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朱茂炎课题组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Eocyathispongia qiania)。这一化石十分微小,体积只有2—3mm3,但保存了精美的细胞结构和完好的水沟系统,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的记录。"贵州始杯海绵"化石以磷酸盐化的形式呈三维立体的状态保存在白云质磷块岩中。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化学溶  相似文献   

2.
<正>四足动物4亿年前留下的行迹研究人员在波兰圣十字山中的Zachelmie采石场发现了近4亿年前由四足陆地脊椎动物踩踏出的化石行迹,其中一些行迹保存非常完好,为人们对足迹形态进行仔细地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成果将有助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09,(4):38-38
最近关于褶齿鱼类(被称为“盾皮鱼”的已灭绝化石鱼的一个小类别)能够进行体内受精和胎生的证据的发现,为我们了解生殖生物学的一种远古形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现在.研究人员在另一种”盾皮鱼”——“Incisoscutum“保存完好的化石内也发现了胚胎。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I0011-I0012
日前,科学家表示,他们从1个珍贵的洞穴挖出1亿9000万年前的恐龙胚胎化石,这项发现让研究人员更能了解恐龙宝宝如何在蛋中成长。  相似文献   

5.
绝大部分恐龙的化石都只是恐龙的骨骼,但是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恐龙身体上的其他部分也会保存下来,让人们对恐龙有更多的了解。最近,南非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的一具恐龙化石身上,发现了石化了的皮肤。以前,科学家也曾找到过恐龙皮肤的化石,但那些都是皮肤的表层,这次的发现不仅包括了表层皮肤,还包括了真皮组织。于是人们终于对恐龙皮肤的厚度有了了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生物岩的研究,认为微生物岩的树枝状构造的形成有两种控制因素:(1)成岩作用,成岩流体对碳酸盐沉积物颗粒之间的孔隙及化石内部的孔隙的胶结作用,以及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重结晶作用,使受成岩作用影响的区域因晶体较粗在露头上表现为深颜色的树枝状和斑点状构造;(2)微生物的影响.在微生物富集的地方,微生物死亡腐烂后形成孔隙,成岩流体易于在这些区域运移,在孔隙中形成胶结物,使这些区域成为露头上颜色较深的树枝状和斑点状构造.岩石中的微生物化石形态不规则,在薄片上呈蝴蝶状、云朵状、不规则圆形的或者新月形等形状,大小在100~600μm之间,内部被方解石胶结物充填,没有保存任何内部构造.根据形态和大小,推测这种化石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18-I0019
光明日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周华通讯员王焕全)你见过动物化石、植物化石、蛋类化石,但是你见过卵泡化石吗?3月18日,世界著名科技期刊《NATURE》杂志刊发了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所长郑晓廷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团队撰写的《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对距今1.2亿年前的一件长尾热河鸟化石和两件反鸟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了罕见的保存在卵巢中的滤泡化石,这也是世界古生物界首次对保存完美的早期鸟类卵泡的成果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50-350
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近年来在我国中生代中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化石为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大量信息,相关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关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山东大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馆长和地科院地质所尤海鲁研究员等.观察和分析了保存于不同种类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标本上的羽毛形态,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使用3D X射线扫描仪,观察了近100种现生鸟类和立体保存的鸟类化石,对化石鸟类和现生鸟类的脑进行了数码重建,以研究鸟类飞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4-645
<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张海春研究员与其合作者对抚顺琥珀的地质背景、物理化学性质、植物来源以及琥珀中的植物、昆虫、蜘蛛、微生物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人员在抚顺琥珀中已发现节肢动物(包括昆虫)至少22个目,超过80个科150种;另有大量微体化石以及植物化石。多足纲有蜈蚣,蛛形纲有丰富的螨、蜱、各种蜘蛛、盲蛛和拟蝎。抚顺琥珀中  相似文献   

