相关系这些方面简析刘勰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4.
"情采"论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之一,它集中体现于《情采》篇的论述之中,但全书的论文思想都以其为贯穿。学界有观点认为"情采"关系等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这种理解与《情采》篇内容有一定偏离。按《情采》篇本文,刘勰依"情采"论文,是以阐明作家创作的真诚为文、以情驭辞为主旨。刘勰提出作家应怀有真诚的情感,反对竞逐新奇地夸饰文辞,这是"原道"和"宗经"思想在创作论中的具体体现。"情采"在《文心雕龙》中是贯通全书的一条主线,具有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的双重意义,刘勰通过"情采"关系的论述,意在矫正文坛上浮艳的风气,建立朴实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情采》引述《诗经》的内容计有10处,可分为两种类型: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这些引述体现了刘勰的征圣宗经思想,是其“据事以类义”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其创作实践检验创作理论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6.
刘勰《情采》篇论述“情”与“采”的关系,它们属于今人所说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这一范畴。《情采》篇中的“情”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感性层面的情感因素,一是理性层面的思想因素,这两层含义彼此之间并不排斥,而是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情采》篇中的“采”指“文采”,其具体内涵有三点:有韵之文的对偶、声律、辞藻;经书等散行文的文采;作品中作家思想感情的色彩。《体性》篇提出“因内而符外”的观点,《情采》篇又提出“言与志反”的看法,这里看似相互抵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刘勰又认为由文辞窥测作者的性情,只能得其大端而已。  相似文献   

7.
情采说是刘勰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之一。它集中体现于《文心雕龙·情采》篇的论述之中。刘勰在文中集中而精辟地阐述了情与采的涵义、情与采的关系及如何做到情采并茂、文质并重等问题,提出了“情者文之经”、“联辞结采”的审美论。对写作和矫正文风时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建尧 《学语文》2013,(3):59-60
《文心雕龙·情采》是刘勰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胜”的创作风气而写的,目的是探索正确的创作道路。文章主要论述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中的“情”论主要有以下要点:“情”要真、“情”为文之经、“情”要受道德的约束。刘勰强调“情”对文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受魏晋世风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对先秦诸子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情采》篇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文心雕龙·情采》篇论述的"情采"关系,并不等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是作家创作情感的"诚伪"与作品文辞的"华实"二者的关系。作者提出的创作主张是"以情驭辞",要求作家的创作要怀有真诚的情感来自然为文,反对竞逐新奇地夸饰文辞。作者通过"情采"关系的论述,意在矫正文坛上浮丽的风气,建立朴实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11.
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刘勰论述了“情”与“采”之间的关系。用“情采”阐释“文质”,在儒家文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采”,构建了新的“文质”关系的范畴。本文从比较文学译介学以及变异学角度出发,分析施友忠和杨国斌两个全译本中关于“情采”的英译,对比两个译本在语言层面、语义层面及文化层面的差异,结合刘勰的“情采观”原义,对英语世界中“情采”的翻译及阐释进行观照,解蔽其中的“创造性叛逆”和变异现象,为建构中国文论的海外译介路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勰认为,文学是体道言情的道之文采——“情文”;文学活动就是以情体道的过程,赋予文学以意义;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在于情与辞经纬相交而产生的文字和语言之外的外溢美——“情采”。情与辞相交形成的“情”、“采”互动是文学性生成的基本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刘勰最早对《诗经》的文学特质进行了细密全面的分析和考定。《文心雕龙》五十篇,有二十七篇论及《诗经》。《文心雕龙》广泛而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诗》的情采特征、章句锻造、比兴艺术、夸饰技巧、摹景手法及声律事典的运用原则等。可以讲,《诗》既是《文心雕龙》“原始以表末”的最重要的依据,又是其“选文以定篇”的首要范本。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原道》通过文与道关系的论述 ,表现了刘勰鲜明的人文观 :“文本于道”的本原论、“与道并生”的形成论、人乃“天地之心”的主体论和“文法自然”的创作论 ,给我们昭示了人文本原及其发展的规律。并启示我们 :文学创作只有遵循其规律 ,崇尚自然之美 ,展现自然之趣 ,摹写自然之态 ,穷究自然之理 ,文学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文心雕龙·声律》篇中,刘勰从四个方面对声律问题进行了阐释。首先阐释了声律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为声律入诗奠定了基础;其次,指出诗文中声律不谐的原因主要是内外不一,需要调整内听与外听的关系;再次,认为选字定声配韵要取正声雅韵;最后,强调作家的才情对声律的重要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刘勰将《声律》篇归之于情采论。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情"与"采"范畴的论析并没有因《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化而清晰起来,相反矛盾与分歧逐渐增多。因此,还原其主要范畴的应有之义,回归刘勰论述的意义原点,成为深化"情采"篇研究的重要理路。文章着重从文本出发,重新审视范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采"非"文","文"与"质"是"采"的两个维度;"情"非"质","情"是刘勰"情性"本体观的体现。这一研究有利于澄清当下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17.
刘勰《文心雕龙》中“乐府”一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乐府”这一诗体的论文。作者从儒家的乐教观出发,从声、辞两方面全面论述了南朝宋以前的乐府音乐。对秦、汉、魏、晋的乐章包括庙堂仪式音乐及采自民间的乐曲和歌诗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虽然过于严苛,但其研究乐府的开山之功还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情与采范畴的论析并没有因《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化而清晰起来,相反矛盾与分歧逐渐增多。因此,还原其主要范畴的应有之义,回归刘勰论述的意义原点,成为深化情采篇研究的重要理路。文章着重从文本出发,重新审视范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采非文,文与质是采的两个维度;情非质,情是刘勰情性本体观的体现。这一研究有利于澄清当下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19.
《物色》篇是专门讨论作家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刘勰所阐释的"心物交融"说主要是从"物、情、辞"三者的联系的角度出发,不仅论述了物对"情"的感发作用,同时也论述了"情"对"物"的驾驭与升华功能,并将文学创作的语言表现问题(辞)置于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中加以探讨,从而将创作实践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联系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而这个过程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儒家的思想观念,但是刘勰的思想并不只是单一的儒家思想.他在<檄移>篇中所透露出来关于军事战争的观点:如重视心理战,重视民心向背的问题,认为应该师出有名,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中,应该授权予将,在作战前要具体分析战争形势,不能盲目出军,战争中可以使用计谋甚至诡诈之术等,这些观点都很清楚地显示出他受到兵家思想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