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启良  祝砚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9):73-75,88
浮雕艺术是传播特定时代精神、表达审美意识、优化文化环境的重要手段.面对人类新的文化环境--现代城市环境,现代雕塑家既要继承传统浮雕艺术的精华,又要对城市环境进行时间与空间的深层文化内涵挖掘.从城市空间与浮雕艺术相互协调发展的角度,围绕城市建筑和浮雕工艺特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欣赏浮雕艺术作品,和特征。 2.体验浮雕制作过程,感受浮雕的艺术魅力提高动手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3.
古埃及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描绘人体艺术形象的古代浮雕和壁画流传至今,它们的身体不同部位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原则,即比例的规范或系统性。受其影响,西方艺术逐渐形成了特有和连续的传统。到了近代,在16世纪文艺创作的风格影响下,这些规范逐渐丧失了其艺术和技术意义与价值,逐渐被忽视和忘却了,或被认为是不令人感兴趣或不重要的艺术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冬 《时代教育》2014,(12):278
汉代浮雕艺术,突破商周以来厚重严谨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大气、浪漫想象的美学新风。其包罗万象的史诗般画卷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构筑起后代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汉代画像石与瓦当及汉代浮雕镜表现方法等方面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对浮雕教学的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在远古时期,伴随着线刻技术的发明,最初的浮雕便产生了。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陶器,与制陶相关的造型技术和装饰技术的研发,进一步促进了雕塑形态的发展。而今浮雕艺术运用在人类生活的各行各业,如:日用品、工艺品,尤其是建筑物上的浮雕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这些浮雕从功用性来看,可以分为纪念性浮雕、主题性浮雕和装饰性浮雕三大类型;从视觉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沈洁 《生活教育》2013,(12):73-74
摘要:“儿童彩泥浮雕画制作”是一种新型的彩泥浮雕画形式,是在浮雕艺术漫长的发展轨迹中顺应潮流趋势,结合儿童所独有的特点与天性,所浮现出的一朵绚丽绽放的鲜花。通过与学生共同的动手参与,我总结出了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合作、创造、分享。关键词:儿童浮雕制作;合作;创造;分享  相似文献   

7.
明道寺造像中,部分造像的主尊与两胁侍之间、背光上部八字形飞天之间或圆雕造像的袈裟上浮雕佛传故事、经变故事等。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七件造像分别进行了描述,并参考相关佛教文献,对部分造像的浮雕内容进行了阐释。雕塑艺术与题材同南朝、河北地区及古青州地区出土造像中的类似浮雕内容进行了比对,从中可以看出其受南朝与河北地区的影响,但其自身的地域性风格特点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奇慧 《考试周刊》2011,(28):213-214
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综合绘画方向和绘画专业都设置了浮雕课程.对于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提高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分析了美术教育浮雕教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以抓住其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音乐独特的艺术规律及在释义与表达方面的特殊性。论述了音乐与文学、美术、戏剧、建筑等诸种艺术的关系,其中具有许多共性。各种艺术相互渗透,推动着各个艺术门类的前进.同样在高职教学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研究现当代艺术现状及其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对现当代艺术与美术教育两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借鉴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分析了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岩洞石刻,经历了浮雕、仿真雕塑及西方现代雕塑相融合的发展阶段,上海艺博会近年展示的作品表现了当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和多种艺术特色,暗示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闽剧艺术中心大楼主立面外墙浮雕壁画的创作 ,探讨浮雕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同一性关系 ,展现“写意”创作手法在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审美和标志性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仇晓玲 《考试周刊》2014,(96):180-181
<正>一、教材分析开展校本教材《立体画——纸制浮雕》,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生活处处可见浮雕与纸制浮雕的创作素材,用材简便,制作有趣的立体画,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装饰性于一体的教学题材。让学生收集生活学习中废弃的纸作为创作材料,这样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变废为宝的创意课程。二、教学重点学习纸制浮雕的技法,将其运用到创作中,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龙门北魏早期窟龛中的浮雕风格就是在传统的线刻、减地平雕的雕刻手法基础上结合了云岗石窟中浮雕艺术的风格而形成的。龙门北魏早期窟龛的浮雕风格具有极强烈的线的感觉,但又不同于线刻、减地平雕的雕刻风格,具有极坚实的工细的雕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非文学”教法北京大兴县第一职业中学康井泉,刘民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它具有间接性特点。这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等),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但是,各种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间也往往存在着某些相同...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代浮雕艺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愈来愈富有概括性、象征性和抽象性等特点,他们或以庄重、沉稳、的效果体现宏大的气势;或以行云流水的线条,传递着浪漫的柔情。浮雕艺术,作为审美的独特构建,如何走进小学生的视野,成为孩童时代探究的素材呢?在指导"七彩梦"艺术社团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中,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它同中国诗画艺术密不可分,在其创设艺术意境上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诗词绘画在古典园林艺术意境的创设与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园林艺术的意境创设和诗画艺术比较亦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丁肃清先生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发表了大量小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中一些平民的生活命运,用较好的艺术直觉把生活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展现了小人物软弱而坚挺的人性世界,突出了小小说这一文体的浮雕性、可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三国演义》关羽形象进行了视角独特的艺术分析。发现并总结出对应叙事,板块浮雕,系列烘托,形神相映,返本存真等五条重要经验,并由此进而探讨了“三绝”各具特色的创造艺术,为认识《三国演义》文学遗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面具是历史、宗教、艺术及民俗等多种意义的复合体。中国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一个侧面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