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的小学生怎么了?天真无邪的孩子竟然成了"官迷",热衷"当官"。据媒体调查,有八成孩子明确表示希望当上班干部。一些家长对孩子当班干部—哪怕是当一名组长或科代表—也十分在意,甚至不惜降低身段为孩子"跑官",有请客的,还有送礼的。有的学校为解决学生人人都想"当官"的问题,在班里增设"门官""灯官"等"官职"。想当班干部,本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体现;当上了班干部,本是学生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机会。可如今却变了味儿,小学生把当班干部看成"当官",当班干部变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2.
最近很多人对中小学班干部制度心存芥蒂,声称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奸细""特权",是贵族化的一种滋生行为。他们总结称,小学班干部制度培养的"汉奸""奸细"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为强权效力,二是告密,三是奴役同胞。他们说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不要班干部;建议我们也要取消该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  相似文献   

3.
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家长",我们是孩子是学生的家长,并且,我们都在做"家长"。"家长",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也不是学校或老师给我们取的名字。是谁给我们取了这个名字?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热烈的初恋甜蜜的新婚紧张的期待幸福的惊喜,我们的孩子来到人世。当我们反复琢磨思前想后,全家通过之后确定了孩子的姓名,同时,孩子也用他那第  相似文献   

4.
《海南教育》2013,(6):22-22
<正>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家长",我们是孩子是学生的家长,并且,我们都在做"家长"。"家长",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也不是学校或老师给我们取的名字。是谁给我们取了这个名字?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热烈的初恋甜蜜的新婚紧张的期待幸福的惊喜,我们的孩子来到人世。当我们反复琢磨思前想后,全家通过之后确定了孩子的姓名,同时,孩子也用他那第  相似文献   

5.
<正>不少教师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样""不能这样""必须这样",而很少说"可以这样""你能这样""你想怎样",让学生在有方向的自为中自生、自能和自长。虽然,我们积极主张孩子的自主发展,做中发展,但家长和教师却常常"自己出手"。"给我这样""我说这样"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管理的常态。"胆小""被动""手拙""懒动""怕苦""乏趣""能弱"等,已经  相似文献   

6.
章高祥 《江西教育》2022,(13):57-5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教育不能靠"大棒""小棍",也不能靠"怒发冲冠""恐吓".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们:"不同的孩子,心里都有一把锁,你要读懂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包括作者的配偶)是武汉六中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的老师,他们在高考前一个月精心调教孩子的经验值得推崇。诚然,对于绝大多数考生家长而言,不会有本文作者这样的"近水楼台",但他们在考前一个月教孩子"学会放弃""先做什么""不要攀比""学会从容"的四招,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何卫东  王岚 《家长》2009,(6):11-14
班干部竞选永远是学生的热门话题,孩子都希望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家长也期望孩子当班干部得到锻炼,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如愿。竞选班干部当选了该怎么做?落选了又该怎么办?在这几年中,我们的双胞胎儿子健健、康康,他们参与了班级的每一次班干部竞选。这其中有成功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每次去给儿子开家长会,家长们聚到一起,话题自然离不开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现在越来越任性,根本听不进父母的话""我的孩子太贪玩,做任何事都没有毅力""最近孩子迷上了游戏,不能自拔,我们做家长的也无能为力"……从每位家长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大多数家长都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成绩不好还不让说",这些抱怨反映出家长面临难以读懂孩子、难以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困境。为了能够读懂孩子,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双方需联合起来做出以下努力:一、做孩子成长的知心人家长和教师都希望让每一个孩子做最优秀的自己。学特长、请  相似文献   

