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初中刊2004·3【教材研读篇】卡片①孔乙己和“偷”《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的“偷”……以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将他推上了悲惨命运的末路。孔乙己是偷了人家东西,但是,孔乙己的“偷”又不是人格的必然,而是命运的必然。孔乙己的“偷”违背了他自己恪守的儒家“君子固穷”的古训,也违背了他的人格良知。通过孔乙己的“偷”,作者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给人以悲剧的震撼力。孔乙己的“偷”,偷得无奈,偷得凄惨,偷得可怜、可悲、可叹。文章由“偷”引出“酒”,表现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由“偷”引出“笑”,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漠;…  相似文献   

2.
【引子】在人物描写中,心理描写是很重要的。心理描写,除了直接揣摩、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外,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神情、动作、外部环境等的描写,把它显露出来。这种写法比直接刻画更具有形象性、更富有立体感,而且充满趣味性。【精段揣读之一】露在神情中例1: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  相似文献   

3.
【教例简述】这是徐开质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语文教学通讯》1988.1期)。教法设计:读读、写写、讲讲、改改。教学程序:写后讲,讲后改。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课文。二、教师出示作文题:谈谈孔乙己的“偷”。 (提示:①孔乙己偷了什么,为什么要偷?②孔乙己偷的结果怎样?③作者写孔乙己偷的意图在哪里?④孔乙己的偷到底值不值得同情?) 三、就上述作文内容组织讨论。讨论的重点内容是:作者写孔乙已“偷”的意图在哪里,即“偷”在小说中  相似文献   

4.
“你们知不知道有人看见孔乙己回来了 ?”“回来了又怎么样 ,不知道又会偷到谁家去 ,又会被谁打得半死。”“他哪还敢偷 ,难道不记得丁举人吗 ?不记得那双腿吗 ?再偷 ,就怕连手都会被打折。”一个人说道 :“此言差矣 ,你们不知道吧 !今天的孔乙己可是乌鸦变凤凰 ,听说他已不再叫孔乙己 ,叫做什么……严九郎的。他还做起了大买卖 ,很有钱 ,不仅住着一个大宅院 ,还有一个日本亲戚为他撑着。”“他这可算是晚年享清福了……”大家正说着 ,一个人走进了咸亨酒店。只见他脚穿皮鞋 ,身穿一套西服 ,洁白的衬衫领上还扎着一个领结 ,看上去有点洋气 ,…  相似文献   

5.
偷书与抄书孔己己在人家揭发他偷何家的书被吊着打的事时,“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段话真是妙不可言。旧时把偷书的人美其名曰“雅贼”。虽说沾了个“雅”字,但还逃不出“贼”的范畴。孔乙己自己竭力选用了“雅”一点的字眼——“窃”,并以“读书人的事”来遮羞,但事实毕竟是偷,他也毕竟挨了吊打。只是孔乙己偷书为了生计,其情是可悯的。孔乙己是小说中人,姑且不论,实际上倒也不乏偷书人。  相似文献   

6.
爆笑超市     
偷羊有个懒女人,偷了邻居一只羊,藏在床底下,吩咐儿子不要讲出去。邻居到处找不见羊,就大骂起来。懒女人的儿子见邻居骂得凶。赶紧对他说:“我妈没偷你家的羊。”懒女人又气又急,两只眼睛圆鼓鼓地瞪着儿子。儿子却指着她,又对邻居说:“你看我妈那双眼睛,活像床底下那对羊眼!”奶奶,你会死吗?“奶奶,你会死吗?”“当然要死的。”“要把你埋在地里?”“是的!”“哈,那时我们可以随便玩你的缝纫机了吧!”性别的确定母亲给儿子买了一只鹦鹉,然后坐公交车回家。在车上,儿子问母亲:“这只鹦鹉是公的还是母的?”“母的。”母亲回答说。“你怎么知道…  相似文献   

7.
我的朋友     
“姓李的,你怎么‘偷’我的太阳花,你知道偷东西是要受到惩罚的!”李菲的嘴巴又在叽里呱啦说个不停了。“哎哎!我只是拿了你一盆花,对我这个爱花的人来说怎能算偷啊,你用词好听点儿,别血口喷人!”我反驳道。“就算拿,也得经过本小姐的同意呀!”“我是你的好朋友,拿盆花怎么啦?我正准备跟你说,你倒找上门来了,就算拿你十盆八盆又算得了什么,待明儿我给你钱!”“钱算得了什么,这花是我朋友送我的,我不能出卖朋友感情啊。你把那盆花还给我,你拿来!”“I蒺msorry!那花我送人了!”“什么?你……我怎么对得住我的那位朋友!”说完李菲气呼呼地走了…  相似文献   

