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边塞诗中常出现"燕山"和"燕然"这两种意象,在教学时,有些老师经常把这两座山误认为是同一座,并且把"燕山"的"燕"字读为四声,老师对诗词典故和地名的掌握层次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下面我就三个方面来谈谈唐宋诗词中的"燕山"和"燕然"这两个意象。  相似文献   

2.
唐宋岭南诗词中的"芭蕉"意象有侧重外在形态描写而不注重内涵寄托的特点,较为常见的有"蕉林""蕉和荔""红蕉"这三种表现内容。造成唐宋岭南诗词中"芭蕉"意象数量少且内涵没有进一步拓展延伸的主要原因,一是这一意象在唐宋时期的泛南方化倾向;二是受到南贬文人复杂内心感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珠 《海南教育》2011,(10):58-58
一、温故知新,搭建铺垫"温故知新"是复习巩固知识、认识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接受快、忘记也快的特点和认知学习的规律,当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关联程度越深,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越容易实现对新知识的投入和个性化的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创设情境教学外,温故知新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修养,文章围绕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分别是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广泛应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解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  相似文献   

6.
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学规律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与优质教学,必须认真严格地遵循以下三条规律:第一,"先学后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第二,"先教后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先教后学,但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第三,"温故知新",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来"新"?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唐宋诗词中,"春衫"多用来表示男性着装,尤其是青年男性的着装,也有用春衫直接指代男主人公的。春衫作为男性着装的说法,是唐宋诗词约定俗成的用词习惯,尤其是唐、北宋以及南宋前期,几乎成为男性着装的专用词语;直到南宋中晚期,才有极少数作为女性着装的说法,这种说法,应该是男性着装说法的后期演化用法。而"红袖"常被用来指代女性。用女性特征极强的红色作为修饰语,来描写女性衣袖,甚至直接指代女性,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还是用唐圭璋"春衫纵马,红袖相招"来概括最为精当,这"纵马"的"春衫"在《生查子·元夕》词里,只能由欧阳修来充当了。换句话说,"泪满春衫袖"的只能是"春衫"欧阳修,而非"红袖"朱淑真。  相似文献   

8.
范国栋 《文教资料》2010,(27):44-46
新课标颁布后,高中语文选修课“唐宋诗词鉴赏与研究”的教学需要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的指导。本文首先进行理论分析.以明确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内涵和实施模式。其次进行个案研究,以唐宋诗词格律教学“三部曲”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唐宋诗词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得出结论,高中语文选修课“唐宋诗词鉴赏与研究”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相结合,不但符合语文本身的特性和规律.充分发挥了语文教育的有效性.而且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
"可怜"一词产生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较多地使用。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可怜"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仅唐宋诗词中就有一千多处。在这些诗词中,"可怜"一词的含义极其丰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在高一阶段对于学生的"裸读"能力的培养要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积累。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诗歌,在小学、初中阶段也学了不少诗歌,但如果要问有多少学生喜欢诗歌,可能寥寥无几。对于诗歌缺少足够的兴趣使得学生不愿意去读诗词,那么即使老师讲再多的诗词,灌输再多的知识,也是无用的。当他拿到下一首诗词时,又是一片"陌生天地"。即使有少部分学生对诗词比较感兴趣,而现在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诗词却很少,我们不能指望学好课本上的那么几首诗词,应是所有的诗词。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诗词积累,而且我们要将兴趣和积累结合起来,让没有兴趣的学生首先产生兴趣,让有兴趣的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知识。对于诗词积累和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主要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知人论世、积累意象、手法技巧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1.
学习古诗词,重在读懂诗词背后丰富的情感与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既要把握好诗词挖掘的深度,又要把握好诗词拓展的延伸度。"深度"与"伸度",可以说是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理解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的两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提到"温故知新",指出在学习中,复习巩固旧知识对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是很重要的。在阅读复习指导中如何"温故"才能"知新"?是重复展示学习内容,然后补充一定的练习,再评讲练习吗?当然不是,这样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枯燥,既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是通过对阅读知识的归纳,阅读方法的梳理,从中悟出阅读经验,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这就是"知新"了。  相似文献   

13.
“梨花”“海棠”式的畸恋现象在唐宋诗词作品中屡见不鲜。其中以白居易、杜牧、张先、欧阳修四人的诗词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唐宋文人的暮年情怀,构成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观。在唐宋文人暮年畸恋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原因,而最重要的则是唐宋文人忧惧衰老、对生命价值认定的焦虑和男权对女性容颜与身体的裁夺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张琼 《考试周刊》2014,(97):29-29
诗词鉴赏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虽然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花较多时间讲解鉴赏方法及答题模式,但学生的得分率依旧较低,以致师生谈"诗"色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文章认为,教师应该以"读"激活诗词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诗词的寻"情"过程中,感悟诗词的情感美,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一、温故知新导入法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线定理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英语与生活、社会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的艺术性特点也不断凸现。精心设计的过渡,能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能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联系。1.温故知新法。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温故知新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7.
赵会莲 《语文天地》2014,(31):52-53
目前,古诗词教学多数是就事论事,对诗词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进行讲解,而对古诗词背后所触及的历史背景却鲜有涉及,这必然影响古诗词整体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鉴赏水平。一、历史背景对于古诗词教学的积极意义历史背景往往是作者迸发出写作思维的灵感寄托。因此,历史背景对于古诗词的创作意义显而易见。毕竟,历史背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与历史知识紧密联系,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1.有利于历史知识的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诗词中"雨"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意象。文学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意象,译者应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准确解读诗词中的"雨"意象,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尽可能传达中华经典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9.
何旦红 《考试周刊》2014,(88):97-97
初中英语作业的功效是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增强认知体验,形成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围绕作业作用的发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活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围绕知识要点注重设计批改的策略优化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预习课程等有促进作用。探讨作业的温故知新作用对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初高中知识的融汇,以旧有知识带动新知识,温故知新,通过联想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文言文启发学生的作文构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