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辈     
父辈,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因为我在父辈创造的天空下生活,我在父辈的怀里一步一摇走向成熟。陌生,因为我看不见父辈生活的天空,我不清楚父辈成长的经历,我不明白父辈的处世之道。尽管常听他们讲“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浩劫”和“知青下乡”。父亲是我接触最多的人,在我心里,他是座巍峨的山,我生活在山向阳的一面,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山背阳的一面,是怎样的天空,  相似文献   

2.
父辈     
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一代了: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子女深造时,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每当我看见父亲,他的眼睛依然闪亮,他的腰杆依然挺直,他的话语依然是那么的幽默,显得沉稳、踏实、自信。是的,我崇拜我的父亲。当我躲在雨被下,耳贴着父亲的胸口,听“哗哗”的风雨声和父亲“砰砰”的心跳时,我崇拜他;当我看见生活条件有一定改善时,父亲却依然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时,我崇拜他;当我已步入青春的门槛,看见年过四十的父亲,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技术书籍时,我崇拜他。父辈实在是不容易的。他们能…  相似文献   

3.
父辈     
父辈如蜡烛,如一颗星星之火点燃生命的开始;如春蚕,为我们吐出细细的蚕丝;如刚升的太阳,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曾经历过十年文革的父辈们,虽然“大病”一场,仍精神饱满,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他们踏在这祖祖辈辈都没有走完的路上,开始生命的进程,在这条蜿蜒曲折的路上,他们付出了沉  相似文献   

4.
父辈     
《新读写》2009,(2):35-35
崔健声嘶力竭的狂吼,永远也不能让父辈跟着去欣赏,“太阳最红……”却能唱出父辈们当年的梦想。新奇怪异的服装,父辈永远没有那份拥有的奢望,“这件衣服还行”就是他们的感想。翻来覆去的“跳槽”是小青年们的“专利”,父辈们只能说:“年纪大了,折腾个啥?”  相似文献   

5.
写给父辈     
《当代学生》2011,(11):26
六月,我们迎来了属于爸爸们的节日——父亲节。相较于母亲来说,父亲好像总是显得有些低调,有些不懂得该怎样直接地表达心中对子女的爱。也许父辈们不善言辞,也许他们不太喜形于色,也许他们看上去有些"粗线条",但是,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便会明白,他们的爱同样细致,同样  相似文献   

6.
父辈的旗帜     
90年前的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自此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入党”意味着这样一件事:你将担起沉重的责任,你将身陷危险的境地,你将抛家别子,你将饥寒交迫,你将被追捕、被折磨、被强大的敌人夺去尚且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父辈的视角     
《中学生阅读》2007,(10):25
我们的记忆中,对老一代的见解很多地方是排斥的。这种排斥不仅是源于情绪,而且还来自理性。他们太老了,而且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令人同情,出自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褊狭保守,那么荒谬。他们知道的东西少而又少,简直可怜。虽然我们那时不愿意说,  相似文献   

8.
父辈的视角     
在记忆中,我们对老一代的见解很多地方是排斥的。这种排斥不仅是源于情绪,而且还来自理性。他们太老了,而且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令人同情,出自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褊狭保守,那么荒谬。他们知道的东西少而又少,简直可怜。虽然我们那时不愿意说,但我们心里明白,自己是厌恶他们的。我们会把这种厌恶稍稍遮掩一下,让其变成厌烦:对整整一个时代的厌烦。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过半,再回忆当年见闻,回忆从老一代听到的很多东西,竟然十分惊讶地发现:它们大多都是对的。老一代对于事物的判断,今天看来大致都是对的,都非常中肯。…  相似文献   

9.
父辈的路     
编辑导语 小作者在文中塑造的,是一个吃尽天下苦也要为儿孙打拼一个美好未来的具有典型形象的父辈形象。他的背景是佝偻的,他的快乐就是为孩子的家庭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而父亲的付出,成了激励儿子“要让这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变得平坦宽敞,让天下所有父亲都舒舒服服地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父辈的旗帜     
成朝晖 《班主任》2014,(4):70-71
正父亲是位教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一直坚守在山村。父亲的教书生涯实在平淡,但他在平淡中执著,将平淡酿成一坛回味悠长的老酒。哪个学生如何好学、如何调皮,哪个学生考上什么大学、取得什么成就,哪个学生让他自得,哪个学生留下教育遗憾……他都如数家珍,隔三差五地翻检一回。这些似乎成了调剂他平淡生活的作料。日子的清淡,增添了儿女的抱怨。父亲对过去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父辈     
彭翔 《班主任之友》2007,(11):26-27
"我们长大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这种看法,在日常言谈中,总埋怨父母不了解自己,对自己管束过紧,要求苛刻,爱唠叨。在一次班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中,有一栏是:"你喜欢与家里什么人交谈?"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填写"谁  相似文献   

