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翁石室”是一所国家级重点示范性高级中学。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141年间,由蜀郡太守文翁创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学校学风卓荦,人才辈出,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影响。而作为文翁石室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图书馆也曾留下了如文坛巨匠郭沫若、何其芳,马志明院士、  相似文献   

2.
“锦江春色来天地,石室文风烁古今。”石室中学,位于天府腹地,成都城南,锦江之滨,石室故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省级地方政府的官办学校。自西汉景帝末年(约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石室精舍”始,迄今已有2155年的历史,目前有文庙(设高中)、北湖(设初、高中)两个校区。她不仅是四川教育史上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更是我国  相似文献   

3.
四川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教育历史也源远流长。我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文翁石室就创办于2100年前的成都。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高擎现代化大旗作二次历史性跨越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工程,对提高国  相似文献   

4.
文翁,西汉景帝末蜀地(今四川)郡守,以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办学校——文翁石室而名世。文翁在任期间,重人才,兴教育,不仅对任职官吏进行培训,还在成都城内兴办学馆,从平民子弟中选拔学有所成、出类拔萃者任职官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文翁可谓是独具慧眼的。  相似文献   

5.
文翁化俗     
中国古代,到秦朝才有郡县行政区划,而由朝廷下令在郡国创建官学,则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但是,在汉武帝下令之前,在蜀郡成都就已经建立了一所官学,这是中国古代有郡级官学之始。“文翁化俗”这则掌故,源出《汉书·循吏传》,讲的就是文翁在蜀郡重视文化教育,创设官学,移风易俗的事。文翁,是西汉时庐江郡舒城(今安徽舒城)人,名党,字仲翁(或作翁仲)。他年少好学,后来到京师长安游学,专攻儒家主要经典之一的《春秋》。西汉景帝末年,他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相似文献   

6.
槛上印     
拍摄地点:四川成都青羊区文翁实验学校拍摄主题:门槛上的标识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一个组织的管理智慧与审美品位。四川文翁实验学校以国学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古典书院式建筑为校园主体建筑风格。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关  相似文献   

7.
<正>翻阅史书,千年流光,弹指而逝。回眸岁月深处,两千多年前,蜀郡守文翁在成都修筑石室学宫开办官学,建成我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他在成都大兴教育之功,令班固在《汉书》中不禁点赞:“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除了兴教育,文翁还举贤能、修水利……他政绩显著且为官清廉,移风易俗,改变了蜀地落后风气,史称“大化”,让后人不禁赞叹:“公学始祖兴教化,汉代循吏第一人。”(“循吏”指重农宣教、守法循理的清廉官员) 2020年,文翁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巴蜀之地,天地独钟,文翁精神,光耀千秋。  相似文献   

8.
文翁石室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政府的官办学校 文翁名党字仲翁,一说翁仲,庐江舒(今安徽舒县)人,“少好学,通春秋”,具有渊博的学识,“以郡县吏察举”。西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1年)文翁任蜀郡太守。据《华阳国志》记载,文翁“为蜀守”后,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修水利,“穿湔江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二是办学校。“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承秦之后,学校陵夷,俗好文刻,翁乃立学。”自从修筑了都江堰后,成都平原大得灌溉之利,沃野千里,物产富饶,但是文化教育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文翁担任蜀郡太守后,除“穿湔江口”,即开蒲阳河,灌溉灌县东部及  相似文献   

9.
文翁化蜀,是中国教育史特别是四川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事件的时间和背景未获确定见解,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文翁兴学的根本原因,文翁与司马如相如的相互关系,在文翁之前四川的文化状况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锦江春色来天地,石室文风烁古今.”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成都石室中学,位于天府腹地,成都城南,锦江之滨,石室故址.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省级地方政府的官办学校.自西汉景帝末年(约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石室精舍”始,迄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文庙(设高中)、北湖(设初、高中)两个校区.它不仅是四川教育史上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更是我国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在古代教育史上,还是在“改新制”后的近现代教育史上,石室中学都起着示范与引领作用,走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确如此,只消在成都过几天"巴适"的日子,这座城市古老悠远的积淀就如老酒般在夜色中散发出醇香,保准让你整个人从忙碌焦躁的状态中脱胎换骨,于不觉中收获一身的悠闲和惬意。来成都做客,锦江不容忽略。"濯锦之江、时尚之都、品质之城"是很多人对锦江的印象,也是锦江独有的气质。这种印象和气质,不仅来源于千年穿城而过的濯锦之  相似文献   