11.
《家长》2022,(2)
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一个孩子想和另一个孩子一起玩,只是因为"我和他在一起玩很开心".但家长的想法往往并不简单,并不只是满足于孩子"开心",而可能是根据家长的喜好要求孩子"跟学习好的孩子做朋友""向朋友学习,取长补短",等等,这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时,不能单纯地享受友谊和交往的快乐,可能让孩子产生很多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12.
熊丙奇 《教育》2012,(19):10
无论去欧美,还是去澳大利亚考察,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大学教授的孩子,居然在当面包师,做手工艺。教授说起自己孩子的职业,充满自豪,根本没有国人的难为情。这令考察的中国人感慨万千。感慨归感慨,但回到现实,经常出现在中国家长嘴里教育孩子的话语是,你不好好学习,今后就去"扫大街""做清洁工""端盘子"之类。言外之意,这些工作是低级的工作,当然,做面包师、手工艺者,这类活计,也是家长们很不待见的,家长们都期待大富大贵,所谓"望子成龙"。而当下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家长们的这种意识。在我国的升学教育体系中,中小学  相似文献   

13.
一个班级,设有班长、学习委员、组长、课代表等多种"职务",班干部作为老师的左膀右臂,为班级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不时会有质疑的声音发出:班干部的设置是否有必要?有人抵制,因为害怕从小就培养出孩子们的"当官"思想,比如已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五道杠"的新闻;也有人认为有必要,因为当班干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组织沟通能力,还能增长孩子信心。  相似文献   

14.
从教师的疑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一聪明、帅气,学习了很多"知识",但一一的"人际交往"和"自然探索""创造想象"存在不足。家长或老师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优势势能的,一一就是一个优势势能突出的孩子,从案例中。  相似文献   

15.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够有“一官半职”,其目的是想让孩子平时多帮老师做做事,协助老师管理班级,锻炼孩子的能力。可班级的“官位”毕竟有限,由于僧多粥少,“跑官”就潜流涌动。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一是使有些孩子觉得不公平。如果班主任是为了锻炼所有孩子的能力,而采取轮流当班干部的做法,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接受的,大多数家长也能理解。但是,如果这中间因为某个学生的家长位高、权重,或者送的礼多,而当上班干部,哪怕是临时增设的并没有多大“权力”的虚职,也会让那些在“台上”的班干部感到不…  相似文献   

16.
<正>"鸡娃"背后,是无数家长的五味杂陈。"给孩子打鸡血",俗称"鸡娃",在如今的大城市,是众多家长热衷的育儿方式。家长不停催着孩子跑,让孩子拼学习,拼成绩,拼才艺,从"青蛙"一步步升级为"牛蛙""素鸡"……最近,"鸡娃"在舆论场中的再度走热,并不让人意外,这几乎已成为周期性热点,每逢寒暑假或考试季,经常被媒体拿来炒作一番。  相似文献   

17.
一句"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多少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找关系、走后门,让孩子上"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重点中学",选择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增强孩子  相似文献   

18.
理解:孩子有孩子的苦衷 当班干部本来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一些孩子会因没当上而垂头丧气甚至器鼻子,也有一些家长主动打到班主任,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机会.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孩子不愿当干部,原因是呢?  相似文献   

19.
顾红云 《家教世界》2014,(6X):50-51
<正>案例回放:家长开放日,我们安排了一个亲子游戏:家长和孩子面向圆心围坐一圈,跟着音乐逆时针传递帽子。当音乐旋律变换时,拿到帽子的那个就做"领头人",带领大家做各种舞蹈动作。节奏很欢快,游戏很热闹,看到自己或别人的孩子自信满满地站在中央的"小舞台"上领舞,家长们也很开心,都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拍手,学着孩子的样子舞蹈。活动结束后,佩佩妈妈略带遗憾地告诉我们:旁边的女孩悦悦很"那个",一旦帽子传到自己手里,音乐又  相似文献   

20.
我常遇到这样的家长:面对孩子的缺点,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长焦急的程度,比自己遇到挫折还要厉害。有时对孩子采取打骂的态度,可效果并不好。因为孩子很快又犯同样的毛病。那么该如何做呢?笔者给家长出几招儿,试试看。 接纳孩子 做父母的,往往不能"完整"地接纳孩子。他们常常只能接纳优秀的孩子,或孩子好的一面。而当孩子有缺点、有不足时,或者当孩子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