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纵观我们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改变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状况,首先就要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使每堂语文课都成为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中教师"唱戏"、学生"听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学生问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悟得少,教师牵得多,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被动应付。使课堂教学失去生机,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局面。数学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到教学...  相似文献   

3.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4.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学生计算一位教师讲课中的口头禅:"嗯"70个、"这个"97个、"啊"143个。此画意在讽刺有些教师课堂用语的不良习惯,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美。这应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是教师进行教学,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5.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灌"得太多,常常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记了不少笔记,诸如词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这样抱怨:识字教学任务重,课时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现状呢?纵观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对照语文教学新理念和目标要求,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改进教学策略上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语文教学现状实在难以令人满意。为此,也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和实验。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边教学边思考,发现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去学好语文。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语文教育学引论》指出:"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中学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是很重要的。当前的课堂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学生收获少)、慢(收效慢)、差(效果差)、费(时间浪费)的"瓶颈"状态,令众多语文教师上下求索,倍尝艰辛。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的深思。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教师导、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程序,让语文课堂教学不再乏味。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实践型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聋生更应该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然而,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教师写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做得多,学生动得少。这种现象在聋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能持久地、有目的地培养聋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实际上,对于聋生,教师更应该从低年级就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不仅要给学生"鱼",还要教会学生"渔"。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养低年级聋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韩倩 《考试周刊》2011,(93):22-22
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耗费的时间多,但是学生收获的东西比较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作者结合自身有关"说课"教学法的实践,指出了"说课"教学法的优势,分析了其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见,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然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教法的改变,摆在首要位置的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努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今语文教师应该摆在首要位置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如何改变这现状,构建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提出了有效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5.
肖绮雯 《广东教育》2002,(12):28-28
在语文教学中,训导语言思维应以口语训练为手段,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为核心,借助语文课程训练这个载体,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说,以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使其准确释放自己的情感和理智,彰显审美品味。一、当好训导语言思维的“导演”,把主角地位还给学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的思维围着老师转,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练得少。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教师要当好训导语言思维的“导演”,把主角地位还给学生,自己少讲,让学生多说,将课堂内容设计成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大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内,启发…  相似文献   

16.
田俊萍 《学语文》2013,(1):27-28
一提到初中语文教学,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说过语文这门课没有什么可学的,也没什么可教的,教不教、学不学区别不大。笔者甚至在某段时间也产生了这样一种困惑,日常教学中偶开玩笑说:"谁要我的语文课,反正多一节少一节也无所谓。"实际我心里很明白语文教学的地位很重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突出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散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阅读。理想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语文课堂是学生练"语"习"文"的"训练场"。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以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清清楚楚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把学生领到无边快乐的知识海洋?笔者认为可分三步走——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  相似文献   

19.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热爱语文"。这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话题,可当我们反思语文教学时,却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嘴上说的多,落实到行动中的少,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成绩不理想。那么,语文教师究竟如何让学生重视语文,"让学生热爱语文"?这就需要老师在各项教学工作中,让学生自觉重视语文学习应是第一位的,并且要自始至终,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20.
王文臣 《教师》2011,(36):84-84
俗话说:"人生识字聪明始",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所以说,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目前,农村小学有活力的青年教师比较少,而中、老年教师占多数,而这些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注入式"教学致使一些学生对识字感到厌倦,影响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