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荆艳 《大众科技》2009,(7):202-202,190
文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概念的分析,说明生态旅游本身包含了社区参与思想,社区参与与生态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社区参与,兼顾目的地居民的利益是生态旅游成功的关键,也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和驻村干部、景区管理人员及社区居民访谈、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整理等方法,以卡定沟景区及多布村社区居民作为调研对象,分析了多布村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现状,发现多布村社区居民存在参与不足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政府、景区、社区居民三方面提出适宜的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建议。进而实现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卡定沟景区生态旅游发展中,提高多布村社区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与参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小丽 《科研管理》2012,33(10):138-144
旅游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社区带来了广泛的影响,社区居民是这些影响的主要承担者。本文以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影响感知为研究切入点,建立居民影响感知、态度与参与行为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态度和参与行为的影响。论文以大连的三个生态旅游社区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回收的457份有效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可靠性和有效性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等数据分析方法,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和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居民对生态旅游正面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参与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居民对生态旅游负面影响感知对居民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居民的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度对其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社区参与产生的背景,对社区参与的概念与社区参与的主体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社区参与在旅游规划中应该注意的具体步骤。在此基础上,以盐城滨海湿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为例,提出了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决策规划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产品开发模式以及利益分配模式,并提出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军  王媛 《资源科学》2011,33(11):2175-2181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对江苏海滨湿地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旅游规划的参与、参与旅游经营及收益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当地社区参与观念淡薄,社区在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收益、相关宣传和培训等方面的参与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参与方式单一,程度浅,参与内容狭窄。因此本文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依据墨菲的社区旅游战略模式,结合研究地的实际,从进入性模式、商业经营模式、社会文化展现模式、管理模式、环境保护模式和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决策模式6个方面建立了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一方面促进了对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内在因素的探究和把握,从而有助于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并对维护江苏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对这些内在因素的了解,为当地社区旅游开发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参与机制是保证乡村旅游系统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润滑剂"能够避免发展乡村旅游时的大部分矛盾,为乡村发展提升发展速度,开创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结合多方利益者提出五种机制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阐述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意义与前景,概括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类型,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内容作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以及在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思路与开发、保护原则,促进新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孜藏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了甘孜藏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结合实际,从管理体制、生态保护规划、营销战略、居民参与、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周杰  陈志永 《科教文汇》2012,(21):202-203
文章基于贵州的郎德模式、天龙模式和西江模式等三类典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认为三种模式分别对应着单方治理、参与管理和共同治理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同时这三种社区参与模式暗合了民族村寨核心竞争力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决策、利益分配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建立西部生态旅游产品绿色质量维护机制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金凤  闵庆文  郑林 《资源科学》2007,29(1):112-117
贫困地区与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就成为这一地区面临的突出矛盾。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常规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了限制,但贫困地区所拥有的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则为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从贫困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生态系统娱乐文化价值、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出发,指出贫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最后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与生态旅游的特点,提出了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珍惜资源与环境;协调利益,群众参与;注意保护旅游点的生态环境;努力克服淡旺季的影响;实施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是四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亮点。通过实地调研,应用SWOT方法综合分析大熊猫栖息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找出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及四川旅游业的灾后恢复重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乡村旅游的发展波及到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已成为过去30年国际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搜集了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2010年以来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通过分析得出:①经济价值取向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②乡村旅游者出游动机多样,体验方式及内容不同,对服务、产品的满意度是影响其忠诚度的重要因素。③乡村小企业发展具有局限性,创新和合作非常重要。④乡村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不一,社区参与是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且该领域研究更多在于“如何参与”的问题。⑤政府干预存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实践效应的差异,其研究往往与其他领域研究相融合。⑥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呈现批判性特征,旅游的“正向”经济影响在社区层面的实证研究中受到质疑,目的地的文化变迁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负面”“被动”的问题等。总之,国外学者多把乡村旅游视为“现代”经济行为,乡村旅游地作为资本、权力的实践场域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鉴于此,中国学者应根据社会需求拓展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反思价值伦理问题,重构本土理论等,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旅游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合作重点。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四区三带"自然生态旅游带和"六区三带"文化生态旅游带,连点成线串起"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区域网,培育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既可发挥沿线国家旅游资源互补优势,促进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又能破解"一带一路"区域"生态破碎带、经济凹陷区"的两难问题,有效保护"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旅游模式和大旅游模式,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带"两心四带七板块"的总体目标,将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林区生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转型升级的战略产业。文章提出7项针对性对策建议;(1)通过顶层设计,推进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联盟和示范区;(2)加强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网络体系;(3)建立"发改协调,林业牵头,多部委合作"的金融支撑系统;(4)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国际生态旅游品牌;(5)积极扩大国际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6)做好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及动态监测和评价工作;(7)加强沿线各个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支撑能力,以期为"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智勇 《未来与发展》2013,(12):104-109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出与发展,是协调景区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地生态环境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依据草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基本内涵,构建了由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承载子系统构成的草原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呼伦贝尔草原2005--2012年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量化测度与系统分析.指出了制约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一个深刻的话题,西部地区的旅游业要想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必须以生态目标为导向。本文主要分析了旅游业的生态属性、生态旅游业的涵义和旅游业的生态目标,并探讨了西部旅游业生态目标追求的必要性,从政府、旅游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西部旅游业生态目标追求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一个深刻的话题,西部地区的旅游业要想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必须以生态目标为导向。本文主要分析了旅游业的生态属性、生态旅游业的涵义和旅游业的生态目标,并探讨了西部旅游业生态目标追求的必要性,从政府、旅游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西部旅游业生态目标追求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付晓玉 《科教文汇》2014,(24):227-22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史锴 《科教文汇》2013,(36):206-208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乡村旅游从原来单纯的农业观光,逐渐发展为现在以农家乐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乡村旅游点遍及全市各区县。宁波旅游业在浙江的总体实力仅次于杭州,乡村旅游资源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宁波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的广阔前景,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宁波乡村旅游的途径,提出宁波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带动乡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