8.
张三坐冤狱     
清早,张三起来一看,发现银子被挖走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变为“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知道是王二偷了银子。于是,他冲进王二的家,把王二从甜蜜的梦乡中拉了出来,说:“你小子竟敢偷我银子,走,到衙门去见官!”到了衙门,王二连忙假装抱头喊冤:“冤枉啊,老爷!”知县大人说:“什么事闹上公堂来?”张三说:“他偷了我的银子!”“可有见证?”师爷问。“有!”张三拿出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王二连忙插嘴:“师爷,您看,这张纸条上又没写是我偷的,还写着我没偷呢!何以证明?他肯定是嫁祸于我!”“这……”张三说不出话来,急得直跺脚。好不…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独具特色。鲁迅集文学的精华,取人世间活的语言,为小说人物“对话”的描写,开拓了新的境界,其艺术造诣之深,是举世少见的。一、突出人物个性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清楚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思想、文化程度、嗜好、僻性。如《孔乙己》是的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有一段关于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的细节描写: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挪动着又红又肿的腿出了咸亨酒店。一路上许多“短衣帮”都对孔乙己指指点点。一个常去咸亨酒店的酒客打趣地嚎道:“孔乙己,那么久不见,你是不是又在偷东西啊个你看你被打成这样。活该啊!。说完还放肆地大笑起来。孔乙己在一片笑声中。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但他又能说什么呢?只是不停地挪动着,挪动着。  相似文献   

12.
副词属虚词,从语法功能看,通常作状语或补语。因为它的意义比较“虚”,在赏析文章时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它。其实,副词与形容词、动词一样,在表情达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常常能表达一些微妙而深刻的意思,揭示文章的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下面就《孔乙己》一文来分析一下副词的妙用:1.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2“.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3.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4.你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5.他总·仍旧·是偷。6.品行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相似文献   

13.
“什么清白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选……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芽”人们读到这传神的个性化语言描写时,一定会笑孔乙己的迂腐,觉得这样的辩解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胡搅蛮缠。其实孔乙己说这番话也是有他的根据的。在现代汉语中,“偷”是“盗窃”的意思,这是不辩自明的。但在先秦时期,没有用“偷”字来表示“盗窃”的。如《墨子·非攻上》:“今有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则罚之,此何也芽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有甚…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有一句名言:“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从此“孔乙己”成了“窃书”者的代名词。尽管“窃书”者被称为“雅贼”,毕竟还是属于鸡鸣狗盗辈的不光彩之事,为君子所不屑。然而,我当年也窃过书,而且自以为很勇敢,很光荣,至今不悔。那是1967年冬天,“复课闹革命”虽已折腾了一阵,无书可读的可悲状况并无改观。说“无书可读”当然也不确切,“红宝书”、姚文元、戚本禹之流的“大批判”和“文革”社论集之类还是有的,但读来读去,实在乏味之极,无聊之至。作为高一的中学生,我那时求知欲特别强烈,与几位志…  相似文献   

15.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林海音的《窃读记》“窃”的则是读,虽然目的相似,但情趣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文字不满三千,但“笑”字却出现了十好几次之多。我们从“长衫主顾”和“短衣主顾”的笑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接着是“故意的高声”地揭孔乙己心上的伤疤,使他现出种种窘态,陷入尴尬狼狈的境地,以“引的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偷丁举人的东西被打折了腿,他们对丁举人的残暴行为不置一词,却一味  相似文献   

17.
绿颜色铅笔     
今天早晨,林晓琪走进教室后就大声地说:“以后,你们谁也别碰我的书包,要不我丢了铅笔,就是谁偷的!”我们谁也不理睬他,因为我们谁也想不起来碰过他的书包。林晓琪说:“汪小中,你听见了吗?以后你再碰我的书包,丢了铅笔,就是你偷的!”汪小中说:“我难道要偷你的铅  相似文献   

18.
“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当不例外。如果读书不善于思考,则收效甚微,更谈不上提高思维能力。阅读中如何进行深刻的思考呢?首先,要学会选择思考点。一篇文章,内容极为丰富,我们不可能处处都会设疑思考,而要从中选择重点进行,其余“现其大略”,不必深究。例如,初读《孔乙己》,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孔乙己为什么要偷又不赊欠酒钱?孔乙己为什么要教孩子“回”字的四种写法?在读过几遍孔乙己后,我们又可以这样问自己:文中三次哄笑是不是文章的主线?孔乙己的善良为什么都跟孩子有关系,等。经过这些问题的思考,自己一定会加深对作…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孔乙己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的言行已清晰地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这篇小说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身心的摧残,也  相似文献   

20.
打赌     
工人卡斯是个聪明机智的年轻人。有一天,工厂的保安罗沙来到他家嚷道:“卡斯,有人控告你偷了工厂的东西,你得老实承认!”卡斯知道他又要来敲诈,便讽刺说:“你爸爸是厂里的大老板,你舅舅是帐房先生,你叔叔是保安部长,还能看不住几个工人,让人把东西偷走?”罗沙蛮横地说:“如果没有偷,你屋里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