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不少中国家长纠结于国内的学业负担、升学压力,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出国当"小留学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却开始把孩子送到中国来接受中式教育。而这已经成为时下中国一个非常有意思而又耐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冀望孩子拥有"中国式智慧"马雪亚是一位70多岁的美籍华裔,定居纽约40多年。最近他们一家正在办手续,要把两个出生在美国的小孙女送  相似文献   

2.
继"中国式过马路"等热词过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而"中国式接孩子"背后却反映的是更为深刻的问题——"中国式教育"。中国的教育这是怎么了?连续呈现出各种"奇葩"现象。先是"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幼儿园提取给孩子灌输小学内容,殊不知这些3~6岁的"嫩苗"不是个个都是"爱因  相似文献   

3.
别伤着学生     
武斌 《师道》2004,(3):40-40
自称为生活家的刘墉,写了一本《靠自己去成功》的家庭教育图书,这本书目前在市场上很是畅销。当刘墉签名售书时,有个记问他:如果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他笑着说,那就把眼睛瞪大一点,孩子就明白了。他又说,千万别吼孩子,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音量调低一点。他特意强调说,对孩子,其实应该是讲理的,而不要动辄诉诸情绪和暴力。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5.
正在学校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都讲了多少次了,他考试还错,又没有考及格""这个孩子真是太调皮了,又把人打了""这个家长真不讲理,只说别家孩子,也不好好教育自己家的孩子""领导又安排任务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想想我们的时间在哪里""物价又涨了,可是我们的工资却一点也不涨"……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6.
楠风 《家教指南》2003,(10):49-50
对于本刊来说,一个常识性的话题就是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孩子,我们将失去了我们的工作目标与基本社会功能。按照传统的家庭定义,两性的结合,有无孩子是构成家庭的最基本要素。但现实令我们的传统思想在改变。这是编者、读者的一个共同话题,有多种方式使我们建立沟通、探讨的桥梁。43岁的张建庆和36岁的王芳结婚已经6年,他们在美国和上海拥有三处住所却没有一个小孩。没有孩子,对生活在传统乡村中国的妇女意味着一种“天谴”。但是越来越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中国现代女性却正在拒绝成为母亲。统计显示,从相对开放的广州到相对传统的中国内地,中国大…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做出的必然选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基础、安全屏障和价值远见,中国式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性质、内容和价值指向,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强的逻辑关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到既要增强“五个认同”,又要促进公平正义,达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课堂实录的对比分析。对于同样一则故事,中国式的教学基于语文阅读分析和考试的需要,要求学生熟记作者简介、进行课文分段、总结中心思想等,所以孩子们学完故事后非常旗帜鲜明地领会了故事人物品质,如恶毒的后母、可怜而又幸运的灰姑娘等。而美国式教学则更多是给孩子铺陈故事原貌,不给任何结论性评价,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感受,并触摸到现实世界的真、善、美和人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张玉海 《新课程研究》2009,(10):178-17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从学生与家庭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家庭教育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可或缺。因此,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处处做个有心人。在和孩子共同的生活中,要多学教育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疏导、教育孩子,使他们实现健康成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要保持理性,既要掌握教育方法,又要时时留心孩子的成长;既要注重言传,又要注重身教;在培养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公正、理性的理念教育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先来看两则例子.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要问孩子:“你今天把问题问老师了没有。老师回答如何?”中国的孩子呢,父母总喜欢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老师表扬了没有?”从中看.美国重视培养孩子的问题教育,中国培养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教育畸形发展.出现“以分论人”“高分低能”“高分录取”等一系列不完善的教育弊端。  相似文献   

11.
有句古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事实上并非都是这样。在很多时候,明明是有道理的人却未能把事情办好,反而引来更大的矛盾。这是因为他们在“讲理”的时候忘了“讲礼”。“理”是人们解决事情的基础,而“礼”是人们相互尊重和建立友好关系的一座桥梁。只有既“有理”又“讲礼”,才能在处理好矛盾的同时又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但目前,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理”的教育,较为忽视“礼”的教育,使得不少孩子成了得理不饶人的“小霸王”。培养有智慧头脑的野蛮人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引导教育我们的孩子成为既讲理又懂礼的文明人,使…  相似文献   

12.
《家教指南》2006,(10):32-33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面要和别人交流。很多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相似文献   

13.
孩子总是要长大,总是要走出自己的路,而大人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可以放手?却没有一定的时刻表,但是培养孩子独立的特质,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对是越早越好!当然,所谓的独立并不是把孩子放在一边,一切任由他随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既要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又要关注国家需求及其发展,应致力于二者之间的平衡,而不可顾此失彼。同时,中国教育研究应从中国现实及其传统出发,为培养"中国人"服务,而不可从某种抽象观念出发,为培养一般意义上的"人"服务。为此,中国教育研究应走出对"现代性想象"的迷恋,重构"中国式愿景",应强调"文明自觉"而非现今颇为流行的"文化自觉",应重返"古今之争"而不是简单的"中西之争"。  相似文献   

15.
学会拒绝     
洪玲 《现代家教》2002,(6):18-18
家长朋友,假定发生下述情况,你会怎么做? 你的孩子在傍晚放学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打回家,说是自行车的钥匙丢了,让你把家里的备用钥匙送去。我想,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找出钥匙送到学校去的。然而,你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是爱孩子,实际却失去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失去了造就孩子良好品质、良好意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贾未舟 《培训与研究》2007,24(4):104-105,118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着两种教学方法:一是灌输式的;一是讲理式的。应该反对前者,提倡后者,要做到“有理,讲理,以理服人”,才能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一波一波的“中国式××”来袭,多多少少应该感谢多年前那部《中国式离婚》的电视剧吧.如果没有它“中国式”的原创,也不知舆论还能不能找出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时下国人“过马路”“接送孩子”的状态. 现在,“中国式”这个标签所向披靡,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见怪不怪的社会积习层面的问题一一“斩获”.  相似文献   

18.
游艺园式的课堂环境 美国低年级的教室就像一个游艺园。没有成排的课桌,每个学生可以任意坐一个位置,没有正规的上课形式。和中国孩子比较。美国的孩子很愿意说话。课堂上也可以随便说,发言意识很强,无论教师讲什么内容。讲到哪里。学生都可以随意举手打断。提出自己的问题。而老师却不厌其烦地给学生以指导。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有了儿子丁丁后,我每天都忙得头昏脑胀:洗尿布、喂奶、做其他家务活,几乎没有停手的时候。孩子饿了,我赶紧喂喂他,哭了,我赶紧抱抱,话却很少跟他说。一则我自己本来不太爱说话,累了烦了话就更少,再则我一直认为孩子小,跟他说话他又听不懂,白费口舌,到说话的时候,他自然就会说了。  相似文献   

20.
林景 《广东教育》2011,(1):52-53
美国有一位作家把自己六岁的孩子送到中国上学,有人问她为何要把孩子送到中国接受教育时,她说:我宁愿犯过度的教育的错误,也不能让孩子教育不足。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问答,却无意中反映了中国教育的本质。其言下之意,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