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许艳敏 《河北教育》2005,(13):40-41
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动力”,所以,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兴趣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丁玉华 《湖南教育》2005,(18):37-37
一出戏应有好的开始,同样,一堂课的引入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导入新课时做到“快”“奇”准”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快”——点到即止,精练自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提倡向课内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因此,新课的导入,一般以1 ̄2分钟为宜,要把重点放在释疑、解疑上。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采用谜语导入法。教学伊始,先出示谜语:“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马上被这个谜语吸引住…  相似文献   

4.
5.
6.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的爱好,从而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后进生语文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后进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8.
现在的教育界都已持这样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去阅读,去练习,去钻研,去发现。只有以“兴趣”为前提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的“苦”与“累”,也不会感到学习负担的“轻”与“重”,因而所谓的“减负”也就不需要教师去煞费苦心地考虑了。所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杜凤云 《山东教育》2004,(31):34-34
那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一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很静,此时正在进行的是《一夜的工作》一课的目标检测。一位同学正在黑板上写生字,“写完回去!”我读完最后一个词说。  相似文献   

10.
那节课是2·3班的音乐课,我伴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向教室走去。教室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我迈着轻松的步伐登上讲台,一个简单有趣的小游戏之后,我笑眯眯地对大家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唱一首新歌——《小红帽》,我先给你们唱一遍,希望大家好好听。‘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正当我陶醉于自己的歌声之中时,不经意间发现班上有位叫林小凡(化名)的女同学,正在同后面的一位男生说着悄悄话,我不想影响大家的情绪,装作没看见,仍然兴致极高地演唱了一遍这首歌曲,同学们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我转身放歌曲录音时,…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寻求“新颖”的课堂模式、实施“新奇”的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不由自主。  相似文献   

12.
这学期,我校中年级开设了课外阅读课,旨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和提高阅读及收集信息等能力。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我对如何上好课外阅读课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如何激发阅读兴趣,把阅读和自由还给学生,切实提高阅读效率呢?思考之余,不禁想起了上个月的一节课外阅读课:上课之前,我捧着一大叠事先准备好的课外读物走进教室,见学生并没有如我期望的那样围上来翻看,心中不禁有些失望。当上课铃响过,我兴奋地告诉学生,今天特意为他们借了有趣的童话故事书时,他们仍然没有积极反应,突然,我眼前一亮:倘若在图书室中开设“自助餐”,…  相似文献   

13.
曹治才 《师道》2004,(7):32-33
在百果洞小学执教一年多,最令我满意的是成功组织了那次登山读书汇报会。  相似文献   

14.
谢细妹 《师道》2001,(4):39-39
  相似文献   

15.
16.
17.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绿色生态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构建语文课堂的“绿色生态环境”.即: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课堂板书既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一门“实用美学”,既要“中看”更要“中用”。其中,“中用”是板书设计的目的,即板书设计将视听艺术有机结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而“中看”则是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动地促进“用”。一课优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