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视隐性课程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 《湖南教育》2005,(16):34-35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同样是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去实现的。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具备这一特征的课程有两类,即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等,是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照预先编制的课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以及道德、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隐性德育课…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职德育课程在强化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和成效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对现实的挑战,在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中职德育教师充分挖掘德育课程优势,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加强中职生的价值观教育,传递正确价值取向,助力中职生人生成长。  相似文献   

3.
人权教育是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人权意识基础。在中学德育课程中融入人权教育关乎中学生作为人而存在的尊严和价值及其健康成长环境的形成。我国现行中学德育课程中的人权教育具有贴近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旨在推进中学生人权观念的形成两大显著特点。我们需要回归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自由、平等和休戚与共的人权观,形式多样、多措并举,融人权教育于中学德育课程之中,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周冠群 《家教世界》2013,(7X):144-145
当前学校的德育流于形式,在德育过程中存在教育理念偏差,德育课程内容滞后,德育课程实施方法单一,德育课程评价标准界定不清等问题。通过对学校德育的问题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明确德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新德育课程内容、创新德育实施方法、清晰德育课程评价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江梅 《教育导刊》2014,(1):45-48
近年来,经典教育受到不少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让经典教育成为德育的有效载体,将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者尝试将经典教育与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模式相结合,借助天河部落Moodle(魔灯)平台构建、实施鸢尾花(IRIS)“经典教育”综合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着重介绍了尾花(IRIS)“经典教育”综合课程的德育目标、内容建构和实施方式,期冀给经典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学科式德育课程一直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主导性的课程形态,但其实效性常常受到人们的批评。本文从学科式德育课程的问题出发,试图重建德育课中的师生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改造传统德育课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以促进我国中小学德育教学已成为重中之重,然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家庭这一重要资源却很少有人涉及,因此重视家庭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作为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当前高职德育还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准确把握当前高职德育的现状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樊学艺 《中国德育》2006,1(12):86-8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德育课程是德育课堂的核心。调查显示,当前德育课程缺乏实效,德育课程开设情况不佳,学生对德育课和德育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德育课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够理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1.“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被动性、他教性”和“成人化、形式化、违心化”是人们对传统德育弊端的概括。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政治性、目的性、功利性太强,教学过程中“完成任务”、“走过场”、“照本宣  相似文献   

10.
班级的发展离不开班主任的规划与引领,基于班级每个学生成长的班本德育课程建构,一定是"前置而内生"的。建构"前置而内生"的班本德育课程,班主任一定要立足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当下,通过阶段统整和阶段推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学科式德育课程一直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主导性的课程形态,但其实效性常常受到人们的批评。本文从学科式德育课程的问题出发,试图重建德育课中的师生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改造传统德育课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订单班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订单教育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成为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它关系到未来教育的成败及人类自身的命运犤1犦。为了顺应课程改革以及德育形势的发展要求,德育课程回归主体的生活世界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生活化德育课程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等各方面都要体现生活化,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一、课程目标:着眼于促使学生学会生活我国总课程体系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主的德育课程,该课程的目标在于以提高学…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受传统学科课程观念影响,在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建设上,形成了较为狭义的学科德育课程观念,仅将之理解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偏重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建设,忽视其他渠道德育课程建设。存在着德育课程主渠道与辅渠道、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和德育课程结构及层次不清等问题。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德育课程综合性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从事中学德育研训管理工作,在长期的调研和考察中,发现很多学校缺少德育课程化支持,因而德育工作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此,笔者认为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现学校德育课程化。一、德育课程化的价值和意义1.德育课程化的内涵解读。什么是德育课程化呢?德育课程化,就是在明确国家教育目标、中学德育目标和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三级德育课程和评价体系,凭借教育管理者对教育准确而深刻的理解,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落实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化,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  相似文献   

16.
社会规范教育有其社会作用和个体作用。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强调社会规范教育是由德育和德育课程的本质决定的。建立以社会规范为核心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可以使德育课程走出学科本位的局限,使德育课程体系具有贯通性、稳定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高校德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效果不佳,存在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德育实施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只重目标不重过程等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应使德育课程非专门化,在课改中全面渗透德育因素;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以"无为而无不为"对抗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德育课程回归生活,使德育成为践履之学;指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培育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概念体系,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德育内容.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还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当代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都是我国当代德育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德育实效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课程德育工作要求突出德育与教学的一体化,突出德育工作的全员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突出德育资源的丰富化,突出德育途径和评价的多样化。只有德育课程化,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才能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校本德育课程既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也是学校德育特色的体现,但在开发过程中,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过程中,除了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和程序外,还需厘清几对关系。本文着力于此,以期更好地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