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 8 0年代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语法教学(grammarteaching) ,其弊端很明显 ,那就是教出的学生只会聋哑英语 ,交际能力差。 90年代 ,特别呼吁中学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交际能力 ,结果又过分地强调口头英语 (spokenEnglish)的重要性 ,而忽视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导致中学生的语法水平下降 ,严重影响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也妨碍了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那么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应处于什么地位呢 ?1 .培养交际能力不是不要教语法。近几年来 ,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已被广大语言教师所接受 ,并一…  相似文献   

2.
培养初中生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也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交际教学法确立了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英语教师运用交际教学法时,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情境,坚持精讲多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跨文化交际教学首先应培养的能力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从中国文化知识被忽视以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失语两个方面,探讨了为什么要首先培养这种能力;分别从引入中国文化词汇、倡导英汉对比教学、重视中国文化知识能力、正确对待文化规约问题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异族文化,而首先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使得英语翻译教学具有了跨文化性质。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日常英语交际能力;文化教学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运用情景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讲解之后,让学生就文章的主题及与主题有关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表演,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课堂上只有"教帅问、学生答"的单一活动方式,使之变为"教师问与学生答;学生问与教师答;学牛问与学生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用英语交际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不是代替他们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6.
马文 《辽宁教育》2004,(6):36-36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根据交际的需要,精讲语言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当尽量模拟交际的情景,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然后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基础知识教学要以听说为手段,采用在交际应用中“教”、在交际情景中“练”、在真实交际中“用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广大英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具体到小学英语教学则要重视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把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真正起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作用。一、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课堂气氛英语课堂的气氛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而不是死寂的;应该是活跃的,激发学生思维灵感的,而不是师生面面相觑的。教师要多动脑筋,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使学生在学英语时非常放松,没有压力,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  相似文献   

8.
新编初中英语教材前言中就教学方法写道:“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科书要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而不仅是懂点英语知识。在中学,积极地运用英语,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新编初中英语教材突出了学英语主要目的在于能把它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在交际中语言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方面,我们应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上要精讲语法知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口头方面的交际能力,而且还要注重书面的表达能力。因此,指导初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一第二学期结束时给学生留了一种暑假作业。要求学生写二十篇英语日记,每周两篇。每篇最少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有了语言 ,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沟通了解。作为外语教师 ,在教授语言的同时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国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口头能力与书面能力二者共同构成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满足人们不同的交际需要。因此 ,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过程中 ,应注意口头能力与书面能力培养的兼顾 ,做到大纲要求的听、说、读、写“四会”并举。创造语言环境 ,精讲多练。(1)用英语组织教学。每周的几…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关键.交际能力是一种在真实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英语的能力,是一种运用语言的高级能力.那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历来强调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全面培养.这种语言知识及语言能力的训练,即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和保障,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口语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一、口语课应摆正英语与母语的关系 英语与汉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往往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宜要求学生做过多的英汉对译练习,而应设法使学生摆脱母语表达方式的束缚和困扰,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课堂上除了尽量用英语讲解,加以表情、动作等体态语外,还可利用幻灯…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活动。本文阐述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并根据英语课本中的阅读文章特点诠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费建华 《英语辅导》2010,(1):101-102
知识、技能与交际能力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处处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更是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英语。  相似文献   

14.
中学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 ,而不是仅仅懂点英语知识 ;是积极地运用语言 ,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义务教育三年制、四年制初中英语教科书的特点是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设法通过有实际意义的、饶有风趣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活动进行教学。明确了教学目的 ,就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力求采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造近乎真实的交际情景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运用所学语言 ,培养他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是在…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专学校的英语教学只强调语法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口头能力的培养,这远远没有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中专生不具有升学的压力给口语教学创造了条件,加强中专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该成为中专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提出中专英语口语教学应加强语言基础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扩展词汇教学;模拟社交场合,进行实际的英语交际练习;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促进语言的运用,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简要分析基于交际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含学生交际能力较弱、课程目标不够合理及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三个方面,并提出基于交际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及主要路径,即高职院校应丰富交际教学方式,构建积极的英语交际教学环境,通过发挥网络教学的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意识及交际能力,旨在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交际法教学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科学思路,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系统.英语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一体化的,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思考,运用"精讲多练"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口语课的主角,达到大面积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目的,体现新的口语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8,(9)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通过多年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为进一步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复述课文作为一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我们所理解的语言能力,既不是孤立的单项语言知识的识记和掌握,也不是语言学习中的某些技能要求,而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发展了的高层次要求,即实际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情景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20.
邝雪琴 《教育导刊》2004,(17):50-51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片面地掌握英语的语言结构。听、说、读、写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主要形式,是发展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