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施莱尔马赫的大学观主要体现在他为创办柏林大学而撰写的《关于德意志大学的思考:附论将要建立的大学》一文中。在该文中,施莱尔马赫全面论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形象:这种大学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但也要尽可能谋求独立于国家;大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教育唤醒青年理性之最高理念——认知;哲学院是大学中最高级的学院,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植根于哲学院中;大学师生应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学术讲座和专业研讨课是最适合大学的教学方法。在普鲁士大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施莱尔马赫积极参与柏林大学建校计划,并且作为洪堡设立的建校委员会委员,能够直接在政策制定与执行层面上将部分理论思想真正融入办学实践中,对柏林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学院架构、授课方式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不仅保留了德国大学的传统形式,还为其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令柏林大学的模式与建校思想成为了现代新式大学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则与典范。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从“柏林大学”到“洪堡大学”柏林大学在德国大学史甚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都是应当占有一席之地的。就世界大学史而言,自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诞生以来,逐渐西传,先是在巴黎有巴黎大学,之后到了英伦三岛,牛津、剑桥先后诞生。相比之下,德国的大学还要算是后来者,至于柏林大学则更排不上座次。但要论在德国、甚至国际高等教育界的地位,柏林大学则首屈一指。从历史上来看,经过19世纪初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改革运动,到19世纪中期,德国大学已经明显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拥有多所世界第一流的高等学府。柏林大学更是…  相似文献   

3.
费希特的大学论及其对19世纪初期德国大学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希特是柏林大学“理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大学论对柏林大学以及柏林大学创办之后德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费希特的大学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在柏林创立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的演绎计划》之中。他认为,大学的目的在于学问技法的训练,他的关于大学教师、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的论述都是围绕着这一基本观点而展开的。从柏林大学成立之后德国大学变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费希特大学论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洪堡的大学思想及德国大学模式向现代化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洪堡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想指导下 ,德国建立了被称为现代大学的柏林大学。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性文理大学和工科大学促进了德意志民族的振兴 ,同时也实现了德国大学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德国最终于19世纪摆脱了落后状态,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其强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学教育的发达,特别是柏林大学的兴盛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的典型.柏林大学开创了大学的“德国世纪”,并为德国迈入欧洲强国之列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面临严重国家危机的德意志于1810年建立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从建立之初就渗透了教育家费希特、洪堡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与"学术自由"原则,而这两条原则也随着德国大学对世界各国大学的深远影响被确定为现代大学原则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德国由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大学在其中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着力强调科学精神;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科学研究组织;完善了科学结构;培养了一批批的科学家。这些极大地促进了德国大学的科学研究,最终把德国科学推向了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8.
"编外讲师"(private docent)制度是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以及以柏林大学为样板的所有德意志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是19世纪德国大学的现代转向的标志,是德国大学学术自由最为本质的制度保障。"编外讲师"到教授的晋升是通过"大学学部提名"、"直接磋商"、"政府任命"等三个步骤实现的,是德国学者进入学术生涯的起点,"编外讲师"的存在对19世纪德国大学的学术兴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洪堡的大学思想?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按照通常的观点 ,19世纪德国大学的成功之路是从洪堡开始的。洪堡不仅建立了柏林大学 ,同时还奠定了柏林大学的精神 ,并由此开启了德国大学的一个辉煌的世纪。也就是说 ,洪堡的大学思想支配了19世纪的德国大学 ,所谓传统的德国大学观念也就是洪堡的大学观念。但问题是 ,众所周知的所谓德国大学的原则 ,如教学与研究的统一、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等等 ,似乎并非出自洪堡的手笔 ,翻遍洪堡有关大学的论述 ,根本就找不出这类表述。显然 ,这些著名的原则是后人对洪堡大学观念的一种总结或一种解释 ,并且将其看作为是洪堡的大学思想。既然是后人的解…  相似文献   

10.
柏林大学200年校庆引发了一场关于洪堡大学模式之现实意义的激烈争论;而作为洪堡模式经典代表的德国大学,在当下也正在经历规模、结构和功能的变迁,其发展目标以及大学科研定位等都面临挑战和改革。对洪堡模式的现实意义以及研究型大学的未来发展,有必要用历史的眼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办学理念看柏林大学改革与北大改革的相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柏林大学继承中世纪大学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理念并发扬先大,尤其是费西特、施莱尔玛赫、洪堡等人对柏林大学的改革更是对后世的近现代大学影响深远。蔡元培模仿德国模式改造北大.这就是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典型例子。德国大学观对北京大学改革的深刻影响虽然带来了两者的相似性,但其差异性更是明显。本文试图从两者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的侧重点和主要倾向上的不同点以及两者对世界的不同影响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两者改革的相异点,以此能给予我们更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德国习明纳与现代大学教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首先将习明纳正式作为大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此后,习明纳在各国大学中的广泛运用,见证了现代大学科研职能确立的辉煌历程,成为欧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习明纳注重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科研创新的能力,是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国的大学应当充分借鉴德国的习明纳教学模式,汲取其大学理念的精华,提高我国大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制度主义中的制度同形与路径依赖理论是理解高等教育变革的有力工具。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等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系统扩张,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民众对政府管理方式的质疑以及市场化办学意识盛行。为了面对新的高等教育环境,德国大学引入了新的治理手段,如签订目标协定、引入绩效拨款、加强大学校长权力、设立大学理事会等。综观德国大学治理制度改革,其存在着向新公共管理制度靠近的趋向,也存在着明显的改革路径依赖,即沿着传统的洪堡大学模式在缓慢前进,国家和教授的权力依旧在大学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深入挖掘了当前我国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后,针对新校区一系列共性问题,给出了改善建议,加深与周边高校的交流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对内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让良好的学习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并通过增强教师归属感将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留在新校区。积极建设校内优秀的寝室与班级文化、创新文化、科研创新与学生参与互动文化,同时积极引入校外主流的名企文化,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对外对内双向进行,增强引入同时进行”,让校园文化这一重要软实力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以教学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较短。学校缺少深厚的的文化积淀及高度的文化自觉,要实现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就只有将文化功能与人才培养功能相结合,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来实现大学的文化使命。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通过专业教育来完成,而文化修养则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实现。因此,明确通识教育理念,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加强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西方大学改革二百年历程中获得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810年德国创办柏林大学始,西方大学已经走过了近两百年的历程。两百年来,改革贯穿于西方大学发展的始终,经过一系列改革,西方大学逐渐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西方大学在两百年改革历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为其他致力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制约唐山建设文化大市的主要因素,提出应该从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唐山文化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唐山文化;加强唐山文化研究,强化文化队伍和文化设施建设;建设高校,发挥高校在唐山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廉政文化力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力培育机制的构建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以及高校文化力建设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普遍忽视了高校廉政文化力的研究,因此将高校廉政文化与高校文化力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高校廉政文化力,对于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力在新时期的生成与迸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排行榜不仅是体现一个国家大学总体实力的一个量表,也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所参考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介绍了中国与德国两国排行榜的背景与指标体系,以清华大学和洪堡大学2007年在中德大学排行榜上的具体情况为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概括了两国大学排行榜的特点与区别,指出德国大学排行榜按大学类型分组对大学进行排名,多维指标体系并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等方面的优点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