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市场经济新视角下的剩余价值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与否一直是理论界的争论热点之一,作为马克思理论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学说也受到诸多质疑。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经济土壤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在劳动者本身同时变为资本持有者的今天,其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分配已不能过多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而资本在分配中的比重会有所上升,这恰恰是剩余价值理论本土化的新鲜表现形式。正确地再解释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消除人们因当前按劳分配比重下降造成的认识歪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剩余价值范畴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核,也是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剩余价值范畴的理解是政治经济学的关键。为此,在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从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以及质与量统一的角度,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讲授剩余价值范畴,引导大学生把剩余价值范畴与剥削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剩余价值范畴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核,也是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剩余价值范畴的理解是政治经济学的关键.为此,在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从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以及质与量统一的角度,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讲授剩余价值范畴,引导大学生把剩余价值范畴与剥削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党的十五大,正式确定按资分配的合理合法地位,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是不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不再适用于社会主义,或者通过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三要素理论是正确的,现在接受或默认了这个理论。无疑,对这一经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因劳动的性质、范围、主体结构的变化必然与时俱进,从而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也必须丰富发展。本文主要对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利润和平均利润理论的若干观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于19世纪,他认为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根本源泉在于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高于自身劳动力消耗补偿的那部分价值。而这部分价值真正成为剩余价值却是有条件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些条件发生了新变化,因此,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必须进行修正,至少现在我们必须承认,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和教育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创新,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按生产要素分配、剩余价值的分配与剥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所有者的收入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工资部分,它仅相当于消耗掉的劳动力这个人力资本的本金或称为折旧费,但这并不能称之为"报酬";另一部分是按投入的劳动力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取得的报酬。资本家(企业主)的收入中包括劳动收入和合理收入,并不都属于剥削。  相似文献   

8.
9.
如何讲授剩余价值理论○河北师范大学马列部讲师杨思远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一部《资本论》可以说就是剩余价值论。第一卷讲剩余价值生产和积累,第二卷讲剩余价值流通和实现,第三卷讲剩余价值的分割,目前见到的第四卷共三册,书名就是《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分析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生产,阐述了少数资本家在短期内积累起巨额资本和个人财富的原因,丰富了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 ,单纯讲求效率而不顾公平的按资分配是早期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其历史命运已经为马克思所深刻洞悉 ;单纯讲求公平而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分配是传统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其结局同样是陷入自我终结的悖论之中。目前在学术界流行的按要素分配论中有一种单纯要求按资分配的倾向 ,这种倾向与人类的公平理想背道而驰 ,也与 2 0世纪发达国家的分配革命趋势不符。本文主张 ,真正的按要素分配应当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有机统一 ,劳动与资本一样是生产要素 ,同样有权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发生在第一次分配领域的真正的按要素分配 ,为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提供了“一次保障机制” ,发生在第二次分配领域的国家再分配则为这种统一提供了“二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社会剩余价值分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在生产中处于机器附属物的从属地位决定了资本家占有全部剩余价值。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开始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中、下层管理者、科技人员、智力劳动者在生产中地位提高。一般员工潜在能力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资本增值程度,他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可得出以下结论:用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价值量无法完全说明剩余价值量的增减;流通领域在社会剩余生产中不容忽视,应当区分社会剩余与剩余价值这对概念;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地位要具体分析,剩余的出现并非一定源于剥削。  相似文献   

14.
公有资本与社会剩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有资本是公有制经济中的资本。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区别。从本质上看,公有资本是劳动者阶层内部经济权利与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私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资本剩余价值,公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社会剩余价值。资本剩余价值与社会剩余价值在性质、起源和存在条件上都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对混合经济中剩余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玲 《铜仁学院学报》2004,6(3):32-33,37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不能完全用它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混合经济形式。混合经济中存在着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不同的分配方式,所以并不能否认混合经济中存在着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存在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合理的,就否定剥削。生产要素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决定因素,用价值分配来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退化。  相似文献   

17.
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是剩余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的生产经营和雇佣劳动是其存在的决定条件。这种对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的科学分析和抽象,只能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现实关系为参照,并由此得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中剩余价值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论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转形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从鲍特凯维兹起,几乎所有研究价值转形问题的经济学家,在他们提出的各种价值转形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固定资本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本文在不考虑资本周转速度影响的条件下,讨论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提出一个可以反映固定资本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证明在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条件下,价值决定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式与价值形式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完全相同,在价值转形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不变。最后通过一个例题说明价值转形。  相似文献   

19.
余斌 《教学与研究》2007,23(3):49-56
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非难源于他本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错误理解."价值总量"与"生产价格总量"只是同一个数量的不同表现方式,它们不可能不相等;而总剩余价值量等于总利润则是劳动价值理论关于利润的定义式,这两个量也不可能不相等.从而,价值转形理论的数学难题只是一个伪问题,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