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分析骑士制度的建立发展与骑士培养的教育过程;着重阐述了骑士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体育特征与嬗变,认为骑士制度是连接古代体育与现代体育的中介桥梁,是抗争欧洲宗教灵肉分裂二元对立学说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追求“健康”已是众人的目标。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已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被许多人列为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学阶段体育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已被写入到教学大纲中。然而人们通常对“健康”的理解往往等同于身体功能的正常,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说明了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通过体育运动,既促进了中学生肌体的生理健康,又增进了其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身体的角度看体育的"智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而"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维度,与体育运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身体"出发,阐述了体育之育的真正目的与效用--开发生物脑体以及发展身体智慧,把体育从"纯粹的无法思想的身体教育"中解放出来,视"身体"为可以思考、充满"智慧"的身体,说明了体育在"智识"教育上的真正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脱离了身心"二元论"并有力反驳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以求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试论学校体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兼论体育运动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军  张婷 《体育与科学》2000,21(5):59-60,58
本文从教育“以人为本”的立场,看体育运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提出体育既是一门知识学科,也是一种教育方式,那么建立学校体育的最高目标,需要超越生物性评价而及个体自我评价,超越身心二元而肯定人本精神。结论是,体育教育不仅是体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智育和德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谈当代体育大学生的能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力教育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科学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1 体育能力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地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出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能力的特征反映在身心两个方面,是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综合体。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是指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体育技术技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并能完成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就证明个体具有实际的体育运动能力。当然,学生的体育能力与体育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6.
王颂扬 《中华武术》2022,(12):19-21
体育游戏是在游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融体力、智力和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育游戏与各个项目的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田径教学中也不例外,它是田径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田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体育游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田径项目的学练之中,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体育技术动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体育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运动向商业化、职业化、高水平化发展的同时,大众体育正在向普及化、生活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犹如两只巨轮承载着现代体育向前驰骋。现代大众体育正以大众体育运动大会的形式动员更广泛的大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使人们在体育运动大会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同时,实现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倡导的"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运动量逐渐减少,尤其高校学生,在他们之中身体呈亚健康状态的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部门发布了多项政策性文件来促进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高校对体育教学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希望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得到锻炼,并且能喜欢上运动.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式摔跤的现状、教学的方法及中国式摔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相关方法,从身体哲学的视角分析中、西方体育思想的差异。研究认为:西方对于身体的认识经历了灵肉分离到身体回归的过程,但是始终没有摆脱身心二元的思维惯式;"身心不二"的思维认识,视身如物与贵己重身是中国古代身体观的核心;在中西方不同的身体哲学背景下,衍生了不同的体育思想及表现形式,中西方体育思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本体差异催生了不同运动竞技理论的诞生;(2)强调内敛与倡导张扬的项目表现形式,展现了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背景和文化特征;(3)西方体育思想注重微观解构和系统整合,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则注重整体效应;(4)西方体育已经成为现代休闲的主要方式,中国体育正经历由政治化向大众化发展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初中阶段的学生进入到了性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身心变化变得更为迅速,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与需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的身体一步步地向成年转化,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是迫切地期待着快一点转化为成人。因此他们对体育课程的要求和小学生相比较就有了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