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写了一个贫苦儿童区寄不畏强暴、智杀二贼的事迹,歌颂了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和不贪图富贵的精神。这篇传记,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决斗场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惊险情节。但是,这个不足三百字(指节选部分)、分把  相似文献   

2.
杨伯威老师在《童区寄传》篇的教案(载《语文教学论丛》初中语文单册新篇目教案专辑)里谈到区寄的身份时,认为是奴隶。我以为这是可以讨论的。《童区寄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开头就交代了主人公区寄的身份以及住址和年龄特征,“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已交代出区寄是一个放牛打柴的孩子。放牛打柴的孩子是否就是奴隶呢?所谓奴隶是指任奴隶主杀戮、买卖,完全失去人身自由的人,和  相似文献   

3.
《童区寄传》通过儿童区寄计杀豪贼的故事,赞美了他机智勇敢的精神。文字不多,情节并不复杂。但它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政治和腐败官吏的不满,寄托了作者对人民所受痛苦的同情。区寄的被劫缚,乍看似乎带有偶然性。但是,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横征暴敛,战争连年不断,人民大量死亡,全国人口锐减,因此边疆地区抢掠儿童,贩卖人口之风盛行。对于这种现象,地方官由于可以从中敲榨勒索,他们故意放纵,不闻不问。区寄是一个小孩,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一、以题导入 师:今天我引荐一位传奇式人物给大家——“区寄”(师板书姓名、读音).他和大家是同龄人.(师板书“童”)这个传奇人物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传记《童区寄传》(师板书“传”)里的人物.“传”是一种文体,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等.请齐读题目和作者,注意读音和节奏.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童区寄传》,通过少年区寄智勇杀敌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劫缚盛行的黑暗现实,歌颂了抗暴少年区寄的机智勇敢。《童区寄传》原文前面,作者先讲了一番写作意图,然后才进入区寄杀敌故事的主体。前面在指出“当道相贼杀以为俗”,汉宫“恣所为不问”的情况下,崛起一笔:“惟童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一下子就抉出个“奇”字。下面在叙区寄故事时,便缘奇敷墨,环奇设文,以奇贯篇,以奇见意,以奇传旨。  相似文献   

6.
[题解]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中叶以后,由于政治腐败,边疆一带竟出现抢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现象。柳宗元在本文中记叙儿童区寄反抗豪贼劫缚,免遭不幸的故事,歌颂了这个小孩机智、勇敢的精神,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现实,体现了作者同情人民,敢于为卑贱者立传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教近二十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教鲁迅的《故乡》了。打开新拿到的八年级语文课本,又在目录中看到了这篇熟悉的文章。想起《语文报》初中版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闰土是个“贼”吗?》的学生作文。文章写道:老师在分析人物时把闰土说成是个盗碗贼,太“残忍”,我觉得闰土不应该是个“贼”。  相似文献   

8.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他自编的诗集《指南录》所写的一篇序言。这篇序言记叙了他奉命出使元营后逃脱南归历经艰险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他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和忠贞不屈、生死不渝的爱国热情。《指南录后序》全文共有七段:前三段自叙出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三篇自读课文:《童区寄传》、《刘东堂言》和《孙权劝学》.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是:1.记叙战争的方法;2.判断句式;3.“夫”的用法,4.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5.疑问语气词的用法。根据这五个学习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大多为记史作品的实际,单元突破口应选择为记叙历史事件和表现历史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童区寄传》是柳宗元写的一篇针砭时弊的记叙文。唐中叶以后,藩镇割据,战祸连年,赋敛繁苛,全国人口锐减。柳宗元是当时以王叔文为代表的庶族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因革新派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年后,迁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刺史。其间,作者下察民情,目睹边陲地带鬻儿卖女,贩卖丁口的现象,对当时地方官吏放纵恶人为非作歹,从中渔利的行为深表愤慨,因作是篇歌颂区寄机智勇  相似文献   

