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子被改称为‘兽子’”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瓷“虎子”用途问题的再研究》一文指出“虎子”为溺器,且在唐代为了避唐高祖之祖李虎名讳改称为“兽子”,文章通过考证,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2.
对于佤族木鼓的原始用途,目前学者持有警器说、法器说、乐器说、崇拜之物说等几种各异的观点。综合目前佤族木鼓研究成果、鼓文化研究成果以及佤族社会历史发展纪实,再根据事物发展普遍规律,佤族木鼓上述用途应是一种历时性而非共时性存在。在所有用途中,战争之用的警器应是其最原始的用途。  相似文献   

3.
叶正渤先生的《金文标准器铭文综合研究》有许多独到见解。该书选取四十几件有王年记载的标准器以及所谓的准标准器铭文,结合传世文献的有关记载,主要从历法方面进行历史断代,推算出若干既是标准器同时又是纪年铭文所记年月的相对和绝对的历法数据(月首干支)。这些数据可以作为铜器铭文历史断代的坐标来使用。叶教授在对西周标准器铭文进行考释的过程中严谨、科学,提出很多真知灼见,在学术研究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利簋是西周早期的标准铜器,史料价值重大,自出土以来唐兰、于省吾、张政琅、徐中舒等诸先生都作过考释,但该器铭文中“岁鼎”一辞,各家分歧较大,其中以张、于两先生观点较为精当,因而接受者较多。但对照先秦两汉文献,似仍有未尽美之处,爰不辞固陋,作补释如下。 张先生释“岁”为岁星(木星),其说至确。古代星占家以岁星运行结合分野说预占戎事,文献记载颇多,铭刻文字也往往有将岁星或太岁(岁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手抚无弦琴的传说由来已久,此说虽有史料记载,但其中真假莫辨,而后代文人或迎合此说或避重就轻,倾向于把它当做一个文化符号来表现文人意趣。本文将从无弦琴之器、琴之人、琴之音等角度探析陶渊明手抚无弦琴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6.
《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以下简称《裴岑碑》)是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敦煌研究》1986年第4期登载了潜心先生的《裴岑纪功碑文考》(以下简称《考》文)。正如该文所说“裴岑西征一事,史书未见有相同的记载”。事件发生在东汉,但《后汉书》以及后来的史籍都未提及裴岑及裴岑之战,《裴岑碑》就成为裴岑其人其事的唯一历史资料。不过《考》文中有几处论断值得商榷。1.“裴岑功德碑……移置敦煌”,此说恐无文献依据,亦非事实。就目前所见的历史资料,皆无此种记载。笔者走访了敦煌县博物馆,得知敦煌历来没有过此碑。那么该碑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第8号简之"■",学者对其有几种不同的校定。如《楚简释文》将其校为"微溺",彭浩先生校为"非溺",尹振环先生校为"隐弱"。另外,"■"字与《帛书老子》甲乙本"微眇",今本"微妙"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楚字"■"进行深入辨析,着重梳理"弱"、"溺"、"妙"、"眇"、"渺"、"伆"、"徇"等相关汉字的传世文献,论证其与"■"字的关系,从而判断此字隶作"溺",校作"弱"。并分别从文字起源与流变、思想内容与义疏等多个角度探讨"■"字释作"浮",义为"弱而不溺",引申为"浮沉"。最后据此推测出楚简版与帛书版非源自同一祖本。  相似文献   