11.
封面故事:穴居人基因组可望两年内完成初步测序穴居人(尼安德特人)的特征是在距今大约40万年前的时候出现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化石记录中的,消失时间是在距今大约3万年前左右。穴居人是我们已灭绝的关系最近的近亲,所以随着DNA技术的进步,识别现代人特有的基因变化的目标离我们更近了。现在,研究人员识别出一块距今3.8万年的穴居人骨头,其保存质量很高,足以能从中提取出100万个以上的碱基对。该骨头最初是1980年在克罗地亚的Vindija洞穴中发现的(其照片刊登在本期封面上)。通过将它的DNA组成与黑猩猩和人的基因组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发现,穴…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07,(8):126
6月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了中美考古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广西乐业地区发掘出土的距今大约200万年前的一种大熊猫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头骨化石:这种名为大熊猫小种的原始的大熊猫已喜食素食,体型较小,脸部较长,模样更接近于熊。这是迄今我国境内发现的大熊猫化石之中形态特征很原始、地质时代较早的早期大熊猫,这也是迄今更新世早期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大熊猫头骨化石,它的发现对研究大熊猫的今昔变化、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大熊猫小种化石的发现,提示我们经过数百万年,大熊猫体型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的进化高峰已经过去了,正在逐渐走向衰退,也提示我们应更加珍惜和保护大熊猫这一古老的生物物种。  相似文献   

13.
新闻     
大熊猫有个小祖先6月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了中美考古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广西乐业地区发掘出土的距今大约200万年前的一种大熊猫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头骨化石;这种名为大熊猫小种的原始的大熊猫已喜食素食,体型较小,脸部较长,模样更接近于熊。这是迄今我国境内发现的大熊猫化石之中形态特征很原始、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15.
动物的牙齿     
余夫 《百科知识》2010,(23):38-40
牙齿是动物身体中最坚硬的部分,数目较多,因此其成为化石而被长期保存下来的机会也最多,所以是古生物学和考古学上最有价值的资料。许多古动物和古人类化石方面的重大发现和研究,如举世瞩目的北京猿人,都是从牙齿化石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三十六年前,在北京附近的房山县周口店,发见了丰富的中国猿人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岩层里的古代生物遗体及其痕迹),把人类历史追溯到五十万年以前。三十多年来,虽然在我国发見了很多的人化石和与人有关的动物化石,但是一直没有发见属于真正猿人类型的头盖骨。继1963年在陕西蓝田陈家窝子发见“蓝田中国猿人”下颌骨之后,1964年在蓝田公王岭发见了一个猿人头盖骨,以及三个保存完好的牙齿和由牙窝代表的右上颚和颧骨的一部分,这些材料都和头盖骨无疑地属于一个猿人。这是几十年来发见的猿人化石最完好的材料。这个猿人头盖骨的发见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至少可以从六方面来谈。第一,猿人化石是了解从猿到人的演化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最早的多细胞生命形式西非加蓬弗朗斯维尔附近黑色页岩内一大化石层中一系列保存完好的厘米尺度的化石,让我们能有机会一瞥也许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是小行星撞击、气候突然变化或火山爆发灭杀了恐龙吗?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单一的说法都无法完整破解——不同恐恐为何会尸骨扎堆?2006年8月,古生物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盐池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遗迹。在该遗迹的核心区域约80平方米的清理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恐龙骨骼化石,这些恐龙化石原先被埋在一座七八米高的土丘之下。据初步判断,这里约有10只恐龙化石,体型大的有10多米长,小的只有1米多。令人奇怪的是,在这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12,(6)
科学家已经发现目前已知最为古老的南极“海怪”化石。他们发现一具已有8500万年历史的蛇颈龙化石,这比以前认为的海洋爬行动物在南极出现的时间早1500万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国家博物馆的亚历山大·克尔纳说:“我们发现的这些化石碎片并不属于以前知道的生活在该洲的任何动物,这表明南极蛇颈龙的多样性比我们以前认为的更加丰富。”这些椎骨、颅骨和鳍状肢化石碎片表明,这种新发现的蛇颈龙体长达20~23英尺(6~7米)。然而,通过这些骨骼残片还无法确定它属于哪种蛇颈龙。  相似文献   

20.
正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石节子沟位于固原市彭阳县罗洼乡,距固原市彭阳县北东约40km,出露奥陶系拉什仲组和背锅山组,产珊瑚、牙形石、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腹足类等无脊椎动物化石。本次工作对该地区奥陶纪无脊椎动物化石进行实地调查,共发现1个化石点,对化石点产出特征、保护现状等进行描述,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对研究该地区古生态、古地理环境以及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