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办学的光辉历史,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展示云南师范大学办学的成效,凝聚海内外联大学子,强调西南联大的地域品牌,充实云南文化建设内涵,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强化联大精神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加快高等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云师大师生牢记西南联大的历史嘱托,牢固树立扎根边疆,为云南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而奋斗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培养出大批一流的人才,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敬业精神密切相关。学校领导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心,专心谋求学校的发展;教师不惧生活的艰辛,全心全意搞好教学工作;学生兼差以维持求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所有这些,都是“刚毅坚卓”校训、“中兴业,须人杰”校歌的具体体现,也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办学近9年的“粘合剂”。我们今天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仍需发扬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源泉,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设现代新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大学文化建设应体现在对高校内涵的认识和把握上,体现在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治学态度和学科水平上,体现在学生群体的求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上.文章以西南联大为例,剖析大学应有的大学文化,及其展示的文化魅力,认识到大学文化建设不是单一的,是所有优秀传统的积淀、凝练和发扬,综合形成的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独树一帜的重要契机,是引导对应学府学术氛围和校风建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是很多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既然需要开展大学文化建设,那么文化建设的根源是什么?文化建设的内容又该如何去规划?这就成为当前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去思考的问题。笔者倡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中去,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领域的传承和借鉴。为此,笔者首先诠释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是很有意义的,并对当前高等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由此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传承和借鉴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今年11月8日,是广西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日。 80年来,广西大学始终坚持“复兴中华,发达广西”、“培养建设广西所必需之人才”的办学宗旨,立足广西,服务社会,共为国家和广西培养输送了近19万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27):10-11
龙海五中秉承"厚德励志,勤勉自强"的办学理念,以"传承优秀文化,构建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学校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非常注重地方文化特色,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充分开发资源,开设两项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大鼓凉伞艺术和水仙花雕刻技艺"。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的同时,勇于进取、积极探索,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在立足学生特长、兴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走综合高中发展路子,实施"高中多样化办学"。学校从一所"薄弱校"发展成为"高职招考+普通高中+艺术特长"齐头并进的"综合校"。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以缩小与参照对象或标准的差距为直接目标的一种创新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过程,其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湖南省“985”高校为例,通过排名、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其相关差距,从而提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在于与所在区域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涉及到“地方”与区域所在的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互促互动.应注意的策略有:加大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投入并多渠道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地方制度环境,把对拔尖人才特别是对年轻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稳定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对接地方产业集群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加强国际合作的程度与质量,把科研水平的提升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推力;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匹配度.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水平大学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践,是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新探索,它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但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机制建设、质量保证及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鉴于此,其健康发展需要在监管体系、制度建设及内涵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以规范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创新合作办学形式与途径,提高合作办学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19,(3):56-5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亟待创新传承模式,应用型大学是其传承的重要一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德育的价值和传承现状与应用型大学及其德育发展特征,贯彻追求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的深度融合性、利用传统文化与两个目标的内在契合性和讲求并构建传承张力结构的点面层次性三个创新传承原则,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应用型大学的创新传承。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  相似文献   

11.
吴胜才 《贵州教育》2012,(19):12-14
教育是以教与学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培养和造就"人"、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浩大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比起竞技翘楚、考试冠冕来,社会更需要合格有用的"人",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社会财富。"人"需要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予?就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浙江省高校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遵循校园文化建设规律,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培育,注重积累,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刘玉霞 《考试周刊》2012,(12):144-145
我国大学要实现超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多元文化和独立的人文精神,让大学真正成为研究问题、追求真理、关怀社会的学术场所。  相似文献   

14.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为代表的发达省域率先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其动因在于促进区域经济生产函数优化升级和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的变化。实证研究发现,四省(市)的高水平大学整体实力明显提升,高水平大学指数之和在全国占比呈现增长趋势。在发达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中,高强度集中式的财力投入方式、对功利化竞争性指标的过度追求以及引发高水平大学聚集的“马太效应”等问题值得反思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至今,我国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有关教学用书达2000余种。基于对发行总量超过1万册的其中18种教材进行统计和分析,可见《大学语文》教材较好地担当了传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现代性四大功能中,《大学语文》教材呈现的现代性相对欠缺,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落实依然在路上。  相似文献   

16.
2012年2月20日,云南师范大学在呈贡主校区体育馆隆重召开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动员暨表彰大会。校长杨林在会上作了题为《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加快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主题报告,总结了学校十一五发展成效和2011年学校主要成绩,通报了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及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开放大学历经4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办学经验,在不同阶段为服务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迈入“十四五”时期,开放大学如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就是对这一重要命题的回应。高水平开放大学应是具有全纳普惠的办学理念、规范完善的质量保证、高效协同的治理体系、稳健智能的技术支撑,旨在为一切学有所需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终身学习服务的新型大学。当前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面临诸如办学体系不完善、优势特色不突出、质量保证不健全、服务领域不全面、课程和师资力量薄弱、外部竞争激烈等严峻现实挑战,未来可参照以特色创品牌、以质量强内涵、以融合促发展和以技术求突破四条建设路径和举措,不断提升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多元融合治理能力,以及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18.
办学特色反映了学校的比较优势,蕴涵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表现为校长对学校文化的传承。真正优质的学校一定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办学风格、鲜明的育人特色的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长郡的办学特色,打造长郡的教育品牌,我们在2009年申报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朴实沉毅:百年长郡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作为“特色高中研究专项”批准立项(课题编号:GHA093041)。  相似文献   

19.
胡力 《湖南教育》2014,(5):60-61
在湘江之滨麓山脚下,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旁,有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美丽学校——湖南大学子弟小学。走进校园,迎面而来“礼、勤、思、实”的校训,回廊上的古诗词句,教室里的“诗词园地”,到处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