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考察教育目的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认为教育目的是具体的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社会关系的丰富和人对社会关系的驾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等于教育目的,只是提供了制定具体教育目的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使人趋向完善,完美,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既是人的主观理想,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教育状态的完美设想,表现为教育目的和教育行为的应然状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应然状态,其实质是教育的理想追求;而教育平等与社会平等作为教育理想实现的两个基本条件,则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优化课堂教学,贯彻高效课堂模式,实施四步环节教学;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以提问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其个性发展。把情感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公平和教育公平都是历史的概念。关于教育公平的学术探讨可以从多个学科维度在不同层面上展开。在教育公平问题上,人的自由发展具有优先性的原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前提。教育质量的难以测量决定了我们很难真正在质量意义上来谈教育公平,择校或均衡化也不能真正保障教育公平,人在教育中的自由选择才是教育公平的关键。现实社会中的人和教育的关系发生了异化,人在教育中被工具化即是教育异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妨害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克服教育异化的基本途径就是将人本身当作教育目的,这是人的教育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应当且必须将人的自由发展作为其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6.
刘永峰 《教育》2014,(11):50-50
教育转型是教育内涵的根本变革.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问题主要就是培养人的问题,因此,教育转型的根本在于人的转型.转变观念是转型的保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转型.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选择,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也谈更新教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新教育观念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二要抓住人的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三要继承古代优良传统,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四要坚持两点论。  相似文献   

8.
段家次 《教育艺术》2005,(12):35-36
教育就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要培养真正的人”,他认为真正的人,就是一生幸福的人。因为,只有真正的人,才能承担得起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才能对家庭、社会、国家作出贡献。我认为,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苏霍姆林斯基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清楚地表明,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的和谐发展理应是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又一诉求。这是因为,人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是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0.
韩丰 《中国教师》2013,(17):78-80
当前,对于教育目的的讨论呈现出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是教育的觉醒,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局限。教育到底该为了未来,还是为了当下?是选择斯宾塞的"教育预备说"还是选择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本文将从教育目的角度,对《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一番简略解读。一、压抑自我的"理性人"的生活状态在威尔顿预备学院,"传统、荣誉、纪律、卓越"被作为学院的四大支柱,校长、教师、家长都以学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及其实现条件为依据,着重论述了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现、任务观和主体现进行更新,以达到帮助人们形成更加全面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进而真正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要想改变目前学校教育削弱儿童童年幸福体验的局面,教育必须回到“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原点,真正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为本"是对教育最终的目的指向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中外教育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着重分析"以文化为本"的教育观,通过分析斯普朗格、陈寅恪、梁漱溟、晏阳初等人的观点,本文认为应当辩证看待"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曹松稳 《考试周刊》2011,(26):236-236
英国著名学者威尔斯曾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这就是说:中国人的观念曾经领先于西方,中国曾经是世界文明的先驱。诚然,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目的应由学生幸福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构成:前者描述教育过程,后者规定结果;前者是对美好生活的描述,后者是对理想人的规定。两者都具有独立的价值,不分主次;却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教育目的应由学生幸福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构成:前者描述教育过程,后者规定结果;前者是对美好生活的描述,后者是对理想人的规定。两者都具有独立的价值。不分主次;却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凌驾于生活之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理想化、单一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僵化.这种弊端违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教育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张先华 《生活教育》2012,(10):10-11
人是在相互关系中获得其本质和发展的。通过交往,人的自由度和发展程度得以拓展,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依存关系得以形成。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在生活化的交往中,人才能获得理想的发展。为此,教育应当以生活化的方式努力地丰富文化的展现方式和途径,在构建人与人之间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它的价值和功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感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晓静 《生活教育》2012,(12):10-13
人是在相互关系中获得其本质和发展的。通过交往,人的自由度和发展程度得以拓展,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依存关系得以形成。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在生活化的交往中,人才能获得理想的发展。为此,教育应当以生活化的方式努力地丰富文化的展现方式和途径,在构建人与人之间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它的价值和功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感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是在相互关系中获得其本质和发展的。通过交往,人的自由度和发展程度得以拓展,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依存关系得以形成。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在生活化的交往中,人才能获得理想的发展。为此,教育应当以生活化的方式努力地丰富文化的展现方式和途径,在构建人与人之间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它的价值和功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感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