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它的用法。这与它的语境义有密切关系。所谓语境义,就是指词语在上下文中所使用的意义和具有的感情色彩。由于一些成语所含有的"语境义"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常常让人把它们当成不含"语境义"的一般成语对待。这样就容易使运用这类成语的人发生误  相似文献   

2.
<正>“物”字在古代作品中被广泛地使用,一般说来,其主要含意与现代汉语虽小有区别,但总体上出入不大。然而在某些著作中都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这一点在《左传》中就显得十分突出。查《春秋经》无“物”字,《谷梁传》用了四次,《公羊传》用了一次,而《左传》用了了八十四次,可谓多矣。这不是偶然的。我们发现,《左传》中用“物”字与该词在此书中具有的特定含意有关。这些含意不仅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就是在与《左传》大体同时代的《论语》、《诗经》、《孟子》等书中,也很罕见。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格义"与"反向格义"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但同时也容易扩大误解和冲突,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重要概念的"学术权力"就是因(反向)格义而产生误解的明显例子。文章以伯顿.克拉克的相关概念为基础,阐述了中西"学术权力"(academic power)概念背后的语义基础和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剖解了国内"学术权力"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术权力"的分析,也能引发对有关"格义"与"反向格义"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婷 《考试周刊》2012,(23):17-18
在大量英文电影涌入国内的同时,“一片多译”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成书年代乃学术界一桩悬案。本文结合新材料,从“序言”内容同落款识年存在的矛盾入手,分别考查了“序言”、“总录”、“回评”、“读法”的写作时间,进而推断《新译红楼梦》基本成书于1832—1833年之间;至于《新译红楼梦》所依底本,非乾隆末刊行的“东观阁”翻刻本,即为嘉庆四年刊出的“抱青阁”翻刻本,要么则为依据这两种刻本重刻的某一翻刻本。  相似文献   

6.
何思佳  饶萍 《英语广场》2022,(34):31-35
本文从语法化与主观化角度,对比含有将来义的英汉情态动词的共性与个性,并尝试分析内部异同,从而得出二者在语言演变路径上是否具有相似性。本文选取使用频率较高的“要”与will进行对比,发现二者都经历了从实义动词到情态动词再到指向将来,从意愿义到意图义再到预测义的演变路径。该发现证明了语法化与主观化在语言进化中的影响力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人们大都把“六观”当作《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标准,而对本为批评标准的“六义”却视而不见,或语而不公。笔者认为这是《文心雕龙》研究上的一个误区。本文从《文心雕龙》的结构、“六义”与“六观”的含义与相互关系等入手,对“六观”与“六义”进行了辨析,认为,‘六观”是刘勰提出的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而《宗经》的“六义”才是刘勰提出的文学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8.
结合古汉语具体用例,从词义引申角度,探讨动词"以"的"使令"义来源,说明其由"以"的近引申义"致、送"义进一步抽象而来,存在于兼语式的句法环境中。"使令"义动词"以"与介词"以"在句中较易混淆,对两者特征进行辨析,进一步明确"以""使令"义用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白衣"的"平民"借代义的形成,既有古代平民衣着特征的直接影响,又与官民之间服装颜色的对比关系以及"白"的"无,空白,不具备"引申义具有内在关联。"白衣"的"平民"借代义之所以能够突破汉文化习俗的障碍,广泛运用开来,则与"白衣"在外来佛教文化中"俗家"借代义的泛化影响有关。根据语料检索以及研究分析,我们推测,"白衣"的"平民"借代义的出现时间应该是在汉末时期,《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中的"白衣"较有可能是"自齐"二字在汉末魏晋时期出现的讹误。  相似文献   

10.
在指出学生英文习作修改与润色环节薄弱之后,分析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限时和常规写作训练方法着手,并通过几篇已基本被接受的习作实例,从卷面布局、书写、单词拼写、文法、逻辑性、准确性、得体性、严谨性等诸方面帮助习作者养成反复推敲、仔细检查、修改、润色习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1.
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有一个琴台公园。里面保存着著名的文化古迹——古琴台。那里竖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高山流水”。在古琴台中有一块大碑石,据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英文儿歌无疑为之增添了一道新气息。它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等,这是它的利处;但是,课堂教学中也往往存在应用英文儿歌走形式、"造声势"等,势必阻碍学生英语学习,这也是它的弊处。  相似文献   

13.
刘瑶 《英语广场》2020,(3):17-18
随着翻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提出了本土翻译理论。变译思想历经梁秋实先生的"豪杰译"和严复先生的"达旨术"。黄忠廉先生基于此,提出并总结了七种变译手段和十一种变译方法。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以"变译"理论为指导原则,分析了杨译《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中所体现的变译思想,主要涵盖增、减、编和述四种手段以及阐译、摘译、编译和译述等变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秋云 《海外英语》2012,(20):16-18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手段,更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调和是张爱玲翻译策略的关键词。该文从人名文化翻译、书名文化翻译、"教"名文化翻译和景物名文化翻译四大方面对张爱玲文学翻译的文化调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导游讲解是一门艺术。分析英文导游词的特点、难点,以《武当山导游词》为例,提出英文导游创作应注意加强双方互动、激发游客游兴;洞察游客心理、适度引申扩展并适时巧选话题、介绍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处心积虑”在古汉语中原本是一个中性成语,但是到了现代汉语中,则一般都用为贬义。通过考察“处心积虑”从古到今用例的演变情况.探讨了“处心积虑’’在现代汉语中的褒贬色彩使用问题和成语褒贬色彩演变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刘扬 《文教资料》2011,(20):18-19
词汇化的本质是语言演变中语义成分整合成词的过程及结果。现代汉语中许多双音词都是由单音词组合凝固而成的,其中近义联合的构成方式是双音词主要构成方式之一。本文探究"快乐"的演变过程,试找出近义联合式双音词的词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 T: What does the sign near the tree mean? S : It means"No climbing". T:Who can tell me when the Tree-Planting Day is?  相似文献   

19.
when与whattime都可以用来询问时间,相当于汉语的“什么时候”。那么,在具体使用时二者之间究竟有哪些异同点呢?  相似文献   

20.
"伪译"是翻译研究的对象之一,它是在特定的文化历史情境中所进行的话语实践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弄清"伪译"现象的产生及影响,说明对"伪译"的思考,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各类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