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薇 《文教资料》2008,(22):29-30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以奥尼尔的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悲剧.该剧放弃了"情节整一性"的传统,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挖掘出非常的戏剧性;并把亚里斯多德描述的"情节"与"性格"的先后关系颠倒了过来,直接描写人物,进入人物的内心生活;表述了现代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揭示了现代戏剧中特有的"人与环境的冲突";以心灵表现的艺术整一性取代了"情节整一性".  相似文献   

2.
从绘画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印象派绘画材料是其审美构思的物化形态,其材料的直接性、及时性和现成性,体现出西方传统美术向现代美术过渡的审美形态特征。印象派绘画材料的开放性变革,也直接带来造型元素的开放性和变革。尽管各个画家对造型元素的偏好各有不同,但是印象派革命的对象是西方传统艺术样式,与之对比,这种造型元素分析就显得愈加明朗。  相似文献   

3.
从绘画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印象派绘画材料是其审美构思的物化形态,其材料的直接性、及时性和现成性,体现出西方传统美术向现代美术过渡的审美形态特征。印象派绘画材料的开放性变革,也直接带来造型元素的开放性和变革。尽管各个画家对造型元素的偏好各有不同,但是印象派革命的对象是西方传统艺术样式,与之对比,这种造型元素分析就显得愈加明朗。  相似文献   

4.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结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创作的实践提出并论证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论点.文章通过印象派对光、色彩和构图的新理解,具体分析印象派来使这一理论得到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德彪西,是站在漫长的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与20世纪"现代"新音乐时期之间并起到了纽带性作用的印象派大师。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印象派时期的艺术特点,强调了一个客观的"标题性"的氛围,营造了一个畅想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德彪西的《月光》在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处理的分析,论述其有关的风格与特点,加深读者对印象派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都是文艺的本质属性,艺术不等同于意识形态,也不等同于审美."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在实质上削弱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它所主张的审美与意识形态的整一,其实是以审美"溶解"意识形态,以文艺的审美性取代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7.
第一步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5):F0004-F0004
后印象派,或称后印象主义,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的后期。换句话说,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而是与印象派本质不同的、在印象派之后产生的一个艺术派别。在19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地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后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  相似文献   

8.
初中的时候我曾经读过一套丛书,叫做"艺术与生活",是通过其中的一本——《与莫奈赏花》,我才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位印象派大师。那时的我还未懂事,无知地认为莫奈的风格欠缺一种激情,总觉得相较之下后印象派似乎有着更为丰富的哲学。也许是源于对古希腊精神由来已久的向往,也许是个人偏好上对文艺复兴三杰的推崇,我在无意识间局限了自己的审美趣味,以为光影和色彩只能是视觉的和本能的,  相似文献   

9.
从西方文论话语当代认知的维度,对文学内在本质与外在形态特征进行了整体性的理论探析。"整体性"观照的文学,凸现出的是文学文本开放性的内在本质,呈现出的是文学动态性的外在形态特征———"本质"与"形态"具有整一性的生命特质。  相似文献   

10.
赵尚文 《考试周刊》2013,(12):16-17
印象派是艺术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运动。一些艺术史学家们认为日本艺术,尤其是浮世绘艺术推动了印象派运动的发展,但他们忽视了中国艺术在这个时期的作用。事实上,日本艺术中吸收借鉴的中国元素肯定对印象派有所影响。本文从历史社会环境出发,探究法国印象派、日本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联系,并把法国印象派、日本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构图因素进行对比,论证中国艺术与印象派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从规律的视角看,道德内化体现的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的客观必然性。道德内化规律对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支配作用。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具有他律性和自律性相统一、稳定性和可变性相统一、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以及阶段性和整体性相统一的特点。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主要有模仿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自居作用和自我强化。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其伦理寓意丰富。个人与社会的内在统一、权利和义务的双向统一、普遍性与向善性的融合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共享与共建的逻辑统一是公正伦理寓意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3.
从概念的视角阐释高水平大学的内涵与本质特征。通过理论分析,文章认为高水平大学是一个比较性、精神性、学术性与发展性的概念。高水平大学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为:在本质上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在内涵上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价值上体现了社会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在发展过程上体现了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发展层次上体现了宏观性与微观性的统一,在政策抉择上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要注重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突出特色化、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设计。高职教育是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统一,是社会需要和谋求个人发展的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与职业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凝聚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控制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加强环保意识、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创新精神、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理念的培养;实现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和成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人文精神、加强主旋律教育与提高审美情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一贯的基本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是类和个人相统一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生活、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等多方面有机统一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个体发展为视野,道德完善是个体发展的价值目标,是道德主体发自内心并追求至高精神境界的内在价值取向,从本质上讲,道德完善体现了个体发展中情与理的和谐统一,这一统一贯穿于个体与自然、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我等关系之中,从道德的角度体现个体价值的实现。道德完善视阂下的个体发展,是一种理想与现实、情与理的和谐统一,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劳动能力的合理发展;二是个体交往能力的合理发展;三是个体精神生活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融合具体国情与时代特征形成的。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中国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毛泽东同志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国际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具体的社会建设目标,这些目标极大的坚定了群众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决心并对"中国梦"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梦"又是历史与未来的统一、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中国与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论植物造景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因材施教是处理好中小学教学的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的矛盾的总体策略。这一策略的具体运作关键在于实施班级授课制下的分层次教学和采用“一般要求加特长”办法。因材施教的逻辑结论之一是:既不能以放弃对学业后进生的培养为代价,更不能以放弃对学业尖子生的培养为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