12.
文翁石室是全国第一所地方办的学校 文翁名党,庐江舒(今安徽舒县)人。“少好学,通春秋”,具有渊博的学识,“以郡县吏察举”。西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1年)文翁任蜀郡太守。据《华阳国志》记载,文翁“为蜀守”后,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修水利,“穿湔江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二是办学校,“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承秦之后,学校陵夷,俗好文刻,  相似文献   

13.
《红领巾》2023,(10):46-47
<正>成都自古就是个美丽的城市,正如大诗人李白所赞,“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但成都惊艳世人的,远不止如画的风景,更多的是它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从灿若云霞的蜀锦蜀绣到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从开公学先河的文翁石室到揽锦江春色的望江楼,从武侯祠的柏树森森到万里桥的店招飘飘……数千年来,成都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兼收并蓄、多姿多彩的天府文化,成都也被誉为“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14.
<正>成都市文翁实验学校又称文翁书院,座落于锦官西出、文翁传人世居之乡——文家场。2005年夏季,政府投资2100万元,2008年再次投入2000万元,将学校打造成了一所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园林式学校。改造后的学校以"文翁书院"命名,以国学启蒙教育为办学特色。在这处2000多年从未变过的地址上,文翁的教化从未歇止,时至今日,这里又一次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圣地,成为播撒中华传统文化神韵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文翁兴学"为汉代文翁在蜀地发展教育、兴办官学以促进蜀地由野蛮落后走向开化文明的历程。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文翁兴学"的历史经验对发展西部民族教育具有借鉴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宏观包容的政治环境是西部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任用有优良素养的教育主管官员是西部民族教育发展的关键;科学系统的教育管理举措是西部民族教育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6.
文翁化蜀是蜀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巴蜀乃至全国吏治、文教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翁化蜀的结晶集中体现在文翁石室上。经东汉高眹修复学堂及兴建周公礼殿、西晋张收增益圣贤图像、后蜀毋昭裔刊刻蜀石经,到两宋时,石室讲学盛况空前。经元代的中衰,明代的战乱,石室终毁于张献忠之乱。经清初的复建,石室延续其教化功能于后世。文翁化蜀的盛举实际上是通过引进中原文化、继承弘扬巴蜀传统文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成都,一座集众多名片于一身的城市——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等等。成都作为一个3000年城名未改,城址未迁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现代化发展也高歌猛进,是休闲之都也是创业、科技之都。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成都教育总盘榜现已揭开序幕。本期先行公布候选名单(一)。年度教育事件候选事件1:温家宝总理接见草堂小学蓝校长8月22日上午,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基础教育座谈会在中南海国务院第四会议室举行,成都市草堂小学校长蓝继红作了题为“从一所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的变化向温总理汇报师德建设、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初步实践”的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温家宝总理多次对青羊区均衡教育发展以及草堂小学的探索实践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候选事件2:温家宝总理专门给文翁实验学校学生回信6月,成都市文翁实验学校五年级三班的同学给温家宝总理写信,表达学校环境转变的喜悦,感谢温爷爷的三农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7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信上作了批示,委托市政府办公厅转达他对同学们的寄语,在寄语中湿总理表示收到信很高兴,并衷心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快乐。候选事件3:国务委员陈至立成都现场办公国务委员陈至立6月13日出席成都召开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参观金兴北路小学、文翁实验学校时,强调要积极探索,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候选事件4:成都市直属学校下放到区,成都市均衡教育全面实施从6月27日开始,成都市教育行政部门除保留...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成都,是一座气候宜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的城市,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里的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78年,楚都郢被秦将白起所拔,流放中的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而楚地夷陵也被白起所烧,古邑夷陵始见于史,而其所建年代遂成一谜。经考,春秋时期楚地夷陵建城缘于"楚之西塞"向荆门、虎牙一带延伸。公元前691年,虎牙滩所建而后称为"夷陵城"与荆门山所建被称为"荆门城"的两座城,是今宜昌市区最早的城邑,至2015年已有2 706年的历史。此间夷陵移建缘于"楚之西塞"向西陵峡口延伸,年代可能在公元前675年。随着虎牙滩城邑移至西陵峡口长江左岸一带后,原虎牙滩城在历史记载中销声匿迹,而荆门城仍延续下来,直至晋初王濬率军下益州灭东吴时才被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