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武祥 《记者摇篮》2006,(10):50-51
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受众不仅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媒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如今的受众研究,更多的是注重对受众的保护和解放,受众早已不再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或被动的接受信息者,在传播过程中,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在日渐凸显。一、受众喜好左右媒介发展方向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媒介如果不想被挤出市场,淘汰出局,就必须要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受众意识。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谁能赢得受众,谁就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受众得到了媒介前所未有的关注,满足受…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大众传播学中,把大规模复制和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两类:以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上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等为主的电子媒介。本文所指的不同媒体主要是指复制与传递新闻信息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体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符号在其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接受心理特征。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体的受众接受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受众心理与媒体分众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大众传播越来越呈现出分众化(或小众化)的趋势,任何一家媒介在关注广大受众普遍需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受众不同的需求。报纸的扩版和广播电视中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使原有的媒介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使受众各类需求的满足成为可能。同时,这种分众化的趋势对广告客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便于他们在目标消费群体感兴趣的媒介、版面或节目中投放广告,使其更为集中的投入获取更大的广告收益,这反过来又加快了大众传播分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周淞铖 《视听界》2015,(2):87-91
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电影作为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形态的威胁,新媒体对受众进行分割,导致电影受众被细化和分流,受众的观影方式已经改变。受众接受电影从单一的被动方式转变成双向的主动方式。本文试运用电影学和传播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在受众互动接受的过程中电影大数据的特点和作用,描述和解释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电影受众互动接受的方式以及电影大数据的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楠 《记者摇篮》2008,(4):30-31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及对传媒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大众传媒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受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准,是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依据。因此,媒介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考察报业生存和发展的运作空间,首先要考察报业在大众传播网络的宏观结构上所处的位置。本项调查主要从受众对于不同媒体的时间长度的赋予、受众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需求以及受众对于报纸的对象性需求的角度来观察报业市场的可运作空间。现阶段被市居民在在各类媒体上的时间在存在媒体间多元竞争的情况下,报纸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在整个大众传播市场上究竟处在一种什么位置上?它的运作空间到底有多大?本次调查从一系列判别性指标中选择了一个重要标识——人们与传播媒体实际接触时间长度——进行考察,从时间维度上去了解报纸在…  相似文献   

7.
姚君喜 《新闻界》2006,(1):89-90,88
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信息认知,不同的受众对媒体的内容和功能也有不同的认识。“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是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产物,相应地,个体的媒介使用动机和需求也受制于社会环境。受众对信息的不同动机和需求产生了不同的媒介行为,从而  相似文献   

8.
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生存的基础。受众研究是提升媒介生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媒介的受众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被动的、建立在对传播过程完成后受众的各种反应的测量和评估基础上的马后炮式研究,而对媒介传播之前的相关研究却付诸阙如。以电视媒介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的受众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段京肃  段雪雯 《当代传播》2011,(2):47-49,53
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时媒介的控制权力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现象已经为社会所关注.本来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大众传播媒介,事实上在不断地拉开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面对大众传播市场的大众传播媒介所说的话(传播内容)却只是为受众中的一部分人服务的.媒介为谁服务的决定性因素同社会精英阶层的需要和观念联系在一起.那些真...  相似文献   

10.
吕美  王京山 《新闻传播》2005,(11):11-13
受众接受机制研究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促进受众态度的转变,大众传播就要向人际性传播的靠拢。在大众传媒争取受众态度层面的改变上。最具情感色彩的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尊重受众的需要、接受方式和接受能力。是与受众进行深层次交流的关键。同时。大众媒介要改变态度,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了解和尊重受众的需求,这样大众传播才能较好地完成所担负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不同受众类型对实证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社会转型时期特定的属性决定 ,笔者认为 ,现在大众媒介同时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受众 :群体型受众、大众型受众和新群体型受众。受众的差异其实是整个传播模式的差异的反映。在利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研究大众媒介的时候 ,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类型设计不同的研究模式和研究重点。应该使研究模式根据研究对象而改变 ,而不是让研究对象去适应研究模式。以前使用的适合每一类受众的“万能型”研究模式有必要进一步细化 ;以促使实证性研究从“广度”向“深度”发展 ;促进适应中国的大众传播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吕霓 《新闻界》2008,(1):36-37
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报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大众媒介越是突出报道某些问题或事情,受众越是关注它们。  相似文献   

14.
受众调查,是采用统计调查方法,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需要、欲望、意见、态度、评价等大量信息资料,并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现代化的处理工具对其进行定量研究,以测定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效果和效率。受众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可以说是受众研究的首要环节,而一张受众调查问卷设计的是否科学、严谨、系统,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提供的决策依据的可靠性,所以,本文将着重对受众调查中问卷设计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杰伊·布卢姆勒和伊莱休·卡茨在对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研究中分析了受众与媒介相互关联的"使用与满足"模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以媒介特性为出发点,不同(或相似)的媒介特性可以满足不同(或相似)的需求;或者,以需求结构作为出发点,那么具有心理关联或在概念上近似的需求能够通过相同的媒介(或具有相似特征的媒介)得以满足."从这一理论阐释出发,可以引出我们关于"个人对大众传播的利用"的另一组关联思考.  相似文献   

16.
赵曙薇 《今传媒》2011,(12):81-82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以强调和维护受众的表达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和使用权为主旨的受众参与理论,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日益深入,而且在传播实务中也逐渐得到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纷纷崛起,电子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受众参与策略,不断探索创新更符合时代特征和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对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大众媒介与电子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18.
殷曼 《新闻世界》2013,(4):286-287
女权主义受众理论是以女性受众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压迫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探讨女性与传播间的特有关系,如女性受众在收听、观看、阅读中的性别压迫,女性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与分离。女性主义受众理论无疑为对大众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维度,有利于纠正在大众传播、大众文化盛行的语境下,女性受众中自我认识的偏差以及将父权制中的象征体系内化这一潜在行为,从而为女性受众抢占话语权提供了理论基点。本文拟以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的受众理论来解读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本,以期能探究媒介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因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受众本位:引领电视娱乐市场渐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媒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①因此,只有当传播者掌握了受众的需求,并针对这种需求,通过恰当的形式和一定步骤来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积极性,才能与受众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效果。“受众本位”  相似文献   

20.
媒介距离的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理论探讨逐渐走向现实的应用研究,媒介距离已在大众传播中广泛存在,但各种媒介距离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本文首先从不同层面来理解媒介距离的内涵,从传播者与受众的和谐视阈出发,指出掌握媒介距离应从时空距离、社会距离及心理距离三个层面入手,然后总结了不同媒介在媒介距离应用的策略。“不即不离”的适度性可能是一种媒介距离在实践过程中最基本并且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未来的研究应从媒介距离产生的机制、受众及感知等领域开展大量研究以加予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