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幸福!教育总允诺学生将来以幸福,而对学生当下的“教育幸福感”总是有意无意地漠视,学生当下的“教育幸福感”由此旁落。何处可寻找当下的“教育幸福感”呢?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当下“教育幸福感”旁落的原因后,提出可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多彩的活动及校园文化中来帮助学生找回当下的“教育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申时芳 《贵州教育》2011,(5):25+38-25,38
如今,教育圈的“行话”——“赏识教育”、“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此起彼伏,从“尊重学生”演变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听话教育”、“服从教育”扼杀了学生个性 ;“学答”而不是“学问”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过度紧张降低了学习效率 ;“熟能生巧”浪费了学生大量精力 ;“勤学苦读”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育”正是体现了这一科学教育理念。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我们教师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生本教育”中,通过我们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  相似文献   

7.
正如“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一样,“民主教育”的对立面无疑是“专制教育”。要进一步考察民主教育,我们可以先从专制教育谈起。一、专制教育是“非人教育”所谓“非人教育”,就是不把学生当成人,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无视学生的尊严、思想、情感等精神存在的教育。体罚是典型的非人教育,但非人教  相似文献   

8.
我校以“以人为本、成功教育”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成功教育”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学生在成功中成长,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成功教师: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教师,没有“成功”的教师,就没有“成功”的学生和学校。基于“成功教育”的理念,学校提出首先要建设一支“成功”教师队伍,为学生的“成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博士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使博士生教育面临一些挑战。聚焦“学生成功”是应对挑战的新转向。界定“学生成功”不再是传统习惯上以获得学位证书为依据,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教育结果与教育经验获取。因此,“学生成功”的要素、衡量标准、促进举措将是多元化、系统性的。麦吉尔大学认识到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弊端,丰富“学生成功”内涵,聚焦学生可转移技能与健康,继而制定了“学生成功综合模式”。该模式内含学术、福利与学生生活、职业与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并凸显一些实施成效。“学生成功”是博士生教育的新旨趣所在,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0.
我校提出“关爱个体,发展生命”的口号,强调要在“班内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个性化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的“一个闪光点”出发,运用课程建设的理论,为“这一个”学生定做一整套教育计划,形成一个“个体课程”,从而在个性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由此,我校形成了“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高中阶段)”特色子课题“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个性化教育”研究的操作过程主要分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舆论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被推上“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舆论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被推上“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  相似文献   

13.
《辽宁教育》2011,(4):44-44
“慢教育”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特点,细化学生每一个成长阶段的教育内容,静心等待学生自然成长的教育策略。“适度”教育是指教育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学的容量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遵循“慢”且“适度”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品格,实现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的超越意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实教育多以“底线教育”样式而存在, “超越教育”是对“底线教育”的扬弃。“超越教 育”发轫于学生的“未完成性”,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础,旨在引导学生追求“完人”形象。“超越教育”体 现了教育的根本诉求,昭示着中国教育的明天。  相似文献   

15.
“教师走近学生”是教师熟知但非真知的教育现象,其丰富的教育意蕴和育人价值未能全面彰显。运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对中小学师生“教师走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眼中的“教师走近学生”具有照看、关心、“看见”、承认、激活、引导、对话、亲密、劝诫、警醒的教育意义,而学生眼中的“教师走近学生”则意味着紧张、尴尬、恐惧、抗拒、肯定、悦纳、陪伴、安全、伤害、痛苦的教育意义。“教师走近学生”蕴含的教育意蕴反映了教育鲜明的生命性、身体性、空间性和情感性。为此,学校教育应树立身体主体的教育观,解放师生的身体;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唤醒教师的空间意识,培育教师的空间素养。  相似文献   

16.
“生本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简而言之,就是“以生为本”。“生本教育”的理想追求就是“教育走向生命”与“教育激扬生命”。“教育走向生命”是从教育的导向性来说的,教育的旨归在于提高生活的品位,提升生命的质量,“教育激扬生命”则是针对教育的僵死与呆滞性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在京举行为推进奥运背景下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交流借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国际经验,探讨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于2006年5月18--20日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奥运背景下的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教育”、“青少年学生的奉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言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此处“教育”就是“德育”)。中学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9.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幸福化”的原则,才能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注和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学校、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位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学生的“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单元亲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只有了解“单无亲学生”的主要表现、教育难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才能真正使“单元亲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