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远程教育强调在学习者与教学资源、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网络交互教学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确保交互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科学设计,对网络交互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远程教学中的媒体选择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媒体选择的复杂性.而当前忽视微观层面媒体选择研究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无法获得媒体选择参考依据,在实践中可能导致媒体形式不符合学生和课程的需要.本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为远程教育者进行教学媒体选择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流程;以远程教学交互为着眼点,通过文献法阐述了当前远程教育中四种交互方式即同步交互、异步交互、对称交互和非对称交互,以及它们特点;随后比较分析了当前常用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各自所表现的不同交互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远程教学媒体的选择流程模型,以期能为远程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在媒体选择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层远程教学机构直接面向学生开展远程教学,教学交互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实施日益深入的情况下,远程教学管理方式迫切需要进行全面深入改革,教学管理的重点应该突出对教学交互的管理.对教学各个环节的交互设计和实施进行有效管理,并形成机制制度,能够保障远程教学的有效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媒体界面交互性设计的流程和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者和媒体界面之间的操作性交互是实现高层次教学交互的基础,教学系统界面的交互性是提高学习者操作性交互水平的关键。本文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提出了交互界面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计和详细界面设计三个阶段,结合远程学习者的特点,讨论了交互方式和交互形式的选择与配合以及界面隐喻的原则,重点提出了远程教学中界面交互性的设计原则。作者希望本研究能够用于在远程教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交互界面的设计,从而促进教学交互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网络信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计算机远程教育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网络媒体的交互功能只是交互性教学的基本,二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对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才能达到计算机远程教育教学的交互目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交互及协作服务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维持其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和保证学习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服务模式是远程教育中教与学重新整合的体现方式,目前许多代远程教育中的交互及协作服务模式在教学功能和交互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结合网络教育现状,论述了一种用于改进平台功能的“交互及协作支持”模式,试图为远程教育领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爆发,“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形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文章基于教学更有趣、交互设计及大学生远程教育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根据当今大数据时代下的媒体艺术设计思想,分析远程教育的现状,结合当前的学生学习、寻题和思维启蒙案例分析等新兴相关教育软件,探讨将“趣味”互动体验融入开放大学学生在线学习应用的可行性和实施意义,探讨学生远程教育设计趣味互动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提出基于趣味交互体验的学生远程教育交互设计方法策略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汪涛 《现代企业教育》2006,(22):148-149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交互及协作服务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维持其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和保证学习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服务模式是远程教育中教与学重新整合的体现方式,目前许多代远程教育中的交互及协作服务模式在教学功能和交互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结合网络教育现状,论述了一种用于改进平台功能的“交互及协作支持“模式,试图为远程教育领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
远程学习中的信息交互活动与学生信息交互网络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解析教学交互层次塔中信息交互的规律.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两种方法.研究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利用访谈和问卷等方法,调查目前我国远程教育中学生与不同对象之间开展的各种信息交互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第二步,在分析信息交互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教学交互距离的概念和学生信息交互网络的建立方法;第三步,以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总结学生信息交互的主要活动,比较各种交互对象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互距离,建立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信息交互网络图.研究结果提出了教学交互距离的概念和学生信息交互网络的建立方法,并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了学生信息交互网络在比较各种交互对象对学生学习帮助程度方面的有效性和重要价值.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远程教育机构提供比较分析各种交互对象对学生学习进步促进作用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信息交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远程师生交互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远程教育师生交互教学质量,必须精心选择交互教学策略,科学设计交互教学活动,并对交互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湖南电大通过实行分级实施策略、主辅配合策略、实时交互策略、非实时交互策略、交互资源共享策略和交互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策略,活化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形式,丰富了远程交互教学的内容,促进了远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远程开放课程实用卫生统计学教学一体化设计、教学实践、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考核成绩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实证研究表明:远程开放课程教学设计要以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根本,是远程开放学习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具有教学过程远程化管理与教学质量远程监控的功能。远程开放课程教学设计的重心要下移,从关注教学内容转变为关注学习情境,进而关注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我们对基于远程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教学实践及相关的课例设计,必将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远程教育信息传播过程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程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模式 ,是教育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因为它属于教育的范畴 ,所以其教学过程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信息传播过程与一般教育的教学过程、信息传播过程相比 ,又有其独特性。本文着重阐述了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以及信息传播的构成要素 ,并提出优化设计远程教育传播过程的观点 ,更好地开发、发展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4.
针对教学研究领域的三个主题:教学设计、课程设计、信息通信技术与媒体,国际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主要关注如下研究热点:认知和学习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学设计模型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创新途径,课程开发和信息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整合到教学设计模型中;课程开发及其对教学设计模型的影响;信息通信技术对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影响,从更加整合和全面的视角来看待学习、教学、课程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程的国际观》从以上三个方面展示了国际观点。当前教学设计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教学设计研究越来越呈现出跨学科特点;二是运用技术创建有效学习环境成为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领域;三是欧美学者在教学设计研究领域既共享众多核心观点,又在研究角度、内容上各有不同,使得整体研究成果深度交融。  相似文献   

15.
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 WisCom (Wisdom Communities), based on socio‐constructivist and sociocultural learning philosophies and distance educ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wisdom communities,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in an online graduate course in the USA. The WisCom model aims to facilitate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by 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wisdom community,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mentoring and learner support in a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a “Cycle of Inquiry” module design, and a “Spiral of Inquiry” program design. Extending beyond curr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practice, WisCom provides both a new model for teaching that builds upon the inherent capacity of networked communication to support the growth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and a new model of learning where learners engage in the process of scholarly inquiry that supports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data support the WisCom model's ability to design a learning community engaged in the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学设计理论呈现多元化发展,文章紧扣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首次对基于信息视野教育原理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即以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交互、教学工程七要素不断迭代深入为总体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案例进行了实践验证,期望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学设计及其相关理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对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远程教学资源应用效益,实行远程教育低成本扩张的重要条件。借鉴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做法、典型案例和发展趋势,结合云南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设计实践,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应从多媒体教材编写和精品课程制作、共建共享平台发布和课程交流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简论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脑辅助第二语言教学是伴随着语言教学理论与电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即时、互动、信息无域、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而势必逐渐成为远程教育的主流。对外汉语教学网站课件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与语言技能训练的均衡、知识网络体系、教学服务功能、交互教学模式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To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tructional explanations, they should be tailored to an individual learner. However, instructors are often not able to collect diagnostically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a learner to individualize their explanation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computer-mediated settings wher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thoroughly assess a learner’s understanding. We present an approach that provides instructors in asynchronous and text-base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etting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a learner’s understanding that has sufficient diagnostic power to enable them to generate learner-tailored explanations.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testing this approach suggest several conclusions. First, instructors need information about a learner to individualize explanations. Second, instructors are able to design explanations that are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 learner’s individual understanding. Third, learner-tailored explanations facilitate the processing of new information and make instructional communication more efficient. Fourth, learner-tailored explanations enhanc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ed and make instructional communication mor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uses theory-based design principl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structional simulation, simSchool. It begins by examining the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literature, followed by an evaluation of the simSchool software. It is a Web-based simulation designed to emulate various students (reac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practice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in instructional planning, assessment, and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uses a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sim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s instructional goals and design models. The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a simulation approach to instruction, based on the model-centered instructional theory, provides a detailed model for dissecting the seven functional layers of a simulation. When combined with user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imSchool provides a valid model of a simulated environment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to practice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