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彤 《江苏高教》1999,(3):10-13
当前正值世纪之交,人们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坚信许多当今悬而未决或异常困难的问题将会得到圆满的解决。本文试图探讨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恰恰是建立在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重大问题新思路及合理解决办法的基础上,因此本文展开探索的...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其含义一是肯定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是肯定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中国先哲以直觉思维揭示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深刻的意义,值得我们今天在提倡生态道德,保护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分析、借鉴和吸取。  相似文献   

3.
“减负增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议话题。温总理在年初两会上提出:“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凝炼地概括出当前教育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大凡有一定的特色的事物、现象、观点的出现,伴随而来的就是一场争辩,小则形成热点话题,大则形成一股浪潮或意识形态的思潮。不过,热点也好思潮也罢,在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时代,它断不会酿成苦酒,相反,通过争辩能达到去伪存真、激浊扬清、达成共识的目的。钱梦龙先生的语文教学“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观点自八十年代初成型之后,尤其是《语文导读法探索》出版以来,几乎没有间断过论辩。最近浙江省教育学院和《教学月刊》编辑部站在世纪的门槛上,在新世纪钟声依稀可闻之际,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语文学科教学的忧患意识,组织语文教学模式研究座谈会,并相继刊发一些重要文章,引导大家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全方位思考。钱梦龙的“三主”观点又一次走到前台,成为大家争论的话题,其中有“解构”的呼声。有“一个时代的结束”的论断,也有决不能放弃的呐喊,各自以过人的雄辩和严密的论述表现出大家之气,真让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5.
上海老年大学从2003年起,开始对三个课堂进行实践、探索与研究,并在2004年正式发表了《老年大学应该走三个课堂协调发展的道路》调查报告,引起了各地同行们的热切关注。2005年张文范会长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称,搞活第一课堂(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丰富第二课  相似文献   

6.
我国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在谈到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时,常使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实际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本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来都没有提出过狭隘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命题。在否定之否定过程中,辨证否定次数的多少,并不取决于人们这样那样的主观认定,而是取决于处于实际运动中的事物本身。辨证否定的次数的多少因客观事物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认为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有几个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江泽民同志这一讲话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又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指出了未来中国发展新走向.如何认识、理解江泽民同志这一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并使之逐步落到实处,人们近年来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然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人们更多地把可持续发展视为单独的经济问题,习惯于就经济讲经济.事实上,八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谋求经济增长,不仅谋求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而且也谋求经济、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为从理论上看,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这种交往首先存在于生产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评“怎么都行”——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教育科研的尴尬地位来源于对教育研究定位不准确,忽视了产生教育结果的复杂原因,而不是来自于教育研究对科学性的追求。叙事研究忽视了理论的重要作用。教育科学如果没有了理论的指导,既谈不上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有效地解决问题。后现代思想与中国当下的国情并不相符,科学在中国还要重新启蒙。后现代思想与中国前现代文化相结合,其社会背景是利益的趋动,助长了目前虚假的教育科研之风。  相似文献   

10.
曹丽芳 《语文天地》2013,(18):20-21
近些年来,我们学校大力推行"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提出了课堂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成。现就初中语文课堂的"三个关注"谈一些拙见。一、关注生命首先,关注生命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参与热情。课堂上师生的精神状态,关系着课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必经的特殊阶段。改造实践中,各个城市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并兼具特色的模式。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三个城中村的实地调查,比较它们不同的改造路径,并通过实际效果反思其合理性,从而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卢珂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01):156-166,192
郝克明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专家,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军者。几十年来,郝克明以对我国教育的强烈责任感、博大精深的系统研究和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开创并引领了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对我国诸多重大教育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郝克明是北京大学的杰出校友,毕业后留校工作多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她与汪永铨等创建和领导了作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前身的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到教育部工作之后,她始终特别关心与支持北京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她著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促进我国我省今后几十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自然也是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之一。但如阿加以实施需要科学谋划。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认为多年来对小城镇在城市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恰当地被夸大了,应该抛弃;进而对以中心城市为主墨模式展开了理性舒析和实践的证明。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城市化如何推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就档案建设"三个体系",结合我校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教师业务档案、实物档案和名人档案纳入规范化管理范畴,并在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档案利用管理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和档案人才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本人的见解和观点;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教育用语中。小学中的受教育者几乎都被指称为“学生”。我们的教育研究中.更充斥着眼花缭乱的“学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很少有人用“儿童”来指称小学受教育者。这是非常司空见惯的,以至于没有一个人去反思这种指称究竟合适不合适。从而致使这一将我们的教育对象——活生生的未成年的人——物化为无生命的纯对象的异化现象置若罔闻。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今天.面对我们的小学受教育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他们究竟应该被想当然地称为“学生”。还是应该以“儿童”来置换之这一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培  张凤生 《职教论坛》2012,(24):16-19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职教育自身建设,都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指导思想的滞后则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因素。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支撑,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先导,逐步发展成为依托行业产业链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在我国已经成为"游魂"抑或将"复兴"?国内外学术界分歧很大。社会学的实证调查方法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的现状。对广东省10所高校4 177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虽然没有受过制度化儒家思想教育,但他们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度较高;接受过儒家思想熏陶的大学生更注重道德修养,更孝敬父母,在诚信自律和公益参与方面也做得更好。可见,儒家思想并非仅仅是"游魂",但以"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视角看,儒家思想的"复兴"前景还取决于儒家思想自身普世价值及与时俱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八个公式较难记忆,学生只有通过大量有关三角变换习题的训练,才能获得对这些公式的记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需要记忆的东西实在太多,摒弃过多的死记硬背,腾出较多的时间咀嚼消化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讲,这...  相似文献   

19.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授课老师尽量“少教”甚至“不教”,其课堂表现便是少讲甚至不讲,这对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教师绝对主导地位无疑有积极意义。但必须首先厘清为什么需要教、教什么、如何教这些基本问题,才能在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指引下,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研究本应是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研究。然而,当今大量的教育研究却并不针对具体的教育问题,存在着片面化、极端化的不良倾向。针对当前新课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非本土化的研究、二元对立思维的研究、“假”问题的研究加以分析,进而确定“真”问题的判断标准,以使教育研究有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