12.
父辈的旗帜     
我家住在被毛泽东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的冀西阜平县。抗战中,这里的每个家庭几乎都经受了战争的创伤,也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父辈的视角     
我们的记忆中,对老一代的见解很多地方是排斥的。这种排斥不仅是源于情绪,而且还来自理性。他们太老了,而且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令人同情,出自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褊狭保守,那么荒谬。他们知道的东西少而又少,简直可怜。虽然我们那时不愿意说,但  相似文献   

14.
15.
过去,有类似的事情发生,都没有逃脱公众无情的口诛笔伐。然而,我还是以为这种拒绝父亲进家门的做法,"原罪"并非全在儿子身上。毕竟,张老汉儿子在南京读书毕业,又在南京工作,娶了媳妇,生了儿子,建立了一个三口之家。有了家庭后,显然什么事都不能是儿子说了算,儿子可以不嫌弃土里土气的父亲,儿媳就不见得了。也许,儿子之所以这样,或许是怕父亲遭到"嫌弃",被伤害。另外,"扁担两端,挑着编织袋和旧提包,编织袋的拉链都坏了,穿着旧夹克和脏兮兮的、仔裤,操着一口方言",这身打扮,几乎代表了大部分进城看望儿子的农村父母形象。在他们看来,儿子是自己一手拉扯长大的,再有出息,工作、生活得再体  相似文献   

16.
上了“高四”,更是一种心理的较量。两次补考后,成绩仍不甚理想,面对日益逼近的六月,情绪日益低落,这一切让爸爸知道了,为此,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女儿:当见你一天天消沉下去,我知道你遇上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他,就是你自己!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糕饼店的小学徒。在旧社会的中国,学徒的地位很是低下,每天要帮师傅打扫、做饭等,而真正的手艺却只能偷学。在一天天打骂中,这个学徒觉得再也不能忍受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根本学不到什么。就在他准备放弃时,他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挑战一下自己,不是说天无绝人之路吗?他便时刻在心…  相似文献   

17.
骆:艺翎同志,您的爸爸是一个功勋卓著的革命军人,小时候您常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吗?于:我小时候最大的印象就是爸爸工作忙,经常出差,经常随部队换防到新的地方工作,我父亲常年在东北的大山里担任部队首长,他率领一队队军事专业技术人员在大山深处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基地,东北的雪岱山、老黑山、凤凰山等一座  相似文献   

18.
题目《父辈》看似是指令性很强的命题作,实际上是道比较开放的命意作。从人题角度上看,可写父亲、伯父、叔父、舅父等家庭或亲戚中的长辈,也可写一个或几个像父辈一样关心自己的人;从写作内容上看,可写父辈的生活、工作,可写父辈的理想和精神,也可以写父辈对自己的关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茶是“国饮”,博大精深,包含着一种文化一种哲学。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读张炜这篇《父辈的视角》,便如独品一杯酽茶,一杯关于父辈的酽茶,得到的不只是一种对于“父辈视角”的理解,更是对于一段基于父辈视角之后的沉甸甸的民族文化以及在这种民族文化冲击下如何更好生活的沉思。作家张炜的笔触是雄浑而稳健的,这篇散文也不例外。文一落笔,便奠定了它深厚而值得咀嚼的基调。“在记忆中,我们对老一代的见解很多地方是排斥的。这种排斥不仅是源于情绪,而且还来自理性。”理性的东西是耐人寻味的,这便如茶,只能在慢慢品味中才…  相似文献   

20.
作家张爱玲经历过缺失亲情、曲折求学、爱情失败等一系列人生挫折。坎坷起伏的人生传奇,成就了她文学上的成功。因为缺失的亲情,张爱玲将小说中父辈形象无一例外地异化,或是外貌形体,或是精神状态,或是语言行为。张爱玲用这种多方位、群体异化的表现形式,构建出了一幅父辈百丑图。张爱玲这种对父辈形象进行批判的意识,与其本人的缺失性体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