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克平 《大观周刊》2013,(3):116-116,100
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识.许多教师认识不够。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雷晓利 《大观周刊》2012,(51):288-28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人张斌则日:“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明代张洪等云:“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恩,思源于疑。的确,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的质疑过程,是一个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在创新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火焰充分地燃烧呢?笔者认为,凭借教材这个媒介,诱导学生寻找质疑的突破口.抓住关键词句,从粗到细,从表到里,从浅到深地质疑,以疑促思,借助个人的独力与集体的合力释疑,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无疑——生疑——无疑——再生疑”。  相似文献   

3.
王茹梅 《大观周刊》2011,(2):212-212
“问题意识”即数学教师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吸引学生,从而提出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荒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杂志要进步,论坛要发展,离开“批判”和”际疑”,只能成为历史的过客!正如同古人所述“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如果把《档案界》论坛比作一辆车,那么“批判”和“怀疑”就是这辆车的左右轮,要想使这辆车行得远.必须让这两个轮子不停地转动。轮子如何才能不停地转动呢?这就必须有会员朋友们来推动!  相似文献   

5.
事有所成,须学有所成。要学有所成,在读书中有新的收获,学习方法极为重要。质疑是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古今中外学者公认的治学经验。学贵有疑,这是明朝人陈献章推崇的观点。他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相似文献   

6.
张萍 《新闻传播》2008,(1):44-45
问题意识也可称作质疑精神,它要求记者围绕新闻事实不断发问。恰如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长于疑,善于问,是记者提升新闻报道水平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那么在新闻报道中问题意识究竟该怎么运作呢?  相似文献   

7.
马峻岭 《大观周刊》2012,(19):267-268
人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新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记与疑     
记与疑朽木记者,顾名思义,是一个以记为生的职业,但怎么记,怎么去写,这里头却大有学问。是有事就记,就信,“照搬照抄照转”,还是有记、有思乃至有疑、有踌躇、有内心交锋,然后诉诸纸笔?在我看来,记而思,笔下的东西才能站得住脚;记而疑,疑而后记,记下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马文香 《大观周刊》2013,(3):118-118
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强。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读悟教学,正确引导,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也能培养个性化的人才。“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是《黑龙江广播电视报》今年3月21日至3月27日一期刊登的《弄清学问疑而后信》一文中的一句话,其中"怠"应为"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说的,见于《论语·为政》。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获,  相似文献   

11.
初读高华,是10年前他的那本《红太阳从这里升起——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读罢,那震撼无以言说,冷不丁冒出的是辛弃疾《西江月·遣兴》的词句:“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10年间,这本书一版再版,已成为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绕不过去的存在;高华的名字,也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对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那句话的印证。由书识人,  相似文献   

12.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读书篇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4.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5.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6.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相似文献   

13.
成立于201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天津财经大学思扬读书会,是由校图书馆组织发起,由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读书组织;成立以来依托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在校园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阅读为主的活动,积极响应全民阅读“十三五”文化工程,为高校学生丰富内涵,提高阅读质量产生了广泛影响,深受主流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读书惟在记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除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学可喜,然旋读旋忘,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四[译文]读书的关键在于记忆,记得牢固则天天有进取收益。陈晋之每天只读120个字。后来便能做到无书不读了。这就是所谓看起来每天很少,而一年总计就很多了。今人谁不读书,每天都要读几千字,起初觉得这样快速很可喜,然而随读随忘,一年也没读熟120字,更何况一天呢!我年青时,便有这种贪多的毛病,至今常觉得腹中空空,才明白陈晋之读书甚为得法。  相似文献   

15.
<正>市东中学是我的母校,就要迎来建校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五十多年前,我在市东中学读书,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学生时代,这里是我人生起步的第一站。老"缉椝"新气象市东中学是上海一所重点中学。1963年,我在小学升学考试的时候,把"市东中学"填写在了"第一志愿"。有一天,邮递员给我送来了录取通知书,小弄堂里就我一个考进了市东,兴奋之情,溢于言  相似文献   

16.
当代电子文件管理理论综观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不仅对档案管理理论造 成 了 很 大 的 冲 击 ,更 重 要 的 在 于 促 使 管 理 理念 的 更 新 ,管 理 视 角 的 转 变 。笔 者 对 最 近 十 余年 出 现 的 电 子 文 件 管 理 理 论( 思 想 ):文 件 连续 体 理 论 、后 保 管 模 式 、文 件 管 理 流 程 重 组 理论、前 端 控 制 理 论 及 全 程 管 理 思 想 进 行 简 要 介绍 ,同 时 阐 述 了 自 己 的 几 点 思 考 。 一 、文 件 连 续 体 理 论 文件连续体理论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后一个 新 的 文 件 理 论 。它 是 后 现 代 社 会 学 家 安 东尼·吉 登 斯 结 构 …  相似文献   

17.
名人论读书     
读书患不多 ,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 ,既学患不行。处若忘 ,行若遗 ,俨乎其若思 ,茫乎其若迷。——韩 愈卑意欲少年为学者 ,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故愿学者 ,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 ,且只以此意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 ,求事迹故实 ,典章文物之类 ,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 ,而他日学成 ,八面受敌 ,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苏 轼  其向之不切 ,则其听之不专 ;其思之不深 ,则其取之不同。不专不固 ,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王安石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  相似文献   

18.
北极记事     
中 国 北 极 黄 河 站 于 2004年 7月 28日 在 位 于 北 纬 78度 55分 的挪威 斯 匹次 卑尔 根 群岛 的新 奥 尔松建成 ,首 批 11名 科 考队 员也 开赴 黄河 站 开 展 科 学 考 察 。考 察 站 究 竟 什么样 ?北 极地 区 有哪 些新 鲜 事?记 者专程 前 往黄 河站 进 行现 场采 访 。 “北极 村 ”掠影 巨 大 的 冰 川 在 山 谷 间 奔 泻 ,层峦 叠 嶂 的 山 脉 寸 草 不 生 ,大 地 显 得格 外 苍 凉 。这 就 是 地 处 北 纬 78度55分 的 国 际 北 极 科 考 基 地 ———新奥尔 松 给人 留下 的 第一 印象 。然 而,走 进 北 极 ,走 进 新 …  相似文献   

19.
杨胜岩 《大观周刊》2012,(21):198-198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从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老师在设计课常激疑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而创设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是老师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老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他阅读的第一部小说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世家。周家祖祖辈辈均走读书、考秀才、考举人、做官,这一仕途之路。按周家祖训,男孩子5岁就要进家塾馆读书,写字均是习颜体。连周家灶台上的对联也是:“敬祖宗清白二字,教儿孙耕读两行。”其实周家土地很少,也无人种地,主要是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