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其《宗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影响很大,赞成者很多,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已成为评价各代文学成就,总结文学发展规律的定论,并且一直或明或暗地左右着古代文学研究,区划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确存在着文体上代有所擅的现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基本上总结了这种规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古代文学研究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文化学转向尤其突出.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除了出于对“从文学到文学”单向研究模式的突破和受到西方社会文化批评思潮一定影响外,还有着古代文学向自身特点内在性回归的深层次原因;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带来了文学边界的模糊,但在较长一个时期内,旧有的文学学科体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务实的态度是承认“旧”的同时开拓“新”的,有意识地使文学汲取别的学科之长,争取在别的学科中建立基地,而不必担心文学为别的学科打工;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存在简单比附、结论常识化等弊端,必须在深细广博的阅读基础上,将“定点深挖”与“十字打开”相结合,对问题做出富有深广度的解释.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关乎文学自身的合法性,也涉及到文学研究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研究走向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文学在创作水平上与古代文学难以相比,但在推动社会变革上却有此前文学难以企及之处,个中缘由为近代知识分子将社会变革的重任假学术和意识形态之手赋予文学,形成“学术———意识形态———文学”这一文学生成模式,与古代文学纯个人抒写绝然不同。典型的近代知识分子兼具传统功名与初步的西方文化素养,秉持“援西入中”学术观念,传统儒学“经世”意识被赋予新内涵,推动近代“子学”爆发,“实用”观念因之成为意识形态核心要素,对近代文学生成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莫砺锋是新中国第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他传承了“程门”学术传统,治学态度严谨,文献与理论并重。莫砺锋教授在唐宋文学研究尤其是宋代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当代学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在宋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独辟蹊径,成果颇丰,成为宋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同时,莫教授心系大众,借助各种平台传播古典文学,使之获得更广泛的受众,也是当下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本质主义先验地设置文学的永恒本质,遮蔽了文学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学自觉”说是以现代审美观念来判断古代文学而得出的结论,是针对文学的本质主义规定,它不仅不能揭示古代文学的真相,而且遮蔽了文学发展的新变化。文学史叙述应该突破本质主义局限,在语境中理解文学的发展,坚持语境化的叙述立场。  相似文献   

6.
近代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结尾和现代文学兴起的准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近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剖析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所出现的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有所区别的特点,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它在我国文学发展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这是文学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中国近代文学萌生和勃兴之日,正是鸦片战争以后时代风云激烈多变之时。社会的动荡不安,除少数大作家尚有专集之外,多数作家的作品则散在四方,散佚严重,这就对它的研究带来不少困难。然而,当我们从各个图书资料室的书刊中把从“五四”运动到建国  相似文献   

7.
作为占筮之书的《周易》,在其卦爻辞中却孕育着中国早期文学诸文体的胚芽,于占筮之树绽放出文学之花。它不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殷末周初原始文学的风貌,保存了甲骨卜辞之后、《尚书》和《诗经》之前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段珍贵史料,而且像“太山遍雨,河润千里”那样开启了后世的文体,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寓言、散文诸文体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对古代文学的本质及其生存、发展、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界定了文学的政治教化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确立了“中和之美”的文学审美标准,提出了赋比兴的诗歌乃至整个文学范畴的表现方法。儒家思想还儒化了历代文学家的灵魂,使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遵循儒家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引人注目。其中,尤以开古代文学批评之风气的汉末魏初首屈一指的批评家曹丕与代表当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新成就的南朝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最为突出。他们的批评理论与实践,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当时文学理论成就集大成之丰碑,那么曹丕的《典论论文》就是古代文学批评荒原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山之斧。《文心雕龙》之所以被认为“五十篇之内,百代精华备矣”,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古代文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名著并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除了我国悠久的文学历史所提供的大量色彩绚丽的艺术花果可供研究之外,还得力于敢于开辟批评界之荆棘的曹丕所探索出来  相似文献   

10.
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卫电师专使用的统一笑.材《中国古代文学》,每幸前有“学习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每篇作品后有“提示”;加上有《中国古代文学辅导》和《中国古代各体文学作品选讲》与之配套使用,对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和作品进行解答和讲析。同以往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相比,这是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试就其中“提示”的作用,谈谈个人的看法。先看“学习提示”的作用。章前的“学习提示”,相当于单元提示,是每一章的纲。它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指导教师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是…  相似文献   