8.
关于罗贯中之籍贯,以山西太原说与山东东平说之争论最为激烈。主山西太原说者,依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认为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主山东东平说者,依据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认为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又有学者提出"东太原说",致使罗贯中籍贯的争论更加复杂化。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说的合理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山西太原说"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山东东平说"则至今未发现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之"东原",不仅指山东东平,也指山西太原,"东原罗贯中"应是山西太原罗贯中之意;古今只有一个位于山西的太原,所谓山东之"东太原郡",是个侨置而虚设在山东的地名,有郡名而无实地,其实质指的还是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9.
王辉斌先生提出杜甫续娶"山妻"说,赞成者将其视为定谳,而质疑者认为此说根据不足。面对质疑,王先生数次回应,形成争鸣之势。杜甫续娶"山妻"说的立论之基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促织》诗"去妻"问题,《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之"山妻"问题,《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中"薛十二丈""郎""卓女"和杜甫之间的关系问题。王先生在立说和与质疑者争鸣时,对与这三个问题相关的文献材料多有错解、误解。就这些错解、误解作实事求是的考辨,可证杜甫续娶"山妻"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溪     
天快亮的时候虎子突然觉得有个女人站在床前,他努力睁开眼睛后叫起来:“妈妈!”朦胧中感觉妈妈亲了亲他的额头,然后听到她用一种奇怪的声音说:“虎子乖,妈妈要和你爸进县城,马上就走。”虎子想伸手拉住妈妈,但睡意像梦魇一般压得他全身不能动弹,只能大声说:“妈妈,你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伶官传序》一文中有“智勇多困于所溺”一句,课本注释:“所溺,所溺爱的事物。”笔者以为此注不妥。“溺爱”意为“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适用于人,不适用于事物。《辞海》指出“溺”有“沉湎无节制”之义,如《晋书·宣帝纪》:“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笔者认为,“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溺”也是此义,全句可译为“人的才智勇气往往受他所沉湎的事物的困扰”。  相似文献   

12.
[源出]   《盥盘铭》:"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语译]   此诗的意思是:"与其淹没于小人中,不如淹没于深深的潭水之中.淹没于潭水之中还可以游出来,淹没于小人之中就不可救治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  相似文献   

14.
王闿运三部经学新著之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家诗异文表》、《〈小戎篇〉车制器饰考》稿本、《湘绮先生校补许氏〈说文〉古籀释》底本三部经学著述是笔者在湖南图书馆查阅王闿运有关资料时发现的。王氏年谱与日记皆未作交代,亦不见其他资料记载。此三部经学著作确为王闿运所作,并与王氏其他已刊的经学著述有明显不同,反映了他今古不分、汉宋兼采的治经风格。  相似文献   

15.
殷人之东渡美洲,史无记载,但有两个事实不容怀疑。一是武王伐纣之战时,在东夷的殷军主力及平民约25万人,一下子却失踪了;而与此同时,在美洲的墨西哥一带忽然出现了一种新文化,称奥尔梅克文化,为后来的玛雅文化、印加(殷家)文化之先河。两者一对比,就得到答案了。郭沫若先生即主此说。  相似文献   

16.
姜亮夫先生与著名历史学家周传儒先生,同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时期的同学,而且在入学之初即留下"瓜葛"。作为在各自学术领域都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却在此后的学习与研究生涯中,极少见二人相互交集的记录。正因为此,有关于他们彼此关系的任何记载都弥足珍贵,从中亦可略窥周传儒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姜亮夫先生一诺千金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处于黄海之滨,这一区域的潮灾自古便颇受关注,正史文献中不同朝代记载皆有差异,有详有略,甚至有的朝代会有记载缺失。正史文献中关于山东地区潮灾文献记载的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山东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阿布思考略     
唐代文献对阿布思归降时间有不同记载,莫衷一是,且将不同时间归降之阿布思所指混为一谈,考诸史籍,开元三年归降之阿布思乃思结别布思部落,天宝元年归降之阿布思乃是后来官至朔方节度副使之李献忠,阿布思-李献忠的族属有不同记载,然确切地说,李献忠出自九姓铁勒之同罗。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社会责任意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优秀传统。许多古代哲人都强调过社会责任心,认为个人对社会负有责任。孟子以禹稷为例,他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见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他认为每个人都对社会、国家负有一定的责任。孔子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小说作家。他的生平材料极为稀少,仅在元末明初无名氏《录鬼簿续编》中,有一篇五十余字的粗略记载: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鲁迅先生对这一段记载,给以极高的评价。他在《小说旧闻钞·再版序言》中说:“自《续录鬼簿》出,则罗贯中之谜,为昔所聚讼者,遂亦冰解。此岂前人凭心逞臆之所能至哉”,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录鬼簿续编》中罗贯中生平记载的可贵与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