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和涛 《资源科学》1991,13(3):38-40
多年来,我国的茶业生产基本沿袭着采摘芽叶加工成各种茶叶,从而获得收入的传统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而对茶灰、茶末、茶梗、茶朴、筋毛、茶籽(茶果)以及被修剪的枝梢等副产品,大都未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几百万吨茶叶副产品白白抛弃。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成为某些茶叶生产单位难以处理的“包袱”。然而,国外如日本、苏联、印度等产茶国,  相似文献   

2.
茶叶下脚料提取保鲜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下脚料(茶末、茶粉、茶灰、茶梗等)中,因含有20%-35%的儿茶素类、黄酮甙类、花青甙类、酚酸等30多种具有较强抗氧化性能的酚类物质。这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对霉菌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人体具有抗衰老,抗癌等多种多功,从茶叶下脚料中提取的保鲜剂,对香肠、月饼、蛋糕等保鲜效果十分明显,其酸度,过氧化值大大降低,是理想的天然保鲜剂。其提取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华明 《资源科学》1990,12(5):26-31
国际茶叶市场主要是红(碎)茶贸易,其贸易量占整个茶叶贸易量的92%。我国红(碎)茶出口贸易占世界比重甚微,主要是小叶种类红(碎)茶,质次价低,竞争力弱,效益差,有渐被挤出国际市场的危险。选建我国优质红(碎)茶商品生产基地十分必要,这对提高出口茶叶品质,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茶叶贸易地位将起积极作用,对我国茶叶生产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湘南山区包括郴州地区郴州市、郴县、桂阳、嘉禾、临武、宜章、汝城和零陵地区永州市、冷  相似文献   

4.
文辑 《内江科技》2001,(1):23-23
用金银花的花与茶叶制成的金银花茶,具有芳香可口、清凉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常饮此茶,可以健身防病,延年益寿。其制作方法如下: 一、茶叶 金银花需要90%的茗茶作为主料。将采来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嫩茶叶,按照绿茶的制作方法制成干茶,要求含水量不超过4%(手捻叶子成粉,手折茶梗即断),并要去除老叶、碎叶、茶末和杂  相似文献   

5.
茶是人们喜欢的饮品,不过医学专家提醒:喝茶需辨清体质,适当饮用,否则极易伤身。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常见的茶叶主要分为绿茶、清茶(包括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红茶、黑茶(普洱茶)等几大类。这基本上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由低至高划分的。一般而言,绿茶和清茶中的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较低,属于凉性茶;清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而红茶、普洱茶属于温性茶。专家建议,有抽烟喝酒习惯,容易上火…  相似文献   

6.
茶多糖是茶叶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大分子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保健功效随着茶叶在医药、人体保健、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茶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敏 《内江科技》2002,(2):24-25
咖啡碱是一种紧俏的生物碱类医药原料,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经常有价无货。在自然界中,咖啡碱主要存在于茶叶、咖啡豆、可可、可拉果等经济作物中,一般制茶的废料(如茶末、茶屑、茶柄)中约含有2.4-2.8%。充分利用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便,收率较高,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蒜脱臭方法,一般有4种:有机酸处理、高温处理、蜂蜜处理和包络作用。为了降低成本,有效地对大蒜进行脱臭,采取具有包容作用的蔗糖一茶水溶液,对大蒜进行煮沸,再用乙醇溶液浸泡护色,达到脱臭和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实践脱臭效果很好,茶叶也可用茶梗和茶末代替,其溶液又可重复使用,做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茶叶中稀土元素(REE)总量、稀土元素组成、茶鲜叶中存在稀土茶多糖的研究引起了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但并没有较多的关于茶品稀土元素存在状态方面的研究和报道。文章采用ICP-MS分析广西地区茶叶、茶园土壤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组成以及存在的状态,探讨并总结,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青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茶叶在唐以前亦称"荼",《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11.
吃茶之益     
茶叶是全世界人民普遍爱好的一种饮料。我国利用茶叶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开始作为药物,以后发展为日常的饮料。《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赏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以后东汉华陀所著《食论》、唐代《本草拾遗》、明代《茶谱》等古书中都有关于饮茶功效的记载。人们常提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茶叶如此广泛的被人们所利用,不仅它可以止渴和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2.
丹若 《百科知识》2023,(8):41-46
<正>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茶是中国除四大发明以外的第五大贡献。”茶、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品。尽管世界文化的融合让源自西方的咖啡文化不断流入东方,但仍无法撼动茶在中国的地位。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名茶更是百花争艳。茶客有品鉴之心,茶商有竞销之需,自然也就有了评议之乐,于是便有了“中国名茶”之选。  相似文献   

