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驿路梨花》组画@蔡健~~  相似文献   

2.
彭荆风作家在谈《驿路梨花》的创作时说过,他“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正因为作家笔端饱蘸着这美好的感情,笔下的《驿路梨花》流露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驿路梨花》都可称得上一篇美文。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品味其美感。  相似文献   

3.
一、从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中理线索、理顺序文章耐人寻味之处是妙用误会。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难以解开的疑团 ,作者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误会。在误会中我们梳理出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当发问“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时 ,同学们会顺着文章一一猜下去 ,他们回答是瑶族老人或是哈尼小姑娘都在情理之中 ,但恰恰又在意料之外。这一波三折的意外 ,正好帮助同学们梳理出文章的顺序。在教学中可以提示学生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为文章增添了曲折 ,每个人物在认定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时所想的和所做的 ,步步推进了故事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推第 12…  相似文献   

4.
孟祥森 《现代语文》2003,(11):21-21,18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2)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3)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4)A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5)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面就会有人家。”(6)一犤犦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B梨花的白色…  相似文献   

5.
《驿路梨花》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语言清新质朴。教这样的课文,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让学生学一点构思技巧,以提高写入叙事的表达效果。《驿路梨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应当充分利用。在《驿路梨花》之前,学生读了《老山界》、《一面》等记叙文,学过知识短文《记叙的要素》和《观察和记叙》,有了一定的记叙文的知识。学习《驿路梨花》,可以先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精讲要点〕1、以“我”投宿小茅屋的时间推移为顺序安排材料的结构方式.2、以梨花为线索托物寄情的联想方法。3、借助别人的见闻和言行来刻画梨花姑娘的间接描写.〔讲读步骤〕第一步:通读课文,理清结构,学习运用悬念组织材料、安排层次的方法.《驿路梨花》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叙事散  相似文献   

7.
美和色彩存在于生活中,但是又难以准确地捕捉,深刻地表达,正如各种粮食都可以作为酒的原料,要造出味醇可口的佳酿,却要善于选材配料,并柯较长的时间沉淀发酵。文学创作虽然与造酒有异,都存在着如何对原材料酝酿、提炼的过程。 爱美是人们的普遍心情。发现和传播存在于生活中的美,应该是作家的职责。但是,对美的描述又很难,有的人缺乏真情实感而在词藻上刻意求工,表面看来颇华丽,实际上是难以掩饰文章的虚假、雕琢。 我从1950年存随军进入云贵高原后,长期在苗、瑶、傣、彝、佤、  相似文献   

8.
去年山东省青年教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举行了一次课堂教学板书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已汇编成书,即将出版,这是其中的一组板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板书历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传达给学生最形象最直观的教学内容。人类对生活、生产、斗争知识的教授,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甲骨卜辞、山岩壁画,直至后来真正意义上的黑板、多媒体,多多少少能够看出“板书”演变的痕迹。现在虽然有了先进的电教手段,但作为与教学内容血肉相连的一部分,板书仍然不能废弃,如何用好它,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板书设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是施教者个性魅力的独特折射。正如我们大力倡导的语文创新教育,板书设计亦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不可能是一个模子一统天下。繁的厚重,简的明快,各有千秋。希望这些多姿多彩的板书设计,能开启老师们的思路,对形成各自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2.细读文章,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多层含义。3.深入研讨,理解文本深刻的人文价值。【课前准备】通读《驿路梨花》全文,思考课后“思考探究”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PPT: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相似文献   

10.
年级:初中一年级执教:宁鸿彬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师:上课。(师生间好) 今天讲《释路梨花)。(板书:释路梨花)请看注释①,然后请大家说说,对于这段作者介绍应掌握几个要点。 (生看书,片刻举手) 生(1):我认为应掌握您讲过的五点:名,彭荆风;时,当代;地,江西萍乡;评,作家;作,(边塞亲人》,(芦笙恋歌》和《边寨烽火)。  相似文献   

