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里瓦尔多、菲戈、克鲁伊维特这些身居巴塞罗那前锋线上的球员们需要中场人员的大力支持,于是,年轻的哈维出现了_他几乎从不带球突破,总是用最简单明了的动作把球传向最恰当的位置,他像是一架传球的机器,与机器不同的是,他有思维。青年近卫军出身的指挥者哈维还没有拿到行车执照,池至今没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汽车。现在他不得不在参加训练和比赛时乘电车赶往场地,随着名气的越来越大,再乘电车已不太方便,于是,他改由他的父亲驾车迎来送往于家和赛场之间了。一直仅被视作“年轻的希望之星”的哈维如今已在巴萨的顶级队伍占有了~席之…  相似文献   

2.
卫平 《钓鱼》2005,(18):44-44
野钓场所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大家都不上鱼,而有人却频频上鱼,钓绩遥遥领先。商城钓友称这种情形是“一入主演,大家看戏”。钓友蒋青是常常会领衔主演的角色之一,而且,每次中鱼得意时,他会发出一种喜悦的笑,这种夸张更加重了1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数年前他当了鱼儿宝鱼饵公司的试钓员,而公司里有一款鱼饵叫必杀,当他在众人面前再次发出他富有特色的笑声时,就有人说:“跟他没比,人家是蒋必杀”。于是“蒋必杀”的绰号就不胫而走,在商城钓友中慢慢叫开了。  相似文献   

3.
于至凌 《钓鱼》2012,(5):48-49
“张大吹”真名叫张一凡,“张大吹”是钓友们送给他的雅号,这个雅号在我们沂南一带家喻户晓。“张大吹”热情好客,喜欢助人为乐,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托他帮忙,“张大吹”从不拒绝。  相似文献   

4.
余暇运动论     
现代工业文明的大机器化生产,解放了劳动力,传统的生活方式亦随之改变,同时带来被称为“余暇”的社会问题。余暇的典型形式之一是身体娱乐(PhysicalRecreation),本文称为“余暇运动”,它区别于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身体运动(PhysicalEducation),亦区别于追求锦标的高级竞技(ToplevelSport)和具有强身祛病为目的的身体锻炼(PhysicalTraining)。余暇运动是继18世纪英国“乡村运动”和以后西欧的“户外运动”发展的产物,它是运动者自愿参加的,非功能性而有意义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特征的游戏(Games)形式。本文在追溯余暇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历史背景下。阐述了余暇运动的指导思想,即新的身体运动观──“运动目的论”。区别于运动手段论,运动目的论强调余暇运动对人的身心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意义,它尊重人们对运动的需求,注重自发地、自主地从事运动。而这一切又是人们体会运动中的真正快乐,从而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的重要条件。那么什么是运动中的快乐呢?这是余暇运动理论不可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于是文章进一步论证了作为运动目的论的理论基础的游戏论。最后,作者认为,真正的余暇运动本质上代表着人类?  相似文献   

5.
王维一 《健身科学》2014,(11):48-48
洗手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洁用品,如今已越来越多地取代了肥皂的使用。人们日常洗手有两个目的:一是去除污垢,二是杀菌消毒,但洗手液通常只能杀菌。它一般由水、酒精、香精和甘油组成,其中酒精是主要的杀菌消毒成分,而酒精对于附着在皮肤细小缝隙中的灰尘、泥土、血渍等,并不能有效去除,所以洗手时仅用洗手液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6.
还是中国文字好,可塑性强,早年 中国的落后被西方的现代化一冲击.冒出 “摩登”这个新词来.那时知道使用“摩 登”一词的人显然是很有品位的人,再往 后人们可能觉得这个词太西方化了.终于 把它冷落到一边,于是又有一个“时髦” 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时髦”时髦了一 段时间后,突然变得市井味十足.于是又 开始被人们冷落了,现在人们都以一种炫 耀自己跟得上时代的自信大声说这个 词——“时尚”! 显然.面时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谁 都愿意证明:我是跟得上时代的.我与社 会同步发展。 原先说起时尚总是指服饰.现在它的 涵盖面…  相似文献   

7.
李克非  赵晖 《乒乓世界》2005,(8):112-112
有的人憧憬未来,于是想出自由穿越时空的“时光机器”,在电影里《回到未来》:  相似文献   

8.
留住声音     
我国战国时代的韩国,有一个女子歌唱得很好,人们听过她唱歌,会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再好听的声音也稍纵即逝,说它“三日不绝”,只不过是人们夸张的描写。期望把美好的声音留住,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到了19世纪下半叶,这个梦想实现了。1877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能把声音留住并再现出来的机器,人们把它叫做留声机。声音是一种震动。爱迪生的机器很简单(图1),一个裹着锡箔的圆筒绕  相似文献   

9.
和死神“逗乐” 飞车特技表演初战告捷,使柯受良真正体会到了冒险的价值,对死亡也有了新的诠释:人只有不断向死神挑战,生命的价值才显得更珍贵。这也是珍惜生命的最好体现。于是,向“不可能”挑战并征服它成了柯受良的最大偏好。他先后在100多部影片中表演过飞车绝技,港台影星成龙、谭永麟主演的电影替身几乎全由他担任。人们发现柯  相似文献   

10.
《时尚球类》2006,(2):47-47
在近17位美国总统中,有14位都是高尔夫发烧友,尼克松就是其中的一位。但他的技术却让人不敢恭维,有人把他的打球运动形容为“像在扫地毯上的灰尘”。  相似文献   