11.
传记在古代隶属于历史,作者以史官为主,重在忠于历史,对历史负责,意在以史为鉴。进入20世纪,传记随着社会变革发生了转型,向文学领域迈进。传记作者的文学意识开始自觉并且日渐突出,传记作品的文学性渐渐得到强化,传记的审美功能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胡适在20世纪初使用“活的文学”一词来提炼新文学的本质,概括新文学在语言工具、精神内涵等两个方面的文学性,认为文学语言要“活”,需用浅显生动的白话进行创作;文学精神要“活”,需有真情感和真思想的贯注,而具有这种文学性的文学在胡适眼中就是白话文学(民间文学)。在当时中国文学的实情和时代使命的要求下,胡适所倡导的“活的文学”,功绩主要体现为语体革新。民间文学研究者多把胡适的言论作为逻辑起点或常识,继承其全新的文学史观,在使用白话文写作时,因受到西方民俗学的影响,对“活的文学”作为精神内涵的一面逐渐遗忘,而把民间文学导入具有学科意味研究的同时,民间文学的文学性日益被遮蔽。  相似文献   

13.
胡适在20世纪初使用"活的文学"一词来提炼新文学的本质,概括新文学在语言工具、精神内涵等两个方面的文学性,认为文学语言要"活",需用浅显生动的白话进行创作;文学精神要"活",需有真情感和真思想的贯注,而具有这种文学性的文学在胡适眼中就是白话文学(民间文学).在当时中国文学的实情和时代使命的要求下,胡适所倡导的"活的文学",功绩主要体现为语体革新.民间文学研究者多把胡适的言论作为逻辑起点或常识,继承其全新的文学史观,在使用白话文写作时,因受到西方民俗学的影响,对"活的文学"作为精神内涵的一面逐渐遗忘,而把民间文学导入具有学科意味研究的同时,民间文学的文学性日益被遮蔽.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是优秀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文学之一,我国民间文学研究在古代已发生了自身的“前史”,五四以来文学先驱们也把视角放在民众身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但只是从启蒙角度来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并没有真正从文学史角度把握民间文学。解放以来,在毛泽东的民间文艺指导下开展新民歌运动,从民间寻找文化资源,但其中隐含新文学界的文学想象。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浪潮的推动下,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从史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与民间有新的认识,但他竭力从民间文学中挖掘出来的也只是民间文学的“隐形结构”。因而,新文学史研究视镜中存在民间缺失,应呼吁对民间文学“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翻开人类文学的历史,我们从历史起源、哲学基础、心理功能3个方面可以窥见"体育"与"文学"的不解之缘。体育文学以语言和它的书面符号——文字为物质手段构成体育形象,表达对体育运动的审美感受,从而反映体育的文化内蕴及艺术本质。在古希腊神话及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体育文学"的萌芽开始破土而出;在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和古希腊《荷马史诗》中,"体育文学"已出现雏形;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顾拜旦先生的《体育颂》对体育的形象生动的文学描述及对体育运动的深刻认识,昭示着"体育文学"的现代勃兴。  相似文献   

16.
一些经典的文学史著作表明,力求客观公正地揭示文学发展规律的历史性原则、注重文学自身发展的本体性原则、注重文学史家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性原则,三者的有机结合,构建了文学史的三维范式。《20世纪文学通史》体例新颖,内容安排周详、全面,实现了体例上的历史性贯通,文化渊源上的古今沟通以及历史性与主体性的辩证互动,更接近于20世纪中国文学本体的自身面目,充实了文学史的写作范式,是我们在本世纪初文学史写作上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走出困境的途径在于坚定不拔地进行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目标 ,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教材内容 ,合理课程设置 ;培养“教学风格” ,建立独立教学法体系。以创新意识破除古代文学教学中陈旧的观念及因袭的惰性 ,建构起新的富有现代意义的古代文学学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文学有众多合题效应。从局部看,有主流文学、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合题,有个我人生和群我人生、社会人生和宇宙人生的合题,有理性本体论和生命本体论的合题等;从整体看,时代生活进程、世界文学格局和民族文学传统形成“历史合力”效应。局部合题使我们避免片面性,审时度势地思考新世纪文学发展的丰富性;整体合题帮我们把握新世纪文学发展走向,它将是现实主义主潮与现代主义新潮的互动与结合。  相似文献   

19.
裕固族文学既是对裕固族民族历史的再现,又是对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铸。新世纪裕固族文学具有追忆民族历史、守望游牧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重建和谐家园的精神指向。裕固族文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精神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