11.
驿路梨花     
时候花只会开,只懂开。凋落时的美,我无缘感怀。那是高考的第一天,天蓝得透明。周围的人心慌意乱,我不急,不是胸有成竹,只是没有压力———一个月前已办好了出国的手续。看他人忙碌,自己乐得逍遥———极没人情味。我忍不住举起手中的雪碧瓶子遮住眼左看右看。有个人微微向我浅笑,我好奇地放下瓶子,眼里猛地闯进一片嚣张的白,如此猝不及防。那个夏天,穿白衣的男孩太泛滥,而眼前这个却出奇干净,并有一双迷人的眼睛。第二天当我交了卷冲出考场,挤出痴心父母们的包围,跑到大树下深呼吸。隐约,有薄荷微凉的苦香在四周散开。我微睁开眼,白———…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2.品读语言,进行朗读训练,分析"梨花"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3.理解文末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的作用。【教学方法】话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国西南边疆,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看看发生在那个美丽地方的美丽故事。  相似文献   

13.
短篇小说《驿路梨花》脍炙人口,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更是备受师生赞赏。然而,单就文章结构而言,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倒叙的,有言是插叙的,更有的则认为它的故事情节是“朦胧”美,只要随情“意会”,无须顶真“言定”,公婆之说,不一而足。我以为从教导学的角度讲,对文章的结构不应“朦胧”地“意会”,还是顶真“言定”为好。否则,大糊涂教小糊涂,越教越糊涂。《驿路梨花》  相似文献   

14.
彭荆风的《驿路梨花》选进初中语文课本已有多年,成了保留课目,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篇课文好就好在它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适合初中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好奇心理和美感能力,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一、选材立意方面,平中见奇,因小见大,很适合中学生的口味自从开展学雷锋以来,有关好人好事的文章以及影视、绘画等艺术作品汗牛充栋,而且不乏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而这篇课文所写的却是日常生活中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事情虽小而又平凡,却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美德。所以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往往会把严肃…  相似文献   

15.
唐世明 《现代语文》2003,(12):26-26
一为了让作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作家们大都喜欢在文中使用“设置悬念”这一绝招。此招用得好,可以点石成金,令人拍案叫绝;用得不当,就会南辕北辙,弄巧成拙。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所选的《驿路梨花》一文,就属于后面一类。《驿路梨花》一共设置了三次悬念:“我”和“老余”在深山里看见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正好解除了我们夜宿荒山的忧虑。小屋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有米有水有干辣椒。“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我”和“老余”满腹疑团,这是作者设置的第一个悬念。接着一位瑶族老人走进小屋,“我”和“老余”都以为是主人回…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重点1 .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2 .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艺术性。二、课文解读这一短篇小说 ,以小茅屋为中心 ,讲述了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一群人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 ,独出心裁 ,不落窠臼 ,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讴歌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揭示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 ,置身其中播放配有与课文相关图片的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心灵 ,…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安排: 一、本文教学拟用三个教时。二、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正音、正字,理清课文层次段落,并通过课内练习掌握若干词语。三、分析全文情节结构,各段如何层层推进地表达主题;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五讲”、“四美”  相似文献   

18.
19.
一、妙拟标题,含义深刻本文标题“驿路梨花”,字面意义是指边疆驿路上洁白盛开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哈瓦族姑娘梨花,更是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的象征。其深刻含义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梨花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中三次写到梨花,开头实写梨花,烘托出小茅屋的不平常,把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中间虚写梨花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结尾实写梨花,又引用陆游诗句,再次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在这里,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起来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使读者…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教学《驿路梨花》这篇课文组织学生讨论时 ,学生就本文的记叙方法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三种。第一种 :顺叙。理由如次 :本文作者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文章先写我和老余在困境中绝处逢“生” ,享受小茅屋的温暖 ;次写瑶族老人享用柴米后来送粮食 ;再次写第二天修葺小茅屋 ,巧遇小姑娘们 ,解开小茅屋之谜。第二种 :倒叙。解释如下 :本文以小茅屋为线索 ,先写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享受小茅屋带来的温暖 ;次写三人修葺小茅屋 ;再次写梨花姐妹们维护小茅屋 ;最后写解放军战士因淋雨后为行路人着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