13.
白木 《世界发明》2003,26(2):24-24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是茶树发源地,茶叶加工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和产业现代化,有必要在茶叶初加工业和深加工业应用的新的科学技术,而先进的微波技术在茶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碣滩茶,是产于湘西沅陵的一道名茶。说到茶,茶农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一个潜心研究碣滩茶的男人——谢长清。1979年7月,谢长清从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茶叶专业毕业后,就一头钻到碣滩茶场从事碣滩名茶的恢复和研制中。为了学习国内外先进茶艺,他博览群书,每年自费订阅12种茶叶方面的杂志;积极参加全国名优茶技术培训班;并到四川、江西等地考察,为名茶的研制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提高茶叶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15,(8)
<正>6月15日,海峡两岸茶界专家、学者齐聚第七届海峡论坛·第二届海峡(平和)茶会论茶开展专题讲座,共叙茶缘,共话发展。论坛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教授刘仲华,台湾农委会茶改场原场长、台湾大学教授陈右人,杭州市原市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茶学系副主任郭雅玲教授,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姜邵丰,台湾亚太学院教授陈英玲,天福集团副总裁李胜治,分别作了《中国茶业现状与福建  相似文献   

16.
以“金观音”茶叶为研究对象,对浸泡过程中茶水浸出成分——茶多糖、茶氨酸、茶多酚、茶黄索和茶红素的浸出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观音”茶叶的最佳浸泡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为1:25、浸泡时间4h,在此条件下,金观音茶叶中各成分的得率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8,(5):73
从事茶叶工作60多年的黄崇焘先生再次荣获“觉农勋章”。黄崇焘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加工、贸易和研究工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创制名优产品11个,在茶叶人才培养和软件学科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其茶叶著作文章累计180余万字,曾参加编写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茶叶大辞典》和农业部《茶叶初(精)制技术》等,多次被省市科协评为先进个人,获“中华茶寿星”等荣誉称号。业绩先后收入《中茶史录》、《中国专家大辞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世纪专家传略222》、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茶做药的。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另据考古工作者从茶树化石中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叶、栽种茶叶的。到秦汉时期,已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叶的加工、品饮才形成系统理论,上升为“中国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茶文化影响深远,英国最早向中国进口茶叶,俄国的茶叶也是中国人去种植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输入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ICP-MS法测定茶叶及茶汤中铅、铬、锌、铜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和浸泡次数对茶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从而对饮茶安全作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茶叶干样中重金属含量越高,茶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越高。四种茶叶茶汤重金属浸出量均未超标,饮用安全。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各元素浸出量不断增加。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逐次下降。茶汤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头道茶最高。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各地春茶陆续上市,网上盛传"中国98%的茶叶有农药残留"。对于该说法,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专家陈宗懋表示:"春茶无病虫害,无需打农药。"春茶受病虫害影响小基本不用药"这样的说法,我在2012年就听说过、辟谣过。"陈宗懋说,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轮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我国很多茶区尤其是名优绿茶区,春茶生产期间因气温较低,受病虫害的影响非常小,基本不用药。"茶树的主要虫害如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在6月中下旬到9月发病率较高;而茶树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