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情激趣,融情于景,是诗歌学习的常用方法。为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诗歌,建构魅力的高职诗歌课堂,创设恰当的情境必不可少。诗歌鉴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解读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意境。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去感受、体验、领悟和表达,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做一些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本学期的公开课笔者选的课题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选自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是一首历来被给予高度赞誉的抒情诗,整首诗充满美感。基于单元目标以及诗歌自身特点,笔者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诗歌意境美的体味以及诗歌景、情、理的把握上,希望能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借助意  相似文献   

3.
<正>诗歌是一种重在抒情意志,以意境感人的文学体裁。同时,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等特点。在诗歌的教学中,把握诗人的"情"和"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想象能力,领悟诗的意境,向学生进行心灵的陶冶和审美的教育。如何让学生把握诗人的"情"和"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马磊 《语文知识》2003,(9):45-46
诗歌的最高美学层次是它的境界。所谓境界,即古典诗歌中的意境,它是意与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和谐。王国维说:“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可以说,意境是诗歌的艺术精灵,评赏一首诗的艺术效力和审美价值,最基本的审美准则就是看其有无独特的意境创造。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正是以其清幽的意境,使作品富有独特的魅力,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项峰”。在诗歌中,诗人将主观感情与客观外物结合起来,细致地描绘了春江之夜从月升到月落的迷人景致,字字句句交织着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离别的  相似文献   

5.
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从而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一)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  相似文献   

6.
童诗语言优美,情真意切。儿童都喜欢诗,喜欢读诗,对于刚刚接触诗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读诗、品诗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构建诗歌意境;让学生在真实和想象中同诗歌进行对话;在"放手"与"牵手"间,让学生在诗歌中徜徉。  相似文献   

7.
蔡继英 《甘肃教育》2013,(20):38-38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它语言含蓄。意境深奥.干百年来脍炙人口。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深奥的哲理。由于中国卉代诗歌本身的含义和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义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于诗词难以理解和感悟,仅靠传统教学中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所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占诗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感悟意境     
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意境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在中学古典诗歌学习中,感悟意境才能撷取诗歌的菁华。一、展开想象和联想,分析景与情在古典抒情型作品中,情景交融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在古典诗歌中,人们时而触景生情,景中寓情;时而因情布景,移情入景;时而借景抒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寄予浓浓的情感。在面对这类诗歌时,不妨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景与情的关系,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体悟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例如,白居易的七律诗《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并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色的喜爱。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时,紧紧围绕诗题“春行”,先让学生结合诗歌的上下文,找出诗人在诗中列举的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特点,抓住“初平”“低”“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等字眼,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春游的经历,各自描述所体悟到的“春行”画面,体会诗人在景物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学生这样写到:“我仿佛看见诗人骑着一匹马儿在西湖边漫步,温暖的春日和和煦的春风令诗人心旷神...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作为审美的结晶,具有启迪人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生活品位的作用。高中古诗鉴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歌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深奥的哲理,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鉴赏诗歌需要有诗一样润湿的心田,诗一样艺术的语言。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往往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对于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仅靠传统教学中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感悟,诗  相似文献   

10.
<正>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引领学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主题。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而班班通则为诗  相似文献   

11.
余凤玲 《考试周刊》2014,(33):25-25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学体裁,诗人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由此可知,优秀的诗歌,意象鲜明,意境深邃,传之以情,给人以美。在高中教学实践中,阅读鉴赏诗歌,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意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逐而进入意境,因为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领悟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悟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用凝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创造出独特感人的意境,来高度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意境,就是指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以及蕴含在具体情景和生活画面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哲理。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13.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意境,是物化于情,情之升华得的“真”,是一种表达内识,哲理和生命真谛的最高境界。译诗的难处就在于如何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言外之意,传达原作的意境。本文通过对唐诗《夜雨寄北》不同译文的对比,以期探讨如何再创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小学诗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让古诗文在悄然无声中培育学生诗意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诗因情而作。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诗缘情"这一理论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曹丕的《燕歌行》充分诠释了"诗缘情"的特征。在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有助于更好的体会诗歌。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周世玲 《吉林教育》2000,(12):20-20
在现代教育中,诗教被引入课堂成为一种教学艺术手段。诗教的形式也更加多样,除了古今诗词的运用,歌曲、散文、童谣、谜语等也成为诗教的变形。诗教艺术技巧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去想象和构思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同时还要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中学地理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融情与景、意与境于一体,  相似文献   

17.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其独到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意境,清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深妙的哲理,登上了初唐诗歌艺术的顶峰。作为一篇几近完美之作,它如一轮明月照彻亘古的诗河。  相似文献   

18.
让古诗词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词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不深,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意象。"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让古诗词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诗歌和诗歌教学的特质是它的审美性.改变诗歌教学中"唯理性"倾向和"肢解式"的模式,必须重新"拾回"审美赏析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诗的意境和情感)、鉴赏美(诗的内容和形式)、内化美(美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美(美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人格提升、个性张扬.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诗人,而是要让他们爱诗、读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咀嚼其意,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下面就诗歌教学如何进行审美赏析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读、诵、吟、唱是我国古代学诗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是,目前我们的古典诗歌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重文情、轻声情现象,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等要求相去甚远。只有重构声情教学新模式,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通过读、诵、吟、唱等声情的诠释,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诗氛围中声情并茂地感受、体悟古典诗歌独特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激发起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