11.
陈洋 《新体育》2007,(10):56-57
执法比赛的人,内地叫做“裁判”,港台称呼“球证”,英文有时候用“Referee”有时候用“Umpire”,NBA叫做“三人行动组”(NBA比赛由三人执法)。但吹的都是同一个哨子。 湖人主教练菲尔·杰克逊向好友NBA裁判主管鲁斯发问:“您是如何成为一名NBA裁判的?”鲁斯的回答很实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只是一名平庸的球员,连替补都不是。我当时的教练在业余时间兼任一些比赛的裁判,来增加收入。他对我说,既然我作为球员没有发展前途,还不如去试试做裁判。他是对的,我后来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它科比打球还过瘾。” NBA本赛季的裁判问题非常严重,多纳希甚至因为参与赌球,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提审,多场比赛遭遇了国内球迷熟悉的“黑哨”,这主NBA的形象大损。那么,NBA的裁判们究竟吹的是什么样的一把哨子?  相似文献   

12.
方方 《新体育》2005,(3):23-25
两年前,天津女排首夺全国冠军时,他和队员们相拥而泣,人们谈论最多的是“运气”;一年前,她们卫冕成功时,他被队员们高高抛起,人们感慨万千的是“顽强”;今年,在实现“三连冠”霸业之际,他在场边含笑平静地看着欢笑的弟子们,人们挂在嘴边的是“实力”。在经历了风风雨雨、成功失败后,王宝泉和天津女排一起成熟了。  相似文献   

13.
犯规潜规则     
烙印 《当代体育》2007,(7):54-57
“潜规则”一词,现在很是流行。它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潜规则”一词兴起于娱乐圈,反映了影视、电视界的交易黑暗面;在大学,“潜规则”反映了高校的“官场作风”。“扩招”乃是注水猪肉;NBA也有潜规则,想犯规,还不想被吹犯规,那么,除非你是大牌,还得是超级大牌,才有行使这个“潜规则”的权力。NBA总裁斯坦恩曾如此解释过关于超级球星受裁判厚爱和优待的根本原因:“球迷总是觉得超级球星得到裁判的优待。实际上是伟大的球员制造了对手的犯规,作为裁判你不得不吹,因为制造犯规的技巧高超。”然而上赛季,NBA调查球员和教练对裁判判罚的结果显示:98%的犯规在球员和教练眼中都是“狗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将军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7):82-84
陈丹淮将军,好下围棋,且棋艺不俗。过去,在知道我是四川人时,陈将军曾称我为“小老乡”,我颇感亲切。陈将军不定期地会来到“天地间”,纹枰对座,从容谈兵。两周前的一天,在“天地问”,我正在摆棋校稿,陈将军和他的弈友相约而至。坐定之后,将军突然招呼我:“王元,你过来一下,我有点问题问问你。”于是,我赶紧遵命前往。于是,就有了本期的“讲义”。  相似文献   

1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走或奔跑是最原始的传信手段,徒步邮递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古代秘鲁的皇家信使奔走在安第斯山脉传递信息。他口吹排箫,告知人们:我来了,注意避让!  相似文献   

16.
王查娜 《新体育》2006,(12):43-44
迈克尔的家乡在遥远的美国。人们对他的了解不多,只知道投于出身的他在2003年当过美国青年队的助理教练,后来被委任为美国队的打击教练,并跟随美国队征战过奥运会。除了垒球教练,迈克尔还是个小大不小的农场卡。2005年8月,迈克尔第一次带着中国女垒的姑娘们到他的老家时,他远远指着农场的大门自豪地说:“进了这个门之后就都是我家了。”姑娘们放眼望去,那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于是不禁感慨,生活在这里,心境一定是不一般地开阔。 姑娘们的到访正好赶上迈克尔43岁的生日,迈克尔慈祥的祖母提出要求:“请中国的姑娘们唱支歌吧!”不知道是谁的提议,引来所有人的共鸣:“那就唱国歌吧。”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迈克尔听着中国姑娘嘹亮有力的歌声,思绪万千,无法平静。“这是一个怎样团结的队伍?面对这些充满理想、充满抱负的中国姑娘,我怎能不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17.
体育幽默     
黑哨刚上小学的儿子要妈妈给他买个一哨子。当看到买来的是又红又亮的红色哨子时,孩子不高兴地说:“我要爸爸吹的那种黑哨。”爸爸一听火冒三丈,掏出自己的红色哨子说:“你是色盲吗?”儿子委屈地回答:“那为啥同学们都说你吹的是黑哨……”  相似文献   

18.
佳一的故事还要从他的名字说起。 佳一原本叫“加一”,一来是纪念他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二来他出生在4月9日,但护士记录的时候,误登为4月10日,加上了一天,由此得名“加一”。再就是他上户口时,户籍警认为“佳”字寓意更好,于是作主改“加”为“佳”,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邵佳一”。 佳一的成长经历用“苦辣酸甜”形容绝不为过。 邵佳一5岁时就考上了足球学校,那正是许多孩子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而他却已经在足球学校开始了集体生活。在班里他的岁数最小,又是天生的“左撇子”,所以写出的阿拉伯数字除“0、1、8”外,…  相似文献   

19.
“巴特莱法则”与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姚曙明曹波张红星李孝纯唐益安巴特莱是英国著名的社会经济学家,他潜心研究发现20%的顾客占据了80%的商品销售额;20%的发话人占据了80%的电话费;有一万字词的字典,人们常使用的字词只有两千来个等。于是他总结出“8...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内蒙古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里,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谁也没见过的陌生人。他将近1.90米的个子,棕色的眼睛和头发,是个只有在电视里才见过的“洋人”。于是,全村的人都跑来围着他看新鲜,有人甚至是从十几里地以外赶来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他是谁呀?这“洋人”干什么来了?这个被全村人围观、议论并引起人们巨大好奇的“洋人”名叫尼尔斯·林德斯泰特,瑞典人,他效力于总部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