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在各地除了设置卫所驻扎官兵外,还会征募乡兵、义勇一类的民兵来补充地方军力的不足,而河南各府在明代均设有民兵。民兵是明代为解决地方防御力量不足而设置,是卫所制的一种补充,为明中后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2.
郑晓文 《兰台世界》2012,(36):43-44
兵备道是明代创设的一项监察地方的管理制度,它的设置加强了省内上下级的联系,成为明中后期一项重要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巡检司为中国元朝、明朝与清代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其设置渊源始于唐代中叶,在宋元时期,巡检更多地表现为军事防御,在明清时期,巡检司除了军事上的防御作用外,还增加了行政功能。  相似文献   

4.
明代潮州府巡检司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明初主要布局在沿海港口,填补了卫所防御的空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随着卫所体系的建立,巡检司也相应调整了驻地,成为卫所的重要补充;嘉靖中后期设立柘林水寨后,沿海巡检司的海防地位进一步降低。而山区巡检司却在嘉靖年间大量添设,成为山区防御的主体力量。巡检司可以应对小规模的骚乱,对乡村安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力量有限,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6.
明代河南的地方档案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不久前在查阅文史资料时,从明代嘉靖赵应式编《郾城县志》中发现一幅郾城县治图,衙署内西部的“架阁”二字闪现眼前。从郾城县治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县署中有架阁库建筑。此县署坐北朝南,布局取中轴对称,前堂后寝方式。……  相似文献   

7.
河南人办期刊始于1906年。从1906年到1949年,河南人在省内外创办的期刊多达600种,其中绝大多数在省内出版。这些期刊真实地纪录了20世纪前五十年河南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河南近代史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8.
明代武官系统中的镇抚司与镇抚官名目均袭自元代,但明初的镇抚司与元代一样管军而不司法。洪武十五年,镇抚司依卫所建制隶于锦衣卫,同时被赋予鞫讯卫外重案的职能。洪武后期,明太祖曾两次申禁镇抚司理刑,对以后的制度规定产生了“祖制”影响。靖难以后,锦衣卫参与卫外刑事得以最终确认,至成化时门达掌镇抚司事,北镇抚司在规制上仍只可视为原(南)镇抚司的分支机构。晚至正德以后,南、北镇抚司的名目始并见于(万历)《明会典》,北镇抚司具备独立于南司的办公体系,诏狱指称和镇抚司的治狱范围逐渐明晰,北镇抚司专理诏狱成为定制。北镇抚司在锦衣卫官署内,镇抚司狱附于其地;南司则位居其南。所谓诏狱、卫狱(南司狱)、镇抚司狱,实均指这一所监狱,这是因锦衣卫、镇抚司司法职能分化而导致的区分。明后期,镇抚司的治狱范围超越制度规定的“妖言大逆”,乃至全以皇帝意愿委治刑事,导致明末诏狱之滥。  相似文献   

9.
一、宋代巡检制度建立的背景 北宋建都于开封,政治中心东移,又由于隋唐以来大运河与长江航运的开通,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逐步由周秦两汉的"关中--中原"一线,东移为江淮与东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0.
明代河南宗藩诗人是明代文坛中一个独特的诗歌创作群体,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的诗风在华丽之余也多了一些王者风范。加之个人生活际遇的不同,使得整个宗藩诗歌中既有奢华雅致的共性特征,又有打上各自宗室生活烙印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傅丽 《兰台世界》2015,(6):74-75
明朝时期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双重监察体系,其中提刑按察使司是明朝地方监察的主体。本文探索了提刑按察使司制度的形成过程、职能及其监察运作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明代的提刑按察使司制度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12.
清末,为推进司法改革,中央和地方都设置了司法行政机构总揽司法改革的全局,在中央改刑部为法部,在地方改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本文试图对提法使司的具体设置及执掌作一初步探讨,并从学理上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末,为推进司法改革,中央和地方都设置了司法行政机构总揽司法改革的全局,在中央改刑部为法部,在地方改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本文试图对提法使司的具体设置及执掌作一初步探讨,并从学理上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明代是中国出版印刷史上的转折时期。不仅官府刻书甚多,而且私家刻书作坊亦蓬勃兴起,图书逐渐向大众普及。藩王在明王朝宗藩政策的引导下,致力于文化事业。刻书是其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藩府所刻印的书为"藩府本"或"藩本",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罕见的。河南是明代藩王居住集中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藩王从洪武到崇祯年间,相继刻书百余种,门类庞杂,刻工精细,印制讲究,独具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智能化的电力巡检系统是一种集嵌入式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条码扫描技术于一体的用于电力检查的自动化系统工具,通过该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对设备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对设备进行线路安排、工作状态检查、数据分类和汇总,以便准确查询到电网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线路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智能化的预测和评价,避免了手工预测的缺点,保障了输配电设备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线路巡检管理是有效保证输电线路及其设备安全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并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掌上电脑(PDA)相结合的智能输电线路巡检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庞杂的司法体制中",三司"制度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三司"制度具体包括"三司受事"和"三司推事",两者的含义和历史演变有所不同,并衍发了关于"大小三司使"的延绵争论。  相似文献   

18.
左平 《四川档案》2010,(4):15-16
清制,巡检是州县的杂职官,其职责在于“掌捕盗贼,诘奸宄”。但从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来看,巡检是因需而设,因需而裁移;巡检的实际职权大小与其驻守地点密切相关;巡检衙门吏胥设置是因时而异,其实际设置超越了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王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52-153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在第三十二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鼓励和支持各种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和展示。  相似文献   

20.
朱光文 《文化遗产》2016,(3):112-119
本文以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东山社为例,通过整理地方文献和口述访谈,系统研究了清以来社、社庙演变、村际联盟与迎神赛会的关系。乾嘉年间,东山社由七乡演变成九乡,由于邬族崛起而引起东山社庙的主神变更;道同年间,洪兵之乱与东山社学团练组织的建立,以及清末民国东山社九乡联盟及其北帝诞会与协恭社的联防和联谊。试图说明明清鼎革以来,特别是乾嘉年间,随着频繁的海盗、盗乱及宗族械斗对包括禺南地区在内的珠三角乡村的侵扰,为满足防御的需要,一些乡族的祭祀组织逐步与村社组织结合,演变成为跨乡的祭祀组织。道咸年间,在抵御英军和洪兵之乱的背景下,祭祀组织又与团练组织进一步整合,成为村际祭祀和防御联盟。同时,一部分村落联盟又基于共同的信仰和防御的需要进一步联合起来,组成规模更大的村落联盟。这种村社、祭祀、团练的结合,以及乡村军事化的乡村演变趋势,已成为清末以来包括禺南地区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乡村社会演变的一种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