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未来阶层分化可能不是贫富分化,而是动机分化,即有足够自我动力的群体和缺乏自我动力的群体判然有别。教育部日前发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由总共92条规定构成。《标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予特别关注,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生活本领,有两项规定直接同劳动相关,要求学校适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如何改变小学生劳动教育弱化乃至缺位的现状,使其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围绕劳动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自我服务、家务劳动、班级劳动和公益活动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劳动教育进入了规范实施阶段,但是劳动教育在学校如何常态化实施,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规范包括:规范劳动时间,确保必要的劳动体验;规范劳动课程,提高必备的劳动能力;规范师资队伍,保障常态化课程实施;规范劳动流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规范评价机制,树立正...  相似文献   

4.
当前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政府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助推五育并举,大力加强劳动教育。一直以来,由于劳动教育实习基地较少,专业教师紧缺和劳动教育文化氛围缺失等原因,导致学校劳动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因此,聚焦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互补问题,优化城乡劳动教育资源配置,系统阐述城乡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策略,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具有长期性、多维性、融通性,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20世纪90年代就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有效的探索。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聚焦技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是学校劳动教育20余年一以贯之的思想。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学校从"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视角梳理、总结经验,探索劳动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6.
推进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是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再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是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是传承和创新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对于乡村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片面劳动观念产生的消极影响、乡村教育改革产生的负面后果、现代乡村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的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快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加之家长对学生的溺爱,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不爱劳动.劳动观念差:不会劳动,劳动技能低;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破坏现象较为严重。过去“爱劳动、会劳动、懂珍惜”是农村学生的最大优势特点,现在正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8.
张莉莉 《中国德育》2012,(14):52-54
每逢开学,学校总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于是,校门口常常聚满了拿着扫帚、抹布、拖把的家长,尽管门卫一再阻拦,还是会有家长挤进校园,径自进入教室帮助孩子打扫卫生。如此,孩子失去了劳动和锻炼的机会,习惯于不劳动,也不会劳动了。家长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学校教育也或多或少缺失了劳动教育,孩子无法在劳动中学会生存的本领,更失去了养成...  相似文献   

9.
话语     
《天津教育》2014,(17):3-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生活本领。——教育部不久前发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总共有92条规定。《标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予特别关注,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生活本领”,有两项规定直接同劳动相关:要求学校“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采用‘校园加农户’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贾书建 《班主任》2011,(2):48-49
当下中小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早已不是个案。虽说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给学生补上这一课。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抓起:1.劳动观念这是解决如何看待劳动,即劳动观的根本性问  相似文献   

11.
当代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受到多重呵护的优越环境中,“骄娇”二气十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注重享乐,奢侈浪费,早已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根本不知“稼穑之苦”,不会剥蛋吃,不会洗手绢,不会叠被子,不会系红领巾等现象随处可见。小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尤其是以培育和造就新一代劳动者为己任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代许多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多重呵护的优越环境中,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尤其是以培育和造就新一代劳动者为己任的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探索》2013,(8):2
哈尔滨市南岗区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成立于2012年,是由哈尔滨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面向南岗区中小学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开展基本劳动技能实践,实施素质教育的专门劳动技术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偏差。造成了有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家长们溺爱孩子。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将来工作舒适,不愿孩子干重活、脏活。农村的孩子,照理接触劳动实践的机会较多,但家长没有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孩子们几乎脱离了农村劳动锻炼。在学校内部。  相似文献   

15.
黄艳红 《考试周刊》2014,(38):187-187
正人应该具备生存意识,这是人类生存之根本。社会上有不少现象与我们的生存根本相违背,在生活自理、生存自主、自控自救、自我防范等方面显得很脆弱,当心理承受不了压力时,多少孩子能够正确选择健康的方式排减压力;当生活遇到挫折时,孩子是如何挑战困难的;当交往中同伴间的冲突成为孩子的困扰时,孩子们如何自我解决,是怨天尤人还是反省自己,寻找原因呢?结果是质疑的。很多例子证明,很多孩子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即生存能力。开展生存  相似文献   

16.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4,(8):13-19
@朱永新:能不能培养孩子的自学精神与自学能力,是平庸父母与优秀父母之间的一道分水岭。自学很重要,因为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离开学校。 @罗崇敏:教育既是传承性事业,更是创新型事业。创造是校长的天职。校长不但要创造自己的学习、事业和生活,还要创造性地进行学校管理,不断开创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新局面,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史宁中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费留学博士生,他不仅在数理统计领域造诣极深,而且在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史宁中教授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抓住机遇,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构建全方位的教师教育体系,大学—政府—学校(U-G-S)模式享誉全国;独辟蹊径,垦拓农村教育,引领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跻身国家核心智库打下坚实基础;关注过程育人,重视思维炼制,提出"四基""四能""三会"的教学理念,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及发展贡献智慧,影响深远;立足国情,关注职业教育,科学判断,放眼未来普职新格局;高瞻远瞩,能谋善治,创新方法,带领学校走上发展快车道;会通文理,审慎育人,重视人才培养,为高考进一步科学化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5,(26)
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既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工作目标,要求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8月3日中国新闻网) 说到“劳动教育”,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已然是个陌生的话题.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而言,却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不但中小学都安排有正规的“劳动课”,很多学校甚至还拥有自己的“责任田”,完全由老师带领学生耕种打理,收获的粮食、蔬菜或者是供给学校的食堂,或者变卖以后作为学校的各项经费.即便是到了后来,学校不再耕种“责任田”,但仍旧要求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以培养劳动意识、锻炼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乐毅 《教育科学》2004,20(1):61-64
美国国家质量奖及其评奖标准《绩效优异教育标准》以其权威、公正、自愿等特点日益受到中小学的关注和欢迎。该奖项不仅是一个质量奖,更可作为一种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质量标准而被运用于学校的自我评估。学校可通过参评过程中的自我评估来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确认自己的强项、弱点及需要改进的关键领域并制定改进方案,从而达到改善和提高学校绩效及管理水平之目的。最值得借鉴的是其独具特色的评估标准、指标体系和一套自我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30日,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总体要求中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作为始建于1993年,地处具有悠久历史的洪家楼附近片区的洪家楼第三小学,在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的良好状况下,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