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因为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因为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教师用源于生活、富有童趣、贴近实际的内容呈现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2.
许观娣 《师道》2009,(11):36-36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任何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陈涛 《考试周刊》2011,(43):93-93
在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下,在新课程理念下,该用怎样的观点体现我们的新教材呢? 一、生活观——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也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这样课本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数学搭起了一座平台。它说明了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标》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我们要在学校的数学活动中,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观察、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相似文献   

6.
张鹏 《成才之路》2011,(15):41-41
新课程理念赋予数学新的内涵: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王乐远 《考试周刊》2012,(49):68-69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我要学"的氛围中学习,不但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能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知识能为生活服务,这样就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及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一、在"做"中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之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之一。在他看来,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启于生活。但是,聋校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社会的血脉联系,教学中缺少了趣味性、挑战性和现实性。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为聋儿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重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真正使聋儿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并且利用数学来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艳萍 《考试周刊》2012,(16):68-68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史秋伟 《考试周刊》2010,(50):73-74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2.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数学"。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数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断增加数学的信息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会生活"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程建 《考试周刊》2010,(53):77-78
一、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新教材重视体现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这一理念,而这正是旧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在新教材中,每章的后面增加了两项新内容,一是"数学活动",二是"课题学习",这两项内容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应用到解决生活世界中的具体问题和社会实践中去,在这些过程中去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亲切感,从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数学广角"讲的是数学课堂之外的问题,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生活中如何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数学广角"的内容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每一册、每一个单元,都蕴含有一个或两个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内容跟其他单元的内容相比,思维难度较大,很少有学生能够独立解答出来。  相似文献   

17.
郁秀瑾 《考试周刊》2011,(39):73-75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我们要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指导生活,让生活反馈数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并从中体验和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因而,我们说生活即教育"。也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尤其是小学的数学内容,选择的更是日常生活中最基础最常见的知识,且都能在日常实际生活中找到其数学问题原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提炼为喜闻乐见的数学学习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云峰 《辅导员》2010,(10):J0006-J0006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