11.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2.
【案例】支玉恒《母爱如斯》教学片段师:你们看这篇文章.是一个记叙性的文章吗?生:是。师:它既没有具体的事,也没有具体的人,你说它是一篇什么文章呀?它是一篇散文,一篇特殊的散文,它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母亲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嘛?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9课《罗盛教》是一篇讲读课文。该文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王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重点写了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的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记一件事的写法。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按事情发展顺序”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这样一个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冰破落水。这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重点写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而牺牲的经过。这段是本课教学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曾收到一些同学的来信,说某篇习作“克隆”(或者说抄袭)了某篇习作。郑想同学的《作文拒绝“克隆”》反映的也是这个问题,所不同的是,别的同学只写了一封信,而他却写成了一篇习作。有点了不起吧?读完他的习作后,你或者会发现,他这篇习作的写法与我们写惯了的记叙文有点不一样。习作的前半部分写了他发现“克隆”的过程,后半部分却对“克隆”现象发了一通议论。确实,他写的已经不是记叙文了,而是小学阶段我们接触不太多的议论文。在这样的文体中,文章前半部分对事件的记叙,是为了给文章后半部分的议论提供事实基础,让读者们认识到,他的…  相似文献   

15.
《课间十分钟》是第七册最后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记叙活动的好文章。它既不是着重记叙一个人,也不是写一件事,而是记叙了几个活动的场面。我根据课文内容较浅,学生容易  相似文献   

16.
一寻找那颗“写作的心” 中国古代有个了不起的作家,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水浒传》。中国有那么多皇帝,都被忘得差不多了,那个叫施耐庵的,却被一代又一代人记住。写作就是这么有力量。施耐庵写到“时迁盗甲”。写不下去了。他没有做过贼,也没有做贼的朋友,更没有看到过贼怎么偷。巧了,一个贼光顾他家,被他发现了。  相似文献   

17.
第二单元包括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讲读课文《收稻谷》和《诚实的孩子》都是记叙伟大领袖儿童时代的事情,是对学生进行热爱无产阶级革命家,培养助人为乐、忠诚老实品质的好教材.阅读课文《蓝树叶》和独立阅读课文《好朋友》均是写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题材熟悉文意浅显,注有拼音,学生易学易懂.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来认识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收稻谷 记叙了毛泽东同志小时候,在一次下雨时不顾自己家里的稻谷,主动帮助穷苦人毛四阿婆收稻谷的事,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小时候关心穷苦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课文采用先概括 后  相似文献   

18.
《童区寄传》是《柳宗元集》中一篇相当重要的作品。长期以来,对于这一作品到底写于何时何地,写的是何地发生的事,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柳集的各种旧版本,原文大都书作“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北宋苏轼据此在《刘丑厮诗》中云:“此可名区寄,追配郴之荛。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可见最古的版本无疑是作“郴州”,那么文章写的当然被理解为在郴州发生的事。又由于郴州地近水州,因而必然又被人理解为作者在永州时作。南宋韩醇首先提出:“其文曰桂部从事为余言之,当在柳州作。”按其语意却是认为写柳州发生的事。明末的《文苑》刻本径将“郴”改为“柳”,未加说明。清初陈景云《柳河东集点勘》指出:“区寄事既闻之桂部从事,而区寄乃郴州荛牧儿,郴系潭部属郡,非桂所部。又《传》言‘州白大府’,‘刺吏颜证奇之’。据《旧史》颜证以贞元二十年除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则州所白大府,盖桂管非潭部也。‘郴’当从《文苑》作‘柳’。”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简析六年制五册19课《曼谷的小象》是一篇优美生动有趣的散文。这篇散文通过记叙泰国妇女阿玲指挥小象拉陷车、洗车身的经过,赞扬阿玲的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和小象的聪明、能干、乖巧的品格。文章是按陷车——拉车——洗车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全文以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为线索。第一段写汽车陷进泥坑。开篇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第二段写阿玲指挥小象拉陷车。文章先写了阿玲  相似文献   

20.
《藤野先生》是一篇感情深沉的记叙散文。记叙的重点是藤野先生对作者——鲁迅先生的关怀和教诲,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结识——相处——惜别——怀念”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而文章的开头部分一至五自然段记叙的却是鲁迅结识藤野先生之前的一些事情,似乎与文章的主题不大相关。我们平素辅导学生作文时,经常辨到要围绕中心选材,那么,怎样理解本文的开头与中心思想的联系呢? 一、本文主要记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文章开头(一至三自然段)不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