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语言运用方面的繁杂现象.Verschueren 认为这是语用学的困境,应该有一个连贯、统一的理论来统辖语用学的研究.语言顺应理论的建立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通过对 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理论作一概述与阐释,并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分析、讨论外语教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选择与顺应--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广告语言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语用学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视角。以此理论为关照,广告语言的创作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顺应性是其本质特征;为达到广告的交际目的,广告语言创作要在语言形式(语音语调、词汇、句型、语篇类型、语码、语言风格等)、语言内容和语用策略等方面做出选择。选择要顺应广告交际的上下文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后者主要包括受众的心理世界(情感、信念、愿望、认知、意图等)和社交世界(社会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3.
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其新著《语用学的理解》中提出了语言运用基于“选择—顺应”的理论。文章正是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对教师语码转换现象做出解释,旨在阐明教师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教师角色、学生情况、教师心理现实和外语课堂教学特殊性所做的顺应。  相似文献   

4.
Verschueren在其《语用学新解》中提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翻译活动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形式,也受到语言顺应理论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虞美人》的英译从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交际世界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译文是如何来顺应原文的意境的。  相似文献   

5.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为语言学习者开辟了新视角,开拓了新思路,也为语言研究构建了一个的新框架。在概述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讨论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顺应因素的基础上,总结顺应理论对语言学习者的三点启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自己的顺应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了解世界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食品广告中的模糊语言进行研究,阐述模糊语言的使用是一个选择和顺应的过程。本文例证食品广告语言的模糊现象顺应了受众的心理世界、顺应了社会规约和文化构成的社会世界、顺应了时空性和客观性构成的物理世界的交际语境,并阐述了模糊语言在食品广告中所起到的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近年来语用学发展迅速,其中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不仅为语用学整体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关系两个方面探讨顺应理论对汉英翻译的解释力与启发.  相似文献   

8.
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语用学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视角。作为语文课堂这一特殊交际场所中的主导,教师应根据顺应理论对教学语言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教师为了接近其教学或交际目的,会进行语言选择,即选择某种语言形式或语言应用策略,而语码转换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选择语码转换是与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因此,文章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揭示教师语码转换对教师的心理动机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0.
周磊 《文教资料》2014,(27):32-33
Jef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这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语用顺应论不仅对语用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认为翻译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将顺应论应用于翻译中,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为翻译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阳兰梅 《现代语文》2007,(12):78-79
引言 关于翻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或者理论,历来众说纷纭.最近,维索尔伦(Verschueren)推出了顺应理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发展前途和应用价值的语用学理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觉去理解和阐释当今的语用学.本文将从维索尔伦的语境关系顺应论出发,探讨顺应文化语境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对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具有十分明显的指导作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中提出语言的使用是一系列的动态顺应过程,并最终达到交际的顺利进行,这与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换动机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教师语码转换的三大顺应性动机进行分析,提出语码转换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揭示了公示语汉英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各种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在语言和非语言层次上做出恰当的顺应。从Verschueren顺应论的视角来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语言层次上的顺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词汇、句法、语体特征三方面在语言层次上做出顺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用学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刻意曲解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刻意曲解的触发条件、实现方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英语附加疑问句在使用中会产生丰富的语用含义。对附加疑问句的语用分析以往多基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基础上。Verschueren根据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提出了顺应理论,指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对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进行顺应(adaptation)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往句法静态研究的传统,从动态角度分析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规律。根据Verschueren顺应理论,指出英语附加疑问句在使用过程中遵循了可变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的原则,并根据语境关系顺应理论分别阐释了在具体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中附加疑问句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冲突话语是言语行为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借助《来来往往》这部小说,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冲突话语进行分析,具体有分析冲突性话语的语言形式;并借助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发现冲突性话语是交际者在顺应语境的条件下,为实现交际意图而对语言进行自主选择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冲突性话语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广告中使用模糊语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是模糊语言的具体表现之一,分析它对我们研究语言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将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分析广告中的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动机,其目的在于为广告主的广告语创作提供借鉴,为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语言交际理论是语用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现代语言交际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百年间语言交际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及Verschueren的顺理论构成了现代交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非言语交际的顺应论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为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了合理的诠释。但非言语交际行为(如身势语、副语言、沉默行为等)在日常交际生活中的表意功能同样不容忽视。然而Versehueren对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性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阐述和说明。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人类主要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分类,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本质值得探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完善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将非言语交际纳入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并尝试性提出交际顺应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语用模糊在外交语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经常被外交人士作为一种策略来运用。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可以探析,在外交语言活动中,实际上是由于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交际对象),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动态顺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