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英语变体是世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历时语言学来看,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和体系,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和联系,相辅相成。中国英语绝不是制度化变体,而是一个行为变体和国际化变体。同时,中国英语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表达中国思想与理念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构成了当今复杂的世界英语语境,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多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文章以世界英语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考察英语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语言形态以及认同度,探究中国英语由使用型变体到制度化变体的可转换性,在充分说明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语境下所具备的交际功能、文化功能和认同功能的立论基础上,论证了中国英语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世界英语变体来看中国英语变体的地位并说明在中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上,输入只带有英、美文化的英语是有问题的,以此为基础,指出世界英语对我国英语教学在教材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英语语言变体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兴趣。在研究Kachru世界英语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中国英语、新加坡英语和印度英语的一些典型实例,可以探讨和阐释处于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新英语语言变体的特点,并引入高级变体和低级变体的概念,以表达英语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语境下,英语的国际化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英语在不同社会及文化中的本地化,世界各地的英语变体相继出现.世界英语变体的理论框架为中国英语能被看作世界英语变体之一提供了依据.英语在中国实现的功能进一步论证中国英语的出现是可以接受且必需的,中国英语有其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阐述中国英语作为外语的使用型英语变体,是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中性信息媒体。在妈祖文化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英语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分析中国英语在妈祖文化传播过程的价值,探讨旅游业的发展、新技术及新时代人等因素对中国英语传播妈祖文化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7.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诸多变体,但其在中国的变体最近20几年才逐步得到学术界认可。在目前阶段,学术界对于中国英语作为"英语本土化产物的语言变体"并未完全达成一致,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但是中国英语所特有的表现力以及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必然会更加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等领域特有事物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丰富英语的价值和意义、强化英语学习和使用者自我文化心理意识、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有积极作用。认识和研究“中国英语”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和国外专家的认可。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中国英语还远没有完成在中国土地上的本土化,它无法与美国英语、印度英语等成熟的英语变体相提并论。中国的英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性质没有改变,盎格鲁-萨克森英语仍然是教学的目的语,而非中国英语。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英语中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并得到认可的词汇、短语(句式)以弥补文化失衡现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国别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的定义、异同以及在其他学科和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等。中国英语是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新生产物,它从萌芽、产生、发展到成熟,这一生长过程类似于生物学上各物种的生长过程。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二者之间以及与世界英语或其他国别英语变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正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背景下,研究英语变体模式是有意义的。在评述英语变体理论模式的演化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模式,探讨了中国英语连续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指出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趋势是洋滨语→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标准英语,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2.
语言跟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英语主要变体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英语离开英国本土来到其他国家之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产生了许多变体。这些英语地域变体虽然传承了英国语言,但在新的自然环境中他们大量创造与借用新词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英语变体受到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自然环境对英语主要变体(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影响,不仅能感受到语言的变迁.领悟自然环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能了解一些英语文化,加深对英语词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黄蕴琳 《海外英语》2022,(15):67-69
澳大利亚英语和新西兰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关注较少的两种英语变体。文章旨在介绍这两种变体的主要特点。主要讨论了澳大利亚英语和新西兰英语在语音、词汇、超音段、句法几个层面上的重要特征,并介绍了这两个国家内部的两种英语变体:澳洲土著英语和毛利英语。最后对两种英语变体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世界英语变体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英语教学应顺应语言发展的趋势,改变以英国/美国英语为唯一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世界英语变体意识,在教学中融入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内容,在测试中关注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以此打开世界英语变体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于是便产生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中国英语( China English)是中英两种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英语国家人士能够接受的、被认为是比较规范的一种英语变体。中式英语( Chinese English)则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生成的不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及对象国文化习俗的表达方式,学习过程中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的直接产物,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6.
英语是现在国际上公认的通用语言,在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这门通用的语言也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非常重视英语的教育工作,而英语在我国传播的过程中,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出现了中国式的英语,该文就根据中国英语变体的产生及发展,研究了汉语发音规律对中国英语变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和中式英语(Chinglish)都是英语语言在中国的变体。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两者都具有中国特色,都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地域特征,但二者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却又有很多不同,了解这些不同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正确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英语作为全球主要的英语变体之一,有其鲜明的语言特征。聚焦语音层面,通过与其他英语变体语音的比较与分析,从元音、辅音、音变、韵律等方面分析归纳了澳大利亚英语语音的特点,并结合澳大利亚历史和社会发展论述了其语音系统演化的过程,可加深我们对不同英语变体语音特征及其演化路径的了解,进而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母语文化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民族精神的传承,导致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因此,外语教育应凸显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运用中国英语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从而在与多元文化的互动中知彼知己、融合互补、共同发展。中国英语是英语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属于国际使用型英语变体,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主观投射测试方法,考察我国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对于世界英语变体的了解和态度。研究对象为200名大学生奥运志愿者。研究涉及五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印度英语、美国黑人英语、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所用刺激材料是持以上变体口音的五位发音人朗读的同一段英文文字材料。研究对象在语义区分量表的四个范畴为发音人打分:地位、亲和力、一般能力和运动能力。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对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所有四个范畴的评价中都显著高于其他变体;对中国英语在"地位"和"一般能力"方面的评价显著低于所有其他变体。超过半数的研究对象无法准确辨认出美国黑人英语和印度英语。定量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对多种英语变体的了解有限,态度上有较明显的文化定型和偏见。多种英语变体和多元文化意识的教育,尚有待纳入奥运志愿者培训和常规语言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