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品花宝鉴》一向被人视为是部描写同性恋情的小说。可细加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借着僭越性别的大胆人物构设表现的仍是传统的情爱模式。他在有意无意问谑仿了两种传统的爱情故事类型:一类是才子佳人式的情意缠绵;一类是风尘女子对落魄书生的情义双全。透过这一矛盾复杂的写作姿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情爱”的认识与表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中国民俗文化小说发展兴盛的历史时期。民俗文化小说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的稳定的结构形态,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两相对应的文本结构的意蕴层式。表层上,它具有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展示惊世的人生图最的写实性审美功能;深层上,通过接受者对表象层的物态化民俗事象符码编写的解读,实现作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文化建构,获得除表象层生活世相以外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3.
纵观当代情爱小说发展演进的历史。从提倡妇女解放、讴歌婚姻自主到呼唤爱情的位置。从对左倾路线压抑人性的控诉到对爱情、婚姻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反思,从情爱表现到性爱表现的转移,无一不是当时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折光,无一不受当时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自然地,当八、九十年代,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纷至沓来时,这一时期的情爱小说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带有了一些现代主义的因素。本文试图从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两方面阐述八、九十年代情爱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4.
经济开放与快速城镇化对村镇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已有研究在宏观尺度上对村镇产业类型和城乡关系展开探讨。基于村域尺度的微观研究,有利于揭示行政村实际特征和要素差异,从而识别村镇发展模式并形成参考意见。以福建省沿海村镇东山县60个行政村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亮点分析法区分亮点村与一般村,选取社会经济与地理指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村际发展分异要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东山县村际发展差异与地理区位、人口、产业发展、财政制度等要素有关联,其中海岸可达性、距县城距离、外出务工人口、渔业产值、人均财政支出对亮点村有显著性影响。东山县亮点村形成了两类发展模式:一类是城镇化影响下非农产业多元发展的"城镇化带动型";另一类是依托海洋资源,以海洋渔业及其附加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型"。在这两类发展模式下城镇化村和新型渔(农)村正在形成。从微观视角研究东山县村镇发展模式的特征与不足,并探讨福建省在多要素作用下产生的多样化村镇发展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性。结果可为沿海地区村镇结合自身优势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发现,孟津遗存有清代戏曲碑刻11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修建戏楼碑刻,另一类是民间演剧碑刻.民间演剧碑刻可分为酬神演剧、 宣约演剧、 罚戏演剧等.这些碑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孟津的戏曲文化.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以独有的"三角苦恋"模式贯穿小说的主要内容,使小说的情节呈现出两条线索发展的模式,同时也揭示了主人公在爱与恨的关系中对于生与死的深深困惑,从而实现了《呼啸山庄》情爱模式的双层解读。  相似文献   

7.
元散曲的时代旋律与元代文人的生命感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元散曲中写得最多的题材可分为四类怀古、叹世、隐逸和情爱.这四大主题形成元散曲的时代旋律.元代文人在思考现实时习惯于以历史为参照物,以古探今,寻求生存的最佳方式.他们对历史人物屈原、陶渊明、韩信、伯夷等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元散曲叹世之作普遍流露出一种仕途险恶的意识,表现出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在对现实和历史的观照中,元代文人认为人生最高的生存境界是“适意”,倘佯山水,留连诗酒,沉醉情爱是“适意”的最好方式.这使得元散曲中隐逸和情爱之作最耀人眼目.可以看出,怀古、叹世、隐逸、情爱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樊丽红 《阅读》2014,(3):40-40
最近,英语王国里的“play先生”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征友启事。前来应征的朋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球类朋友,一类是乐器类朋友。和这两类朋友相处,“play先生”自有他的办法。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9.
从历时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学中"情爱"一直是比较隐讳的体裁,只有当情爱的文学话语和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时才具有合法性,它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与时代的文化理想达成一致;从共时的角度来看,本文通过现代性的手法来论证"革命加恋爱"模式产生的原因,通过一系列典型文本的实例及分析,揭示出"革命加恋爱"小说中所蕴含的现代性特征,并从中国现代性追求道路的转型中探求"革命加恋爱"模式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的政治与宗教为出发点,对比了英国的两位作家——坦普尔和笛福眼中两种截然不同的中国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即无论是坦普尔对中国文化的"偏爱"还是笛福对中国文化的"偏见",都与作家本身的政治观点、宗教信仰和文化理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家族叙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叙事模式。笔者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家族小说为主线,通过对家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地位的阐述,将作家创作心态、人物形象类型做比较研究,从而多角度的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家族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与中国的小说《蜗居》两部作品以情爱为主线,分别再现了19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生活的图景和21世纪中国社会的一隅,以此为背景两部作品展现了两位女主人公情爱的内在矛盾与变迁历程,也揭示了其悲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爱与死"主题贯穿于沈从文情爱小说的始终。沈从文常说"爱与死为邻",爱与死在其情爱叙事中是联结在一起的,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沈从文之所以热衷于"爱与死"主题,这与其早年的传奇经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和湘西文化风情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本质论是文学研究的主题和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中西思想家、文论家关于文学本质的界定主要有世界中心论、作家中心论、文本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四大类,每一类中又有许多不同学说,但只是从某一视角就某一视点进行了界定.文学本质的全方位界定应该遵循开放性和发展性原则,对包括世界、作家、文本和读者在内的文学进行整体观照.  相似文献   

15.
铁凝的女性小说大体上可分两类 :一类是对女性生命意义的诗意赞美;另一类是对女性现实艰难的生存状态的艺术揭示 ,作者正是从这两个侧面探索女性的真正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6.
北美华文诗歌的中华民族想象是北美华人作家通过中西族裔文化的比较和参照而展开的。这种想象表现为文化濡化、文化疏离、文化播化等模式。文化濡化过程使得华族文化和华族精神在北美华族中得以保存、维系和传承,文化疏离过程使得北美华人发现了中国社会的封闭性的社会循环模式和华族民族根性的缺陷和不足,文化播化使得北美华人能产生对华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和西方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的双重认同。  相似文献   

17.
“双美一夫”模式是我国古代小说、戏曲常见的模式之一。它的原型可远溯到舜与娥皇、女英的神话故事。“双美一夫”故事在元明清文学中大量涌现,影响较大的《琵琶记》、《儿女英雄传》就产生于此时,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密切相关的。“双美一夫”故事渗透着很强的男权意识,它们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文人们用男权话语建构起来的一个个情爱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语类分析是指对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类语篇进行分析,其核心概念之一是语类结构浅势理论,该理论认为语篇的必要成分决定了语篇的类型,可选成分决定了语篇的多样性。文章在语类分析视角下分别将中英两种简历的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进行对比,以此发掘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从文化价值取向的角度对差异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9.
通过汤亭亭与莫里森主要作品文化书写的比较分析,发现以两人为代表的华裔与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在文化书写维度上有其各自的特质,也可从中探寻到华裔与非裔美国女性作家文化书写的共性,即她们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守望自己的族裔文化的同时也实践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20.
多和田叶子是少数能用德语和日语进行创作的双语作家.她根据自己多年的留德经历,以女性作家细腻、敏感的视角表达了人在异文化、异语言下的冲突和融合.通过对多和田叶子的日语小说《失去脚后跟》和德语散文《从母语到语言母亲》的分析,探究多和田叶子对异文化、异语言世界的独特体验,了解多和田叶子在两种文化的中间地带进行创作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