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不能把家庭和学校看成是一种权力架构,应争取与孩子沟通,并帮助其了解教育的目的和方式, 以避免教育上的负面影响。同时指出:优质教育要跨出新一步,必须从家庭与学校的协作做起。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校教育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营造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是关键的一步。根据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更新现代学校教育环境既有其必要性,又是一种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在营造现代学校教育活动环境、拓展学校教育活动空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更新现代学校教育环境是对教师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教育》2004,(7):40-40
1999年10月,乌兰察布盟盟委在集宁一中现场办公,并作出决定:要依托集宁一中的品牌优势,发展高中阶段的非义务教育,力争在三五年之内把集宁一中办成“万人中学”,并以其为龙头带动全盟高中教育的发展。这次现场办公会之后,由于领导决心大.学校配合好,目标一步一步地得到了实现。现在,集宁一中在  相似文献   

4.
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是一所较为年轻的初中学校,学校以“个性教育”为核心,培养个性化学生,锻造个性化教师,营造个性化校园,从而推动着各项工作一步步前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兴盛,学校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愈来愈突出,教育实践愈益与人教育与人精神的追求相悖逆。我们的时代需要人精神,人精神理应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理念的确定,就是要树立表征学校的主体人格,即通过对学校人格的界定,确定学校的本质内涵,凸显学校的自身风格。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有着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或者教育精神,这个理念凝聚了各自办学的思想、个性和模式,有着熏陶人、启发人、激励人的功能,也能起到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生活视角看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过程内含于生活进程中,并与人的生活相始终,现代学校教育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烈推动下,以科学知识的灌输为中心,崇尚教育为生活做准备,造成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和过程疏离了人的真实生活,终身教育的旨趣在于打破教育与生活相疏离的状况,它把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和过程与人的生活整合起来,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人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并伴随一生,生活在终身教育中得到改善,并不断走向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8.
观念是人对社会存在的具体事物及关系的认识,往往支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由于学校领导、教师认识上的不足,导致许多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了效果也不理想。为此,学校要搞好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对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学校领导必须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观,树立中小学也能搞教育科研的观念;打破教育科研无用观,  相似文献   

9.
罗伟强 《教育导刊》2001,(21):45-45
21世纪的学校德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多维体系。在“以情感教育构筑德育工作多维空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迈开了具有建设性的第一步。1.德育工作多维空间的构建。德育是培养人的重要工程,涉及面之广,牵动着各个领域,绝非单靠学校课堂教育可以做到的。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全方位的多维空间。从“大教育”观念看,德育的整体时空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德育的成败,取决于德育整体大环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德育的主要阵地还是学校。我们认为,建立良好校风、确立教师正确的德育观念、以情感人、健全学生…  相似文献   

10.
生师比:中学20:1,小学22:1;平均每年增加学校1.5所;内部满意度:小学96.59,中学85.26;社会满意度:小学81.71。中学84.67;万人高中在校生310人。居全市之首;2001、2002年高考万人上线比全市第一……7年间。由小而大。由弱致强。从幼儿园到中学。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到国际学校。基本建立起了与高新区相适应的基础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学校的均衡发展;基本满足了区域各种层次的居民获得优质教育的需求: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倡扬了勇于创新的文化精神……树立公共服务理念、革新体制机制、教育评价权“归还”社会——加强行政文明建设。以管理创新带动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都高新区成为四川省教育“奔跑”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高新版本”的创新得到社会全面认同。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下一步,所有村小上收到区;用“生命环境观”认识信息技术。搞电子校务;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现代管理体制……高质量的平民学校和精品学校同步发展;行政管理更加扁平化;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看山不喜平。为探微索隐,本刊和成都高新区坐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技工学校教育?本人提几点看法。一、确立明确的目标学校管理工作不能没有明确的目标 ,对目标的探索是技校管理工作实质性问题的第一步。确立学校工作目标应考虑如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1 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 ;2 在学校目标和国家教育目标的关系中 ,国家教育为总目标 ,学校目标为次 ,应该在总目标总方针的指导下 ,制定出符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学校目标 ;3 学校目标有长期、短期或从属性目标 ,正确的学校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 ;4 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 ,是相辅相成的 ,制定目标时 ,必须考虑到具体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 ;5 …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培育人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社会性发展,为实现这个目的,处理好学校与社会两个教育环境的矛盾是学校教育功能的应有之义。本文试图对学校教育平衡功能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做一论述,以期教育理论界对该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人进行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己任,既让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能得到发展,也让每个从事学校教育的人在工作中同样得到发展;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教育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教育是人才培育的关键,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时代发展要求和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境看,人教育应在课程构建和环境教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杨帆 《辽宁教育》2006,(7):17-19
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进行现代学校发展设计,使学校进入主动发展与内涵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新一轮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是学校中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是迈向现代学校进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祖国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以及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有每个人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都遵守规章制度,社会这个大机器才能高效有素地运转,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日益繁荣,逐渐强大。同样的,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学校都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教育教学管理的规章条例。只有学生、老师都能遵守相关制度,学校才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转。教学常规管理、教务工作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各专用室管理、教育科研管理都隶属于教育教学管理,由此可见教育教学工作是极其繁冗复杂的。那么,管理者如何合理地调整相应制度以适应学校发展?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带领学生遵守相关规定,向学校建言献策呢?最重要的是教师又该怎样寻找相关的最佳方案以适应学生发展呢?一系列的教学难题摆在教师的面前,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需要肩负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一步步攻克,一步步迈向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7.
一、学校教育中人教育与科学教育失衡的表现 人与科学是人类发展的两只羽翼,缺一不可。一旦失衡,社会就会失衡,人类就会失衡。然而,反思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教育的失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主要表现可概括为“三精三荒”。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文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最终完成“人格”的完美塑造,实现语文教育中“文”与“人”的真正高度统一,“教”与“育”的真正有机结合。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要求,应抓住文本及其语言的主要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情境与过程,实现学生“人”的一步步跨越。  相似文献   

19.
进军国际化     
《辽宁教育》2005,(7):F002-F002
大连市中山区桃源小学建校于1949年,现有学生1600人,教师76人,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国健康教育金牌学校、省模范学校、省文明单位。该校以“建设现代化乐园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师管理的民主化、学生发展的个性、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开创了学校教育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学校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来体现的,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受教育思想影响支配的在教育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教师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行为具有教育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好学生。学校教育出现症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不强,这与“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现象依然存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