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充分印证了“信息爆炸”、“地球村”等媒介预言,它在传播速度、传播能力、主体自由度和互动性等方面都体现出新型媒介的技术优势。从印刷媒介到网络媒介,信息结构方式和人类感知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葛明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9):17-18
媒介素养一般被认为是通过一定的媒介知识和相应的策略、方法,对媒介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以辨别真相,并具备自己动手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在电子媒介盛行的当今社会,媒介的发展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得辨析、批判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田开忠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22
大众传媒的多媒体性造成了多媒体化的文学,多媒体文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的感官比例和文学的表现方式。作为新文学媒介的加盟者,媒介带来文学的新变化,导致人们对文学和媒介的关系进行新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子传媒时代的经济条件下,影视媒介迅速壮人,很快便成长为媒介霸主,影视媒介与文学火热联姻,影视媒介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扩充了文学类型,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咏梅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11-14
沿着文学媒介的技术演进轨迹,考察文学从孕育萌芽、生长繁荣,到出现转型直至发生新变的发展历史,明显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几次重大的传播技术革命,直接带来了文学表现媒介和文学传播媒介的变革,从而引起了文学形态的发展变化。在此意义上,一部文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文学媒介演进史。充分认识文学发展的这一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可以为揭示当前文学研究范式由文化批评转向媒介批评的必然性和应然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7.
王亚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
媒介素养的形成是一个由媒介素养基本知识的辨析和掌握,到媒介素养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再到媒介审美和意识的养成,最终归于实践中对媒介的合理运用及创作的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对体验学习过程与媒介素养形成过程的研究发现,两个过程具有高度的内在耦合性.因此,营造媒介环境,序化媒介素养知识,建构媒介素养生态圈是形成媒介素养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媒介及媒介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日趋深入,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各国教育界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媒介作为媒介信息的制造者,既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资源,又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本文从发挥媒介自身功能入手,指出要借助媒介信息特有的社会化属性,积极发挥媒介自身的教育引导功能,承担起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冷热媒介的角度对教学中常见的媒介进行分析归类,提出了教学中使用的媒介是一个冷热转换,动态平衡的媒介生态系统,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冷热教学媒介的有效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教学媒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批判媒介和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批评性媒介素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关注重点,并辅以事例着重阐释了如何利用分析方法使批判性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媒介素养,特别是随着多种新媒体的出现,更需要在文化研究的关照下关注新的媒介素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批判》作为后期创造社“方向转换”时期的重要刊物,试图确立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为青年人的革命实践提供思想武器。文章从文学传媒的视角出发,对《文化批判》推动“革命文学”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着力从理论与旗帜、出版部与阵地、论战与影响力、读者与互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多方面考察《文化批判》是如何发挥媒介手段的力量,成功推动“革命文学”在中国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给人们建构起一个个全新的活动空间,网络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事实上,它只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承载、传播文学文本的新媒介。面对不断功利化的世界,文学在提供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时,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应该坚守文学的内涵,应该考虑社会影响,完全用市场标准取代了文学标准是不可以的,应注意作家正在被市场与消费的黑洞所吞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邱付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16-19
通过对几种报纸学副刊可以看出,在消费主义原则的支配下,学副刊形成集休闲、娱乐和消费于一体的学消费品,从此还可透视读大众的化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从理论与应用整合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模式与基本原则和策略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慎明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9(4):48-50,57
文学创造是对至高无上的永恒的终极事物的追问,是对人的生命内在需求和内在冲动的追问。是对人的存在和终极价值的追问。正是这种追问,把文学创造提升到与哲学思辨同样高的位置。因而说文学体验实质上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体验。文学的形而上学是构成文学艺术哲学意味的内在根源,是文学创造的永恒和深层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经验、体验与文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92-99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 经验与体验是不同的。经验是他的生物的或社会的阅历。体验是经历中见出个性、深义和诗意的情感。经验只是知识的积累。体验是价值的叩问。体验具有超越性。它给文学带来的是情感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和感受的个性化。体验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赵晓芳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4):51-54
在大众传媒时代,文学批评呈现出泛文化、娱乐化、大众化的特点。批评主体的迷失;批评功能的弱化;基于文学文本的感悟的缺乏是文学批评的主要缺失。建立起文学批评内在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构筑一种大众传媒与文学批评的双向互动的双赢局面是文学批评的未来构建。 相似文献
18.
流媒体又称流式媒体 ,是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 ,它是融合了网络技术之后所产生的技术 目前 ,流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远程教育 从流媒体的基本含义和原理出发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基于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庆邦对儿童世界的关注应该是他小说创作的第三大主题.他以独特的儿童视角绘制出一方感伤、悲悯和压抑的儿童天地,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他的童年经验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较多关注由文化适应给个体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问题,近些年来,研究者较多关注多元文化经验对于个体的积极价值。从对多元文化经验的界定出发,讨论了多元文化经验对于个体创造性的提高、对文化信息加工的认知复杂性以及文化智力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了多元文化经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多元文化经验的界定,深入探讨多元文化经验在心理幸福感、工作或学习绩效等方面的积极价值,深化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国内学者可关注多元文化经验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留学生等多元文化个体的积极价值,从而为多元文化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