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思想品德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时空“开放化”,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2.
<正>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史上有许多精辟和深刻的见解。罗素早就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杜威更明智地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宣称,"生活即教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基和依据,思想品德教育要在生活之中进行,并最终回到生活之中去。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价值,笔者认为具体体  相似文献   

3.
余丽媛 《教师》2012,(12):59-6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打破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于长勇 《成才之路》2011,(13):85-8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  相似文献   

5.
品德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一门主要学科。道德存在于生活中,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趋向”。作为小学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即生活化,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那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是现代教育领域里最广泛、最普及的一种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而小学德育工作则是这一教育的核心。在近一百年中,世界各国从事儿童道德心理现象研究的儿童心理学家就有200多人,可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儿童时期的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水平",目前这个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论述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关系,以及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玉梅 《学周刊C版》2020,(16):113-114
小学教育是现代教育领域里最广泛、最普及的一种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而小学德育工作则是这一教育的核心。在近一百年中,世界各国从事儿童道德心理现象研究的儿童心理学家就有200多人,可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儿童时期的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水平",目前这个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论述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关系,以及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丽静 《考试周刊》2010,(9):163-164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与“生活”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教学”与“生活”逐渐分离甚至疏远,所以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要提倡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应怎样回归生活世界?这是我国教育教学研究者与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进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金福 《学周刊C版》2014,(8):134-135
从基本理念上来讲,小学《品德与社会》就是回归儿童生活。要想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生活又是儿童学习思想品德与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不断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在此,笔者就对《品德与社会》的生活性来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的理论改革,已经把教育教学融入到儿童的生活领域中,数学课程作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探求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揭示数学的本义。根据生活的涵义、儿童生活的特点,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要把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让儿童从“书本世界”或“学科世界”中解脱出来,让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并以学生和学生生活为背景形成理念,研究策略,促进学习与生活的整合,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品德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品德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所以品德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对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从而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从基本理念上来讲,小学《品德与社会》就是回归儿童生活。要想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生活又是儿童学习思想品德与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不断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在此,笔者就对《品德与社会》的生活性来略作论述。一、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小学生的世界充满精彩,也充满纯真。但是,他们往往会因为课外事物与课内知识之间  相似文献   

16.
日常教学每次列举身边的事情,学生都很感兴趣,也容易明辨,因为生活是第一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教育源于生活,生活赋予思想品德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思想品德课程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通过学习有道德的社会生活,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倾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7.
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帮助学生去体验、感悟活生生的生活,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日积月累的过程。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必须关注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健康发展,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巨大的借鉴与启示作用。生活即教育启示思想品德教师应善于把课堂引向生活并从中吸吮营养;社会即学校启示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做合一启示思想品德教师的责任在教学、教学生学,以便更好地做。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蚓归。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彻底地开放,使书本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界。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挖掘生活化的活动源。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语文才充满不朽的生命力。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彻底地开放,使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使教育回归生世界,回归儿童的世界?下面,我就结合实践经验谈一谈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