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教育是寄托着人类社会向往的事业,所以应该在目前的职业教育研究中引入向往式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有五方面的向往,即教学向往、文化向往、社会向往、爱国向往和共荣向往。这五方面的向往从深度上丰富了职业教育,解放了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记得小时候,自己对万世师表孔子的崇拜,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的向往,还记得当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自己内心所产生的崇高之情无以言表。于是,在中学毕业时,自己毫不犹豫地在志愿表里写下师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人对自然有着非同凡响的膜拜,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向往,因此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古代传统自然观,传统自然观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同时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幸福为人人所向往,人总是在追求幸福的,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和道德教育的出场是同一过程。道德自从产生之日起,就肩负着阐释人生意义、呵护人类精神家园之责。现实道德教育与幸福的偏离迫使我们去重新思考道德教育的本真:道德教育应以幸福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从不掩饰自己对大海的向往,而曾经年少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近乎痴迷的向往。后来,我读到这样一段话——"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都起源于海洋。"这个论点大概解释了我一直疑惑的问题,人们为什么如此喜爱与向往海洋?或许因为早在几亿年前,生命对海洋的眷恋就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暮光之城》系列故事之暮色、新月、月食、破晓的深入赏析,来品味其中所蕴涵的温馨世界———温馨的爱情、温馨的家庭、温馨的生活,寻找此其打动人心的源动力。主人公伊莎贝拉和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爱情是超越人类现实生活的美好又纯真的爱情,让人感到温馨的爱情;与伊莎贝拉的离异家庭相比,爱德华所在的吸血鬼家庭所表现出的相互支持、高度团结的品质,也让人感觉到丝丝温馨;吸血鬼爱德华一家轻松快活的生活状态,以及其他吸血鬼和狼人家族在爱德华一家遇到困难时对他们全力以赴的帮助,也都是人类社会所向往的温馨生活。因此,故事中虽然有种种嗜血的片段,让人产生惊悚之感,但作品真正所倡导的却是亲情、爱情和友情,展现了人类社会所向往的温馨世界。  相似文献   

7.
丁金姣 《教师》2011,(13):27-27
记得小时候,自己对“万世师表”孔子的崇拜,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的向往,还记得当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自己内心所产生的崇高之情无以言表。于是,在中学毕业时,自己毫不犹豫地在志愿表里写下“师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世界变得越来越繁杂、喧嚣,生存于喧嚣与骚动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原始的宁静.寻找精神的憩园.安顿疲惫的心灵.而最具温馨平和的家庭生活就成为流落外乡、在外任职的人的向往。在交通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在外任职的人不能回家.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为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9.
向往     
花儿向往春天,鸟儿向往天空,人类向往和平,16岁的我向往大海,做一次远航。尝试着离开父母那温暖的港湾,尝试着越出那个生活了16个春秋的蜜罐。或许大海不会那么风平浪静,可那浩翰无垠的海面使我心驰神往。尽管那浪头足以  相似文献   

10.
赵祥  成斌 《高教研究》2004,20(3):29-31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每个人从降生到死亡的一生都离不开建筑,诸如“安居乐业”、“衣食住行”等成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是对于良好居所的向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筑不仅是个人人生的物质依托,更是人类历史的缩影和文明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美育简论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阶段,美育甚为重要。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和体育中贯穿着美育,对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美育,就是用美的力量教育青少年,接受人类创造的文明,培养健全的体魄,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而奋斗。在人类生活中,美是推动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一种力量,尽管这种力量是伴随着各种功利目的产生的。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人们内心的要求,是人们内因的趋向性的发展活动。西湖、桂林的风景因其美而使人翘首向往;黄继光、董存瑞的革命精神因  相似文献   

12.
流浪的河流,所以能永生,在于其将生命融入大海;流浪的人类,所以寂灭,是因为人类总是淡漠整体的生存信念。万物,各有不同的生命形态。河流,选择流浪,是因为它向往整体的伟大,向往生命的壮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在功能性、私密性的空间中,藉此来排除大部分来自自然或人为的干扰,但也失去了与自然的亲近和环境的融合,失去了本性所向往的开敞感、生命力和创造性。同时高速度、高效率的紧张工作使人在精神上缺少宁静与和谐,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大自然的追求与向往,由此逐渐从不自觉状态进入自觉状态,将自然景观加工浓缩引入室内,形成室内绿化装饰。  相似文献   

14.
引子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  相似文献   

15.
远方(节选)     
<正>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望,而抛弃现实。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实现抵达远方的奋斗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草地。 生活属于人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类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自己向往的生活,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科学等,历经磨难,百折不回,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7.
冉乃彦 《班主任》2009,(6):44-45
和谐社会是人类向往的美好社会,但是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而是能够在妥善处理关系中不断前进的社会。班级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围绕着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成长,班主任和家长、学生、各科老师,自然产生了复杂多样的联系。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外传统和谐思想的考察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价值的分析,认为传统和谐命题的提出及和谐思想的生成与传播,昭示和彰显出和谐社会作为人类向往和追求是历史的必然;同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与价值也证明了和谐社会作为人类向往和追求是历史的秘然这一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优美健康的体态和形象是人们向往的。形体教学中的美学教育以及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均从教师的形象开始,教师的仪容美、仪表美、形体美、姿态美,能使学生从直观上产生对形体教学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对形体教学产生愉悦的情绪和美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从时代背景上看,中国的“写意人生”产生于农耕社会之后的封建文明时期;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产生于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工业文明的对人类精神的挤压与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它们共同的地方是走向大自然。从哲学基础上看,“写意人生”以道教和禅宗为哲学基础;“诗意栖居”则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从价值取向上看,“写意人生”是中国士大夫追求的一种人生的审美境界,也是普通人向往的惬意生存方式。“诗意栖居”则上升到了人类生存的高度,重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