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敏 《海外英语》2013,(4X):142-143
文学是一座集文化精华的宝库,蕴含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富于艺术张力及美学价值。正因为上述特点,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追求其美学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分析了文学文本的特点,在与科技文本对比的基础上加深了读者对文学翻译特点的理解,然后提出文学作品翻译对风格美、意美、形美的追求,在阐释其难度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更好地为文学翻译服务,达到以艺术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翻译实践(经营好一生中的三天)为例,探讨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通过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提出了散文翻译应该遵循的美学原则,也就是力求在散文翻译实践中做到译文和原文文本在形式美、内容美、风格美、简约美、音响美、修辞美、模糊美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文章在其用词、句法、结构等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科技文章英汉和汉荚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同时,为了使译文更具可读性,我们还须认识到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一些独有的美学取向原则,因为,翻译的过程就是美学取向的过程。本文作者将探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几种美学取向:精确美,整齐美和简约美。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及美学审美自古以来就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又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因此,想要实现翻译之"美"十分困难。本文强调的重点是译者在翻译散文的过程中应该要把"读者审美感受"的重要性、原文本、译者、目标文本和读者这四个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运用了接受美学原则和和谐理论,探索了其在文学翻译当中的适用性,通过分析《散文108篇》中的散文名篇,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和谐原则指导翻译并且考虑到读者的审美需求,才能实现"美"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王格丽  张绵 《海外英语》2013,(5X):126-127
翻译美学是从美学的角度探讨翻译的一项活动,内容美和形式美是翻译美学的基本审美标准。出色的英语化妆品广告都兼具形式美和内容美两大美学特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和谐美。因此,在对英语化妆品广告进行汉译时译者应尽量再现这些美学特征。该文章从实例中分析这些美学特征在不同汉译化妆品广告的再现。如此,汉译化妆品广告才能被目的语受众广泛接受,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消费。  相似文献   

6.
恰当使用英语变体词是有效地运用英语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三美原则亦可作为英语变体词的审美原则,用来探寻其使用过程中所折射出的丰富内蕴和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英语科技文本翻译对于提高学生应用英语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有针对性的英语科技文本翻译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英语科技文本翻译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英语教学内容,值得被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该文对英语科技文本的特点和英语科技文本翻译的标准进行了探讨,针对英语科技文本翻译教学的现状,详细分析了英语科技文本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美学角度阐述了电影翻译的美学意义,提出了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及其与美学的结合,分析了电影篇名与美学结合中用词的选择。最后,本文结合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中用词的选择阐明了电影篇名翻译中的美学体现,即精确美、简约美、整体美和幽默美。  相似文献   

9.
张引 《培训与研究》2009,26(7):123-125
本文根据美学原理阐述了商标翻译的美学原则,并结合商标翻译的基本准则和实例分析了翻译商标时,如何使译名具有形美、音美、意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美学原理阐述了商标翻译的美学原则,并结合商标翻译的基本准则和实例分析了翻译商标时,如何使译名具有形美、音美、意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商务英语合同的句法特征和美学翻译的性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商务英语合同的美学翻译进行了探讨。商务英语合同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往往兼而有之,故其长句的汉译提倡美学翻译,使动态美和静态美得到兼顾,这一美学策略对于商务英语合同的长句汉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诗英译的意象组合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最重要的层次是美学层次,中国古典诗词的译者应努力将原诗意象组合创造的审美形态,通过译语充分再现出来。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象组合美,即意象组合的动态美,蒙太奇之美以及情感美,并就三类意象组合美在英译文中的再现通过实际译例比较分析相应的翻译策略及应当引起译者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华夏先民的三大审美追求:一,追求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石器打造中产生形式美的追求,而后又将此种追求与从写实美发展而来的对抽象美的追求相融合.二,追求写实美与神秘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对写实美的追求,而后这种写实艺术又被宗教巫术所利用,因而形成对写实美与神秘美相融合的新的审美追求.如人兽合一、人鸟合一的神之形象的创造.三,追求审美与实际功用的结合.原始人没有单纯的审美追求,所有的审美追求都是与实际功用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的,如华夏先民的文身,既是为了保护自身,也是为了美的装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审美特质迥异,因此在寄寓人们审美特质的文学作品中用以表现音美、形美和意美的写作手法也各不相同,这无形中给文学翻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翻译家们匠心独运,以各种变通的方式,在音韵、文字、意象美等方面进行了再创造,弥补了翻译时遗失的美。  相似文献   

15.
审美是人类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并受人类文化的影响。翻译是一门艺术活动,严复提出的"雅原则"(elegance)正含有此意。试图从美学的三个角度即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出发,分析中英文互译时体现的美学价值;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中所蕴涵的审美特质,探讨中西文化的审美差异,因而进一步了解美学、文化、和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耿玉芳 《海外英语》2011,(9):250-252
Literary writing is inseparable from aesthetic values and it is the same as with literary traslation.However,due to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 have different presupposi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beauty,which cause difficulty in conveying this beau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spectiv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values on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English one.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philosophical influence,moral standards and the form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English one,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s to make some adjustment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aesthetic valu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nvey the beauty of the original work to readers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17.
广告语翻译与其他文体翻译不同,在译文的选择和转换过程中,应符合大众审美心理,充分显现原文美的内涵。翻译美学是指利用美学的原理来解释和分析译者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美学问题,是翻译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看,中文广告语翻译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韵美、结构美和词汇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常常专注于语义的传递而忽略了对美的感知,如此译作很难成为佳译。翻译牵涉到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对语言美质的认识与追求是提高译文水准的关键。本文试以翻译美学思想为视角,来讨论译者是如何运用其审美意识再现原作的形式美和非形式美以提高译文审美效果的。  相似文献   

19.
异质美重构是原作美在译作中的重新构建,主要体现在音韵美、词句美和篇章美的重构。重构的过程就是译者翻译思想美学特征的显性表达。曹明伦教授的三篇译文《苏格兰》、《豹子身上的斑纹是怎样来的(节选)》及《广告三则》作为异质美重构的典范,完整地呈现了其翻译思想的美学特征:敏锐的审美直觉、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语言文言美及语域风格美。  相似文献   

20.
社会美主要指的是人的美。人美包括外貌美和心灵美。语文课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美的人,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美的人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习这些美的人,模仿这引起美的人,从而造就新一代美的人,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的宗旨。该文试图通过分析课文中社会美的内涵和形式,探索社会美的审美教育,更好地完成社会美的审美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