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教育这一作法,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紧密地与学生的衣、食、住、行联系到了一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而且还提高了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灵活开展体验式教学,促其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升华情感、提升思想与素质。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索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郭强 《中国教师》2010,(Z1):307-307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教育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郑觉根 《考试周刊》2011,(1):179-180
课堂提问是师生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共同合作的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在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思品课的活动教学流于形式、理性缺失、远离目标,导致活动的外显状态与内隐生成相脱节,活动教学缺乏有效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新课程理念的定位、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策略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提高思品课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思品课教学改革就是要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要搞好思品课教学.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思想因素、学习兴趣因素、师生情感因素、教师素质因素、课堂艺术因素、因材施教因素、辩证认知因素、固知导行因素、信息反馈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无所适从。准确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本文试从品准课标、品透教材、关注学生三方面谈谈如何准确定位《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一、品准新课程标准,细化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朱妹菊 《考试周刊》2015,(10):101-1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是以往任何一种先进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它同样是教学改革的创新点与突破口,在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好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降低教学效果,因此在思品刘邦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有许多值得引起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9.
<正>《品德与社会》明确要求,课程需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主体人格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通过培养儿童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下面就《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浅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一、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参与能力会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呈现出层次性。只有建立在他们自己能观察到的、感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可采用融入性教学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即初中思品课教师将教师身份转换为学生身份,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与学生群体融为一体,着力把握与学生共处、共话等环节,寻求共鸣,使教与学无缝对接,实现教与学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快捷与准确,并通过拉动、搅动、推动等路径,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小学思品课,它有别于其它学科,它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少年儿童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但目前的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  相似文献   

12.
杜荣华 《考试周刊》2012,(49):136-137
作业具有检测、反馈、诊断、导向等多重功能,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改革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我们平时的作业布置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达到新形势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合法、合理、合情三个角度进行有效作业布置策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郑利 《教师》2014,(28):26-27
一部校史,蕴含着历史传统、文化氛围、学校精神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最宝贵的教育财富之一。校史教育资源是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程的重要资源。以校史教育资源为载体,在教学导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展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情境创设中,注重学生的道德践行,这是促进初中思品课有效性提升的三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具体的思品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更好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本文作者对此作出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正>参加江苏省新一轮品德教材的编写,是一件极其荣幸又相当辛苦的事。在经历了不断地否定和修改后,新教材终于有了雏形。下面,笔者想谈谈品德新教材编写过程中的着力点,以便让广大同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启发。1.立民族之根。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省教研室鞠文灿主任反复强调,教材要有立足之根,他说:品德教育的根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教材要指向根,回应根,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正>一、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时,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我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要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应优化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解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在口语练习和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在语文阅读中萌芽;让德育在语文综合拓展活动中生长,最终使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胡建良 《新疆教育》2013,(10):63-63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重点阐述了在思品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以及在构建现代课堂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