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疑是思之源”,人们对事物产生了疑惑,发现了问题。就会去思考,去解决,认识上便有了提高。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又能得到解决,无疑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3.
一堂课45分钟,如何从讲课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因素,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根据历史课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识事物的特征,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导言课做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描绘法导入新课。在叙述历史事件时,用有声有色的表情、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美妙的意境。如讲“北京人”时,我们可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训练本身就融语言、思维、逻辑、心理于一体,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训练学生认识事物、认识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这种认识能力的训练,依赖于对教材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完整的递进过程。“感知”是认知语言的的最低层次,“运用”是认知语言的最高层次,“理解”和“积累”则是认知语言的中间层次,是对语言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三个层次构成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有机整体,并且同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的规律相对应,如图表示:  相似文献   

5.
高考中“语言表达”(高考第六大题)这个板块有一个特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难保都能拿到高分;学生不怎么训练,可能也会拿到一点分数。这个特点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复习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影响复习的积极性。于是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语言表达”复习课上,如何保证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保证教师高投入,学生也高收效?笔者认为在“语言表达”复习课中,应力求让每位学生通过实践认识事物(知识)的个性,再掌握事物的共性,进而形成理论,又返过来指导新的实践,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要优化“语言表达”复…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心理方面,常常会产生一些障碍,如果不及时克服和解除,就会影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和结果。下面就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作一剖析。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表现 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恐慌心理 恐慌心理的特征是既关心毕业分配,又害怕毕业分配,对“铁饭碗”又恨又爱,若即若离。一方面希望自己尽快走上社会,谋求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像一个总是长不大的孩子似的对学校过于留恋,不愿走出校门,对即将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感到心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感情”。“感情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感情则是对事物的一种好恶的倾向,……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必要的“刺激”,使学生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内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引发他们的积极情意。因为每当人的周围出现新异的刺激时人就会将自己的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初步判明它“是什么”,甚至探究它“为什么”。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唤起求知欲”。下面就初中物理新课引入中的“刺激”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趣:“兴”从“趣”中来,要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下岗职工再就业在择业心理方面,常常会产生一些障碍,如果不及时克服和消除,就会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过程和结果。下面就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心理障碍、成因与健康心理的重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恐慌心理。恐慌心理的特征是既关心下岗后的就业,又害怕自主择业,对“铁饭碗”又恨又爱,若即若离。一方面希望自己尽快走上社会,谋求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像一个总是长不大的…  相似文献   

9.
谜语是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用明快、生动而有韵律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的特征,让人们从这些描述里猜出事物本身。幼儿谜语通常选取幼儿熟悉的有趣事物作为描述对象,它深受幼儿喜爱。猜谜语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好形式。谜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教幼儿认识空气,先让幼儿猜:“看不见,闻不到,抓不住,摸不着。你需要,我需要,谁也少不了。”幼儿会感到新奇,产生要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的强烈愿望,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常识教学中,谜语可用来巩固幼儿对某种事物的外形和本质特征的认识,发展幼儿的智力。如幼儿认识了水  相似文献   

10.
所谓焦虑感就是指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倾向。它是由于个体受到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致使失败感或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情绪状态。关于焦虑感对语言习得的影响,长期以来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焦虑感与语言习得基本无关,认为焦虑感基本不影响学生的外语成绩;另一方则认为焦虑感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如Horwite&Young(1991)认为,焦虑感不仅影响外语总成绩,而且对外语学习的一些具体方面也产生副作用。为了验证焦虑感对学生学…  相似文献   

11.
人的心理活动,就像流水一样从不间断地“流动”。这种流动,如果遇到“阻塞”,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实质上是一种适应不良。即当个体的活动、判断、期望和情绪体验等心理状态超出常态,产生偏差,而又无法妥善调整时的矛盾心态。近几年来,分数、考试、升学,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中的“热点”。学校、社会的舆论导向;父母、家庭的过高期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少学生难以承受,于是在学习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然而,不少教师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问题,用传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实科班学生成才心理障碍,是指实科班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对实科班的教育、教学不理解,从而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抵触情绪。尽管高三分科是根据“教师指导、学生自愿、家长同意、上级批准”原则而定,但一旦真的进入实科班,面对的是确保会考合格率力争优良率、开设实科专业课程时,一部分同学便会有一种失落感、自卑感。他们认为进入实科班低人一等,不如高考班,以后将与大学无缘,没脸见人。另一  相似文献   

13.
“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引起对学生的不当教育行为,如讽刺、挖苦、体罚等,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所以说“师源性心理障碍”不但会给学生造成暂时的心理伤害,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语四册中的《雷雨》一课,生动地描绘了雷雨及其前后的自然景象。文中写到的雷、电、风、雨、太阳彩虹、池水、青蛙等十多种事物和现象,互相依赖和制约,构成了许多个因果联系。教学这一课时,光让学生认识风,雨、雷、电这些个别事物和现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初步形成对于雷雨的整体概念。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课前,指导学生观察了一次雷雨的全过程,让他们进一步感知事物,获得丰富的表象。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发现学生在读课题时,把“雷雨”理解成雷和雨两种事物,因而把“雷”字读得又长又重,便指出:“雷雨”是一个词,要读得连  相似文献   

15.
“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一个班级需要严格又有针对性的班规,否则就会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凝聚力,会给对老师的管理工作带来困扰。但真正的凝聚力却产生于学生内心的认同,而班规多是一些硬性的指标,不能触动学生的灵魂,因而仅有班规是不够的。更需要老师有一颗博大宽容的心,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方能对学生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风气,只有老师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好奇心强.好奇心是青少年认识事物、探究事物、寻找问题根源的一种内驱力,如果引导正确,它会转变成一种积极的求知欲,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过,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有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特别是在课堂上,对一些新鲜但又与教学不相关的事物的好奇心,经常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的仪表服饰,就是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目标.一个教师新换了件衣服,他一进教室,不少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欣赏、观察他的服饰,琢磨他身上发生的微妙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课了,从而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发型的改变,或是纪念章、胸花、校徽等物的变  相似文献   

17.
焦虑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探讨学生在英语课堂产生焦虑感的原因,教师应该如何通过各种学习策略在进行课堂提问、听说教学以及进行课堂评估等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的环节为学生创建没有焦虑感的英语课堂。就学生方面来看,导致在课堂上焦虑的因素有很多,如英语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8.
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化学事物、获得有关化学知识,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若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学生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同时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产生愉快、满意和欢喜等情感体验,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化学学习兴趣对化学学习活动具有准备作用、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是化学学习动机和积极情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一.利用积极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接触学生的第一天起,化学教师就要用自己高…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开启学生潜力之门的钥匙。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力量和智慧。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它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影响到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表现在一个人力求接触、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般经历“好奇一求知一爱好一入迷”的过程,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会废寝忘食。因此,浓厚的兴趣是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