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鉴赏古典诗歌是高考必考的一种题型,其内容多为考查诗歌的景物,或考查诗歌中的事物,或考查诗歌中的情感。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指出:学生应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可见,教学鉴赏诗歌就要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入手。可事实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就读不懂诗歌内容,找不出诗歌中的形象。本文试从如何读懂诗歌和鉴赏诗歌形象这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即指诗人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因此,我们读者在  相似文献   

3.
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鉴赏古典诗歌的要求是: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历来都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难点。原因是:(1)学生经验欠缺,基础不牢固;(2)古典诗歌本身的含蓄晦涩,语言的倒装跳跃等;(3)最重要的是学生读不懂诗歌,或者说是不想深入的读懂诗歌。在还没有读懂诗歌就匆忙答题,得出的答案自然就是张冠李戴,词不达意。所以,鉴赏诗歌,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读  相似文献   

4.
诗歌最具有抒情性和形象性。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的。何谓形象呢?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相似文献   

5.
诗歌鉴赏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每年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道题。诗歌鉴赏的根本点是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准确解读,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诗人表达这种思想的艺术手法。要准确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读懂诗句,对诗歌语言文字有大致的理解。古代诗歌是用文言形式、简练的词句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疏通诗歌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文言的知识来应对。  相似文献   

6.
诗歌最具有抒情性和形象性。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的。何谓形象呢?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中春柳…  相似文献   

7.
<正>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几个方面,因其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而深受命题人的青睐,分值较高。但考试中学生此板块的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首要原因。如何才能快速读懂诗歌呢?笔者以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培养思维习惯《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这是前人对诗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诗歌以抒情言志为目的。古人很少直白地宣泄情感,常委婉地加以表达,或借景抒  相似文献   

8.
正充满感染力的美读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在美读时,阅读者往往可以和诗人一起翱翔在诗歌的广袤天地中。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不断的默读,美读,朗读,学生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去见诗人见过的世界,明白诗人所表达的思想,通过美读,学生可以升华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还可以加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一、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部分占有一定的数量,有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古代诗歌中生僻字繁多,学生在初次接触时读不懂,难以理解,就会产生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对诗歌  相似文献   

9.
涂家鑫 《成才之路》2012,(16):31-31
正诗歌鉴赏是古诗文阅读的一个重要题型。诗人通过生动感人的诗句,表现自己的感情,传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所谓的"思想内容"。面对高考试卷中的诗词题,许多学生因没有读懂读通诗歌,没弄明白思想内容,导致做题失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  相似文献   

10.
周丽霞 《语文天地》2014,(12):11-12
诗歌是诗人借助诗歌形象即意象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文学作品。形象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载体,因此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就可读懂诗歌,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诗歌形象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以下笔者主要就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意象的本质是艺术形象,是通过创作者的心理活动(情绪情感等)进行再加工而形成的新的艺术形象。古诗意象是古诗创作者对某种事物或情景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是诗人表达自己思想与感情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古诗意象,系统归纳古诗意象,体验古诗作者情感。这种方式能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和体会诗人的心理活动,更容易地理解古诗的思想内涵。也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以及理解诗歌语言的深层意义。因此,自主探究式学习古诗意象,对于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去理解诗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古典诗歌阅读题是各省市历年高考试卷必有内容,与其他题型相比,该题得分情况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往往读不懂古典诗歌。要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力,使学生读懂古典诗歌,就应该把诗歌的标题、注释、作者、意象四个方面作为快速读懂古典诗歌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命题形式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等综合设题。  相似文献   

14.
高三古典诗歌阅读教学经历了由空凭感觉到建构答题套路的迈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答题表述的指向性,但是,学生在高三复习后期依然深感古诗鉴赏的艰难,究其原因,读不懂是关键。要想读懂古典诗歌,大量的阅读、反复的吟咏、丰厚的修养、宁静的心态是前提,但是考试背景下,时间紧心情急,学生难以走进诗歌的意境,体味诗歌的感情,所以,考场上,读不懂诗歌是古诗鉴赏的瓶颈。然而,我们可以依循古诗语言规律,探寻品读的渐进次序,在考场上快速读懂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15.
本诗内容明了,语言直白,内容上没有什么理解难度。但是由于学生对黄河的地貌和汹涌气势没有感性的认识,在感受和理解诗人通过黄河悠久历史和波澜壮阔形象,歌颂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情感方面就存在一定难度,因而本课的教学适宜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音乐、画面的渲染,使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景化,从而感染学生,理解诗情。教学过程可通过三步读诗法,即读出诗意—读出诗情—读出诗韵,来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各部分阅读要求:读出诗意———读准字音,读出强调,读懂层次;读出诗情———理解诗中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  相似文献   

16.
刘春生 《现代语文》2008,(7):157-158
不少学生对古诗鉴赏题有一种畏惧感,表面上是因为考试时得不到高分,根本原因是读不懂诗歌。在平时,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等来读懂诗歌;可在考场上,一没有了这些依靠,有些考生就束手无策了。笔者认为,考试中的古诗词其实不会很难,尤其是高考这样的正规考试;只要考生以平常心态,找准信息点,读懂诗歌的内容就变得简单了。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新课标诗歌学习要求:学生能读懂诗歌,鉴赏形象,概括主旨。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得分率低的重要原因就是读不懂诗歌,不能准确理解这种高度精炼概括的语言背后的含义,遑论情感主旨等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所以,引导学生读懂诗歌就成为诗歌教学的首要问题。本文用一节公开课来说明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一、典题导入:(2013年10月8日练习题)  相似文献   

18.
<正>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这类题目往往需要学生调动新的知识储备,所以很多同学在面对这种题型时会不知从何作答。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难题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和思考。一、读懂诗意诗歌通常是用简练含蓄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充实的内容传达多变的情感。学生如果读不懂诗歌,就不能正确判断诗歌  相似文献   

19.
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每次考试,得分率都较低。学生读完诗歌往往是不知所云,看完题目要求后则是无从下手,答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读不懂诗歌。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找到读懂诗歌的路径和角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读诗题诗歌题目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看看题目,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诗歌鉴赏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中占有重要的版块,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热点主要集中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四个方面,其中对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考察为重点。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读不懂诗歌,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所以答题时东扯西拉,不得要领。如果不能准确的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就谈不上鉴赏诗歌的其他方面,因此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又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本人主张把诗歌情感作为切入点鉴赏诗歌,以"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