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教学空间无法满足新的学习科学和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当代主流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实际需求,因此,从传统教学空间到技术支持的学习空间的变革成为研究热点。基于一个技术支持的学习空间,通过准实验研究方法研究学生对技术支持的学习空间的感知,探究技术支持的学习空间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技术支持的学习空间具有良好的感知,技术支持的学习空间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水平和社会性交互水平,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没有显著影响。学生认为最为重要的三个特征依次是"无线网络"、"虚拟仿真软件"和"多边形实验桌"。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新型人才的需要。我在平时语文教学实践中就"拓宽学习空间焕发课堂光彩"主要从挖掘课外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挖掘文本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开拓学习领域,拓宽学习空间这三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3.
学习空间是指用于学习的场所,它兴起的真正原因在于其蕴含着丰富的隐喻。依托一个学习空间,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了学习空间与传统教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选择学生参与、社会性交互、学习结果作为评估学习空间影响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空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空间可以促进社会性交互;学习空间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及掌握基本操作;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否受到了学习空间的影响仍需继续研究。以上结论能够为优化学习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志美 《中国教师》2013,(24):23-24
"小组合作学习",即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辩论和动手协作,以共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从旁引导和辅助。"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两个意义:一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主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层次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口说理提问,动手书写操作,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做数学"当中都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7,(11):64-70
文章选取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科学"课程学习的29名硕士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录制课堂视频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学生对不同密度座位排列(密集的圆弧型座位排列和分散型座位排列)的态度及不同密度座位排列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影响。文章研究得出了一个前后不一致的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分散型座位排列能促进主动发言;分析结果却显示学生主动发言的平均次数在密集的圆弧型座位排列课堂上略多于分散型座位排列课堂,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为此,文章提出"学习空间密度"的概念,并总结出学习空间密度与学生主动发言次数的关系,指出密度适中时学生主动发言次数最多。期待文章的研究结果能为促进未来学习空间的研究、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策略,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帮助教师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个性为基点,归纳学生的共性,留足空间,做到名副其实地"放手"。  相似文献   

9.
史林华 《教学随笔》2016,(10):46-4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新型人才的需要.我在平时语文教学实践中就"拓宽学习空间焕发课堂光彩"主要从挖掘课外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挖掘文本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开拓学习领域,拓宽学习空间这三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87):85-87
"学习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的实践,也是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基于"学习单"视域下,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完整化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果教师注意借助综合性学习来巧妙地链接课堂内外,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能促进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还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能力、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12.
<正>先学后教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责任还给学生,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习能力。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那么这时老师的教就是以学定教、因学论教。教师应重点抓好学生的"先学"环节,着力突破"后教"中的重点与难点。"先学后教"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够有  相似文献   

13.
以课例"探险寻宝——酸碱盐复习"为例,研究情境作用下的游戏化学习的设计过程,并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在知识、方法、情感方面的收获,说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和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式"的影响,仍然存在"一言堂"教学.究其原因,教师始终把学生当做一个装知识的容器,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个体.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发现、研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下面就笔者的见闻和感受谈一谈.  相似文献   

15.
"学习权"是国际社会赋予学生的一项权利,然而,很多学生却失去了这种神圣的权利,进入一种"被学习"状态。从师生角色空间、对话空间、思维空间的开放视域探寻学生自主探究权、提问质疑权、想象创造权等"学习权"的理性回归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从而把知识变成学生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酸甜苦辣"中获得信心和满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传统的兴趣培养主要靠教师的说教和偶尔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已迈入新纪元,步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利 于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教育观念.在语文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当重要."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9.
前置性学习是"让学"语文课堂的基础一环,有效的前置性学习能够真正意义上促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前置性学习的设计理应基于儿童、发展儿童;立足语文,把握规律;内容多元,形式简约。这既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激活与建构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它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可能,更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智慧地引领。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构建和合作学习,注重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就"鼓励学生自主编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了初步的探索. 学案也叫导学案,一般是由教师设计的,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等所设计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方案,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路线图和"导航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